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咸鱼翻身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六安瓜片?”潘作相有些疑惑,转而欣喜道:“这茶确实产自六安州,展开又形似瓜子。少师大人起的这名字大俗大雅,高啊!以后这茶干脆就叫六安瓜片了!”

    李易最早知道这六安瓜片,是看《红楼梦》的时候,发现大美女妙玉喜欢喝这茶。后来自己买了品尝,发现过于苦涩,也就不再喝这茶了。

    明代茶评说这茶“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就是很客观的评价。至于后世机制茶盛行,把六安茶也搞得甜香起来,那就是后话了。

    六安瓜片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清朝,明朝时候这茶还笼统的叫齐山云雾茶,李易哪知道。他以为六安瓜片这名称古已有之呢。如今看潘作相的样子,李易才疑惑道:“这茶不是名茶?”

    潘作相叹气道:“诶,那得看怎么说。前些年,咱们钱塘茶学家许次纡著《茶疏》,就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六安这个地方是出好茶的。本朝弘治首辅李东阳也写了七律赞六安茶:‘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日一酌中霖水?重试君谟小凤团!’奈何这茶太苦涩,虽然回味甘甜,世人还是不喜。价格上不来不说,也不好卖,真愁死人了。”

    李易奇怪道:“六安茶好卖不好卖,与您这松江知府何干?”

    潘作相苦笑道:“不瞒大人,我膝下女儿不少,却无子。我兄有一子,名唤潘奕,才学过人,年不到三旬,已经实授六安知县了。这孩子我自小视若己出,可惜六安地贫,只适合产茶,价格却连江浙茶一半都不及,地又不适合种庄稼,百姓苦不堪言,走死逃亡。这六安知县做不好,以后仕途也不要想着寸进了。”说着又重重叹了口气。

    李易也跟着感叹。倒不觉得没到三十岁,做了知县有什么了不起。开荒团里的将军,有几个过了三十的?就算大上海,也有许多年轻人当权。

    李易感叹的,是这后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没想到居然在明朝如此落魄。李易品了口茶,眼前忽的一亮,道:“如果能保证六安茶和江浙茶品相差不多,也不用半价,就比江浙茶降价三分之一吧,有多少尽管送往上海,我都收了。”

    潘作相忽听李易说这话,目瞪口呆道:“您。。。。。。您。。。。。。您收这么多茶?六安出产怕不有几十万斤茶,您都收得下?您是戏言吧?”

    李易笑道:“当然不是戏言。你让你侄子安排人到上海,找李胜仁,可以签下收购合同。”想了一想,又对潘作相道:“麻烦您给我纸笔,我还是写个条子吧。”

    潘作相赶紧让人呈上纸笔,李易刷刷点点,写道:“李胜仁:六安茶品相和江浙茶差不多,就依江浙茶价格三分之二全部收购,指定为海军专用茶。令所有海军将士,以后每天必须饮茶!——李易”

    潘作相拿到这字,嘴唇翕动,终于站了起来,离席整衣,给李易深施一礼道:“多谢李司令,您可是六安大恩人,是我们潘家大恩人,以后但有差遣,我潘某能尽力的,一定别无二话。”

    李易摇头道:“潘知府,其实这事是我占了便宜。六安茶本就不错,我就是给士兵添个福利,举手之劳而已。”

    李易不想给潘作相详细解释海军缺乏蔬菜,必须通过茶补充维生素的道理。不过崔秀这些人都听他讲过这个道理。反正是必须喝茶,六安茶又好又便宜,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潘作相不这样看,他觉得李易救了他的侄子,就是救了潘家。他侄子年轻,能实授知县已经了不起了。想实授到富裕县做知县,那可不是他能疏通得了的。李易为了他一个疑难,居然让几十万海军将士喝茶,这得多消费多少钱。李易再是财大气粗,那还是给了潘家天大的面子。谁不知道,这样庞大的交易额,潘家不用过于贪鄙,略微出手,就是利润惊人。所以还是再三逊谢。

    李易道:“其实许多事都是转换个思路,自今以后,这六安瓜片就皇帝女儿不愁嫁了。咱们现在只需多想一想,打开思路,估计这工人失业的事情,也不难解决。”

    这时王少东接道:“少师大人,我也琢磨很久,这事其实也不是没有法子。”

    潘作相闻言一喜。这王少东精明无比,说不定真有好主意,赶紧追问道:“什么法子?快说说,万一行得通,松江乱局可就平定了。据我所知,你们三大家年前商量了许久,都不想做这织布生意了吧?”

    王少东站起给潘作相行礼道:“给大人添麻烦了。现在我也不瞒大人,咱们松江织染商会,年前商议了许久,觉得我们不像官办织染局,有管家采购,没亏只有赚。我们被上海周长兴挤垮,只是早一天晚一天而已。等待破产,不如自己早早结束,还能全身而退,落个过日子的本钱。所以关门大吉,我王少东不过是先行了一步,那些家也肯定会跟上来,不会开业了。”

    潘作相脸色更苦。这织染业松江直接从业人员就过10万。间接的还有几万人。如果织染业垮台,松江就彻底完蛋了。这噩耗再次被证实,潘作相刚才侄子得救的喜悦已经荡然无存,换做对自己前程的担忧了。

    潘作相问道:“这样多人失业,你还说有办法?什么办法可以拯救这十多万人?”

    王少东道:“这办法没有李大人的支持,无论是谁,都行不通。”

    李易苦笑道:“你如果让我下令上海纺纱纺织都停业,这个我也不能帮你了。”

    王少东道:“岂敢。在商言商,上海这样的先进设备,早晚会出现,出现了,就会要了我们这些老厂子的命。我们现在就后悔,失去了用纺机换棉田的机会。现在我想的主意,却不是让上海暂时不卖棉布,或者提高价格,让我们苟延残喘。这管用一时,不能管用一世。毕竟治标不治本。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李易道:“那就好,你说说看。”

    王少东道:“古人说:东南形胜,钱塘自古繁华。这繁华其一是交通方便,买卖兴隆。其二是渔业盐业发达,让这些海边的人起码不愁吃穿。现在做生意走动跑西,用不了几个人。但是操持我们老本行,腌制咸鱼卖,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如果男人可以去江口和海里打鱼,女人负责收拾这些打回来的鱼,腌制成咸鱼,那就发达了。河鱼虽然几文钱一斤,咸鱼就是十几文,几十文一斤了。海那么大,鱼那么多,用的男女劳力没有上限,利润还高。”

    李胜青道:“咸鱼那么难吃,为什么卖那么贵?这就是什么咸鱼翻身?”

    潘作相笑道:“咸鱼翻身是因为那不仅仅是鱼,还是盐啊。现在内陆官盐几百文都是寻常价格,平民百姓家一家吃不起了,就算私盐,也上百文。平民百姓花几十文买条咸鱼蒸熟,每顿吃一点当做吃盐,就能糊弄一个月,这咸鱼价格当然贵了。不过这生意还真的只能靠李司令支持。”

    王少东道:“大明禁海,咱们想去海里打鱼,那是掉脑袋的重罪。再说,也只有上海的粗盐,十几文就能买得到。听说多了还便宜。其实还有更便宜的,那就是我们干脆在海滩上自己晒盐,那成本就更低得可怜了。”

    李易道:“嗯,咱们大明土地都喜欢种粮,蔬菜确实种的少。捕鱼可以补充蔬菜,不错。你们捕吧,我支持你们。”

    王少东摇头道:“如果只是大人允许我们捕鱼,那我们还是干不了。大人必须再答应几样事,这个事才可做得。”

    李易觉得王少东颇具头脑,其实,没有头脑的,怎么可能把生意做得那样大。李易鼓励王少东道:“你只管说说看。”

    王少东道:““其一:大人得让我们成为上海市民。黄浦江口外,就是大海。给我们在海边划一片地,我们才干得。没有立足之地不成。我们做这生意,必须离开松江,自己少了危险,也给潘知府减少了麻烦。

    其二:大人得允许上海银行给我们贷款买大海船,想出外海,小船不行。当然,前期造船我们可以用自己本金投入。

    其三:我们愿意缴纳百分之三十的保险金。海上风险大,没有保险公司参与,我们担不起这样大的风险。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这个行当,保安公司必须入股。”

    李易笑道:“王掌柜的思虑周密,怕不是临时想出来的这个主意吧?”

    王少东赧然道:“当然不是。这些工人跟我许多年,我也不想他们流落街头,去乞讨求活。早想了这样一个主意,不过也就是想想而已。如果没有大人您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谈。”

    李易道:“前面几条,我都理解,为什么加了个第四条:必须保安公司入股呢?”

    王少东道:“我们卖咸鱼,这利润当然很高,可是风险也高。等于和那些凶狠的私盐贩子争利。有保安公司镇着,才不会出事。再说,这咸鱼必然沿运河和长江水道销售,谁不知道槽帮和保安公司是好兄弟。有了槽帮支持,我们这咸鱼生意,才能无往而不利。”

    李易问道:“你们这生意,打算做到什么规模呢?”

    王少东道:“如果司令答应,我有把握让我们松江染织商会集体入股,所有失业工人,不论男女,我们都包了。反正这生意稳赚没赔,用得人越多,赚得越多。”

    李易想了想道:“行,这个事我准了。”

    王少东喜道:“那我可以通知商会的人都过来议上一议?”

    李易转头问潘作相道:“潘大人,这事可会给你带来麻烦?”

    潘作相道:“如果是以前,松江突然少了这许多人口,确实有麻烦。现在不一样,满大街是人,松江都人满为患了,就不是什么大事了。再说,他们是到您的上海做生意,和松江无关。已经不会给我带来什么麻烦了。今天已经晚了,王掌柜的你就和工人们解释一下,也通知这些商会的人,明天早晨九点钟,大家一起过来,议一下章程。”

    王少东答应了,出去见了工人代表和几千工人,表示已经有了眉目。自己以人格担保,明天一定给他们找个活路,大家才散去。

    当晚李易就住在了松江府衙。潘作相热情款待,一夜无话。

    第二日,松江17家染织商会掌柜的,齐聚府衙。在李易主持下,议了一个上午,终于拿出了方案。

    会议决定:成立中华远洋渔业公司。

    17家染织业的老板,按个人财力大小,共出股银200万两,保安公司出股银200万两,各占渔业公司百分之五十股份。这17个股东负责日常运营,保安公司负责营销和安全。

    李易在黄浦江口南部一带临海地方,免费划出十余里岸边土地,做渔业公司基地。

    渔业公司动用100万两纹银,从李易处购买远洋货船200艘,改装成渔船。其余资金,用作修建专用码头,晒盐的盐池,驻地房屋。还有购买生产工具,日常物品,和粮食蔬菜等各种物资。

    渔业公司保证以不低于原来工厂的工资,雇这些失业工人,包括以后江南地区失业工人。除了那些不愿意到渔业公司的,保证接纳不论男女,所有工人。

    李易最后又附加了一条:渔业公司是为解决失业问题成立的,不允许招难民。

    要知道商人利欲熏心,招难民给顿饭吃就可以,何苦还付什么工资。这样就违背了办这个公司,解决江南就业问题的初衷。

    织户们虽然觉得以后活得要辛苦,可绝大多数还是表示举家跟随渔业公司。另谋生路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

    诸事已定,所有人都感谢李易这个凭空降临的活菩萨,尤其是潘作相,他明白没有这个公司,很可能引来江南民变。如果发生民变,松江肯定首当其冲,自己老命很可能交待这里。

    如今隐患终于解决了,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至于治下少了许多民众,他倒不在意。铁打衙门流水官,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要调任了呢。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3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34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