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玉猪龙(一)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溯源楛矢石弩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山海经.海内经》: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山海经.南次二经》:

    浮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山海经.大荒北经》:

    有阳山者。有顺山者,顺水出焉。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

    ……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关鑫看着靠在自己怀里睡得安安静静的谷沃贺,心里软软的,满足而惬意。为了让谷沃贺睡得更舒服些,关鑫轻轻地,慢慢地挪开自己的身体,让她躺到地铺上,并帮她盖好鹿皮被。

    谷沃贺的先祖来自大泽,大泽就是红山文化发源的地方。红山文化最有名的就是玉猪龙,而《山海经》中有个司彘国,是驯养野猪并以猪为图腾的部落。这个部落在四川的雅砻江流域,是掌管北方的黑帝颛顼的父亲韩流所在的部落。

    韩流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山海经对韩流的描述让人不得不联想到红山文化的玉猪龙。

    红山文化是兴隆洼文化的延续。兴隆洼文化是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与黄河流域的老官台、大地湾、裴李岗、磁山文化属同时期文化。兴隆洼文化分布范围广阔,西起洵河,东至医巫闾山,北到乌尔吉木伦河,南达渤海北岸。

    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3千米丘陵西缘,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前10000—前7000)先民聚落遗址,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

    兴隆洼文化是中国农业文化的发祥地。兴隆洼遗址浮选出土的炭化粟和黍,经过国内外三家不同的碳14实验室年代测定为公元前5650年,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小米实物遗存之一,也是唯一的经过精确年代测定的小米遗存。

    兴隆洼的墓葬形式为居室葬,其中最特别的是118号居室墓。墓主人右侧葬有一雌一雄两头整猪,占据了墓底近一半位置。这种特殊的葬俗是否是最初的猪图腾崇拜呢?

    另外,兴隆洼遗址的西南部还发现有排列密集的灰坑群,其中35号灰坑是最大的一座,平面呈圆形,口径最大值为4.22米,周围有6座略小的圆形灰坑将其环绕,坑底中部相对放置2个猪头骨,东侧的猪头骨及躯体摆放较完整,猪头骨平置,朝西南,尾部朝西北,额顶正中钻有一个圆孔,躯体主要由陶片和自然石块摆放而成。这也许就是猪图腾最初的样子。

    兴隆洼遗址出土了四件猪首龙形石器,大体呈s形,颈部叠压放置,较宽,身部和尾部均单层摆放,尾部渐细,明显上翘,朝向东北,通长1.92 米,为猪首龙形态,这也许就是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原始模本。

    兴隆洼文化中发现的玉器达数十件之多,从出土的玉器可以看出:兴隆洼的先民们已注意到了选材,色泽多为淡绿、黄绿、乳白或浅白色,而且已经掌握了抛光、钻孔等技术。兴隆洼玉器是迄今所知的中国年代最早的真玉器,它标志着社会大分工的形成,使我国使用琢磨真玉器的年代追述到了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为红山文化玉器群找到了直接源头。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名玉:辽宁岫岩玉、陕西蓝田玉、新疆和田玉和河南独山玉

    岫岩玉是中国玉文化史上开发最早、最悠久的玉种。1983年,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旧石器遗址(距现代12000年)中出土了三件浅绿色玉质、打制工艺制成的砍斫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使用岫岩玉的证明。

    兴隆洼文化遗址的玉器,也多是岫岩玉,为玉石之源。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玉的开发利用达到巅峰。

    考古发现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也多有岫岩玉器。

    岫岩玉是怎么被发现的,从辽东到辽西是不是也有一条玉石之路,比祁连山到新疆和田的玉石之路还要早呢?也许东方特有的玉石文明就是从万年前的这条玉石之路开始的。

    古人最初为生存一直逐水草而不断地迁徙。万年以前,一个古人族群——应该是华北周口店的山顶洞人(距现代2.7万年至3.4万年之间),沿着渤海湾北迁到辽南,又沿着古河网继续分散到辽东、辽北、辽西,甚至更遥远的地方。其中向东南迁徙的一支来到了岫岩,在河水边偶然发现了玉石,因为玉石硬度比其他石头大,被做为工具使用。后来他们顺着河流寻到了玉石的出处,发现了更多更漂亮的玉石。由于对美的需求,一些古人开始把玉石研磨成饰品佩戴,随着制玉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石最后成为图腾崇拜的象征,祭祀用物,陪葬品,玉石文化逐渐形成并繁荣。

    为什么兴隆洼文化会成为玉石文化之源呢?因为他们驯化了狗尾草成粟,开启了农耕文化。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古人才可能定居下来,才会形成聚落,城邦,以致后来的方国。

    今天的考古发掘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野猪就开始被古人驯化。兴隆洼人定居后也应该驯化了野猪,成为他们肉食的固定来源。猪和粟对于兴隆洼人同样重要,因此他们会以猪为图腾,从猪首龙形石器到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最后演化出华夏文明的最高图腾——龙。

    与兴隆洼文化同源的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

    红山文化年代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体为公元前3500年以前。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位于大凌河支流渗津河左岸的田家沟红山文化墓地群由四个墓地地点构成,属于红山文化晚期墓葬。在田家沟红山文化墓地群中发掘出的蛇形耳坠与《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北海神禺强珥两青蛇以及夸父氏珥两黄蛇的记述一致。

    《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黄帝生禺?,禺?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处东海,是为海神。”郭璞注解?应该为号,所以禺?就是禺号。

    禺号出自黄帝部族,居住在东海(现代的日本海),禺京应该就是禺强,居住在北海(现代的鄂霍次克海以北)的岛屿上,禺号的后裔儋耳国居住在大泽附近。如此推测黄帝部族的后裔分布范围应该包括红山文化区以及现代的俄罗斯远东地区。

    夸父氏是炎帝共工的后裔,涿鹿之战战败后,死在了去往大泽的途中。从考古发现看夸父氏的族源和大凌河支流渗津河左岸的田家沟红山文化墓地群有关。

    涿鹿之战距现代大约4600年前,田家沟红山文化墓地群距现代大约5000年前,如此推论田家沟人应该是夸父氏的先祖。后土是夸父氏的母族,信应该也是夸父氏的母族,那么夸父氏的父族会是谁呢?应该就是田家沟人,属于红山文化区。那么禺号做为黄帝族裔,为什么也会有珥蛇的习惯呢?一种可能他们的母族为田家沟人,还有一种可能是夸父氏战败后,黄帝后裔禺号成为夸父部族的首领,但部族保留了珥蛇的传统。

    既然夸父氏部族和红山文化有渊源,那么去往夸父山的族裔中一定也会有以猪为图腾的红山文化区的遗民。韩流的母族也许就是红山文化的遗民。他们在现代的雅砻江边建立了司彘国。

    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从形象上看源于司彘国的韩流比红山文化区的玉猪龙更接近华夏族的图腾龙了。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49/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49/6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