五四章班门弄斧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李易就见一个青年,疾步向他走来,给他行礼。

    李易赶紧还礼,免得又被那教习挖苦。

    这青年自我介绍道:“李司令,我叫周英,和叶山长年前一起去过上海观礼的。山长这两天一直命我们几个见过您的,在这渡口守候。说左右您这两天就要来了。可喜让我遇到了您。您请先到茶棚歇息,叶山长我已经让人去通知了,马上就过来。”

    对这周英,李易真没印象。不过看这青年英气勃勃,倒是一副干练的样子。

    李易逊谢道:“给你们添麻烦了。”

    这时周围人们都听说李易来了,一下子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

    那同船的教习也过来行礼,李易赶紧恭敬还礼。这可是长者。

    那教习见李易回礼,慌道:“不敢当,不敢当。李胜令,这尊卑有别,您回礼可折煞我了。”

    李易道:“还得感谢您给我上了一课。中华几千年,礼仪传世,长幼有序,您是长者。您这一番话算是警醒我了。”

    一句话,更让那教习有些手足无措,道:“我不知道是您,胡乱说话,还请您海涵。早听说您喜欢轻车简从,谁知道居然是轻车简从到没有车马,没有随从。”

    旁边的一个年轻人挤出人群,插话道:“李司令,我是《青年报》记者。大家都对您索要朝鲜庆尚道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今天有幸见到您,您能不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对待属国呢?”

    李易道:“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朝鲜千年来反复无常,对我中华只有利用之心,没有敬爱之念。对这样不知感恩的国家,施之以恩,不如施之以威,让他们常怀敬畏之心。”

    那教习在旁道:“李司令,我私下觉得,一代明君,当仁义为本,泽被四海。司令仁义之名播于大明,为何不推而广之?”

    李易笑而不答。

    那《青年报》记者不屑的对那教习道:“别怪我说重了,您真是教书教糊涂了,书生想法!不清空安南,广州、福建灾民怎么活下去?不攻打北蒙,这次灾民怎么挪到哪里?如果李司令顾着安南和朝鲜、后金这些异族,那还会有大明的万家生佛李易吗?”

    这话说完,立刻有人喝彩。

    那教习反对道:“阳明先生教导我们:心存良知,自是圣人。有了良知,还要知行合一。四处开战,伤及无辜,不应该算圣人之道吧?”

    那青年冷笑道:“王阳明一生,说是心学大师,不如说是兵家武圣吧?四处攻伐,杀人无数,还多用诡道。能说王阳明大师是口是心非,反复无常的小人吗?”

    一句话噎得那教习张口结舌。不过旁人立刻跃跃欲试。

    岳麓书院这一次复兴,几乎就是王阳明一手扶持起来的。而且都是他和弟子们倾心传授,说白了,这都是王阳明的弟子。

    在这岳麓山说王阳明的不是,那真是自己找麻烦。

    李易眼看这是又一场辩论会开场了。好在猪脚不是自己,趁别人不注意,赶紧脱身进了茶棚。

    没等多久,岳麓书院的山长叶坤,已经率领着书院的高层和几位有分量的嘉宾赶来了。

    一经介绍,原来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等各地著名书院,都有山长或者大儒前来,李易自然是久仰。

    不过他真正最感兴趣的,是明末崛起的东林书院。

    李易前世语文课本里,就读过东林书院山门那著名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后世李易到岳麓书院游玩的时候,问导游,为什么没看见这副对联?结果被导游好一顿鄙视:“那是东林书院的对联好不好?”让李易这文科生无地自容。

    再后来李易读书多了,就发现东林书院所结的党——东林党,几乎就是结党营私的写照。怪不得古人说:“君子群而不党。”

    这东林党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贪赃枉法,党同伐异。哪有什么读书人的气节?

    等到了这一世,和东林党干将,李三才儿子李昌的京师斗法,更让他感受到东林党纵容子女为恶的恶习。这就让他对东林党有了嫌恶。

    按理说,让李易这样的如日中天的人物嫌恶,东林党离倒霉也就一步之遥了。一个书院,名气再大,在当权者的眼中,覆灭也不过是俯仰之间。

    可是偏偏李易在嘉兴南湖,夜遇了叶茂才和高攀龙的儿子高云生。听东林党这两人谈吐,又是忧国忧民。这就让李易感慨了一番。书院学生众多,难免良莠混杂。自己对东林书院也不能苛求。

    这一次东林书院,来的是高攀龙,叶茂才和高云生。

    高攀龙和叶茂才,都是从高官的位置上隐退的。这见识眼界,自然不一般。

    和东林书院这几人见礼的时候,叶茂才拱手行礼,有些埋怨道:“李司令,南湖一别,您没按约来东林书院,倒是先来了岳麓书院。”

    李易笑道:“教书育人,天下书院一般同。来哪家又有什么区别。”

    高云生道:“李司令:我没有聆听过李司令的教诲,可聆听过李司令的《断桥残雪》,那一句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 ,读不懂塞北的荒野,可是另有所指的吧?您可是从北方来到江南的。是不是觉得江南纸醉金迷,民风软弱浮滑?”

    李易道:“歌词不过是应情应景,随口而发,没那么多想法。”

    高云生道:“江南也多热血男儿。我想投笔从戎,报考黄浦军校,还请李司令成全。”

    李易讶异道:“高兄世代书香,怎么忽有此念?不知山长赞同否?”后半句李易问的是高攀龙。高云生可是高攀龙最欣赏的儿子,不然出门也不会带着他。

    高攀龙道:“男儿有四方之志,老夫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反对?”

    李易高云生道:“既然尊父有话,高兄大才,能来军校,欢迎之至。”

    高云生不到三十岁,已经颇有文名。能认同自己这个团体,投身其中,哪有拒绝之理。这一下,和东林书院诸人,关系又拉近几分。

    大家又寒暄几句,叶坤便引领着一行人,走向书院。

    岳麓山并不高峻,山势很缓,一路走来,李易发现书院居然没有山门。自然也就没有了那副自夸自矜的著名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问了叶坤,才知道明初,这书院受官学排挤,又没资金运营,荒芜了百年。心学大师王阳明来这里讲学,才让岳麓书院重新兴起。这山门,还没来得及立。

    虽然没有山门,可一代圣人王阳明威望播于海内,又让书院重新盛极一时。由于想入学的太多,书院就形成一个潜规则,只有秀才以上的身份,才能报考。这就让岳麓书院名副其实,成为了门槛最高的高等学府。

    李易再往前行,发现现在书院的第一重门,居然还是没有对联。这让李易很是诧异,这可不符合书院的规矩。

    叶坤解释道:“这道门也是新建的,知道司令您要来,就更不能题了。就想请您一展墨宝。”

    李易最烦一些国家领导人在名校校门题字。这些领导人能安全着陆还好,一旦有个闪失,就让学校蒙羞。

    不过学校也是社会一份子,为了得到更多资源,趋炎附势,也能理解用心良苦。

    不过这一次,李易可不想推脱。他太喜欢后世岳麓书院的二门对联了:“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这倒不是他多么有学问,是他读错了这副对联,把“纳于大麓”读成了“纳亏大麓”。不过听导游说某位姓李的总理,也这样读错,才让李易少了几分尴尬。

    李易恶作剧的心理顿起,也不推辞,立刻在晴阳下,挥毫写下了“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里面的“于”字,他一样写成了“亏”的模样。

    不过在场的都是大儒,精擅书法。倒不会闹出读错的笑话。

    本来大家认为李易年少得志,经义上必然欠缺研究。肯定不敢班门弄斧,写这副对联。

    要知道李易不过是个童生身份。再向上进步,才依次是秀才,举人,进士。那真是一步一坎,应了李白的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没想到李易居然真敢接下这差使,班门弄斧。不过越分析这文意,越觉得韵味深长。真的是难得佳句。不由得一片赞叹。

    这让李易也小小得意了一把:自己总算摽窃后人成就,装了一把大尾巴狼。

    这一联,也镇住了这些大儒,收起了对李易在经义上轻视之心。转而一想,李易可有棋圣之名。天纵奇才,在这对联上有造诣,也是常理之中。

    叶坤道:“绝世好联啊。不想李司令有如此惊世才学。我们山门马上就要修建了,一事不烦二主,索性您就一起题写了吧。”

    李易手提毛笔,听这一群大儒不停声的赞叹,顿时飘飘然,忘了东南西北。这些人可不是一般人,这代表当世才学最高水准。这赞叹哪是轻易得的。

    叶坤这一请求,李易就忘了推脱。关键那后世山门对联,也让他不吐不快。别换别人来写,写错了内容。立刻挥毫写下了那名对:“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一下,更是惊艳。这对联无论用典还是韵味,都切合岳麓书院的地位。

    又是一顿品评点赞,如果不是有人催促,李易都忘了到吃饭时间了。

    午餐很精致,都是湘菜名品,几大书院山长和大儒陪同李易一桌。

    白鹿书院山长齐云是个超级棋迷,几句话就聊到了围棋。提议难得有机会面见棋圣。大家都是读经义的,天天读天天谈有什么意思。进宝山可不能空手而回,一定要和棋圣请教一番,才不负这大好春光。

    古代读书人,还真没有几个不会下围棋的。高攀龙立刻附议,他平时也自命高手的,和过百龄也没少对局。马上一桌人都赞成。

    叶坤提议道:“现在庆典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就是接待八方来宾了。左右也不忙了,不如干脆下午就放下俗务,安排一个围棋多面打如何?”

    这一下得到大家赞同。贵在参与,看李易和一个人下多浪费资源。

    李易这棋迷下棋的机会太少。贵人事忙,可不是说说的,李易是深有体会。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可以过过棋瘾也好,自然不会反对。

    古代普通人有八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鸟花茶。

    读书人有文人四友:那就是特指琴棋书画了。

    在娱乐活动欠缺的古代,棋,排在了超过书法和绘画的位置。当然,这棋指的是优雅的围棋。想一想古代的闺中美女,撸胳膊挽袖子,拍象棋车马炮,也有伤风雅。

    所以棋也有了档次之别。围棋肯定不会在闹市街边摆摊。几乎成了读书人的专利了。

    后世围棋成为中国第二大体育运动,棋手们一个冠军,就是论百万的收入。这让后世的象棋一代棋王胡荣华,委屈得经常吐槽:“自己辛辛苦苦得一个全国冠军,不过几万块,最落魄时候,才几千块钱。这差距也太大了吧?悔不当初,研究围棋就好了。”围棋象棋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下午李易的多面打,报名的实在太多。经过这些山长遴选,最终定下24人,当然,各大山长都在其中。

    鉴于无锡过百龄,输给了李易。这棋艺就有了比较。过百龄曾说,李易应该是让他一到两子水平。过百龄的棋,许多人都领教过,自然就排出了对李易的棋份。最少的让三子,最多的让七子。就在春日的午后,热热闹闹的下开了。

    一圈24张棋桌,李易在中间走动。外围是观战的几百人。

    这让子棋李易自然擅长。下的是无拘无束,汪洋恣肆。

    由于他的棋路来自后世,这个时代的人,对棋理的理解和后世差距太大。往往认为占了便宜的棋,后世确认是大亏的。

    一通乱战,很快许多人不敌,败下阵来。最后只剩下高攀龙和叶坤。

    这倒不是这两人棋高,实在是高攀龙被让五子,叶坤更惨,被让七子,让的实在够多。再加之这两人棋艺老辣狡猾,才支应到现在。

    最终,叶坤盘面小胜,还了子头,竟成和局。

    高攀龙的棋更是巧妙,居然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三劫循环,也是和局。

    两大山长开心不已。

    尤其是高攀龙。这三劫循环,百年难见,几乎就是个传说。今天自己在众人面前,居然走了出来,真是得意万分。一个下午,和人说话,就是这一个话题。忘了以前和李易的芥蒂,转为分外亲近。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3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37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