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渤海国(一)营州之乱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溯源楛矢石弩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我们敦化之所以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是因为市区东南有个敖东城遗址。这个遗址往南走一里地就是牡丹江。听老爸说敖东城历史上有很多名,像什么忽汗城、鄂多理城、阿可克敦城、俄朵里城……都挺绕口的,还好我天生善记。

    老爸曾不无感慨地说敖东城可是咱们渤海国最早的都城,可惜现在只剩二百多米的外城南墙和不足二百米的外城西墙了!敖东城的城垣是用土累筑的,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形。它向西有通往扶余府,也就是农安一带的道路,向东有连结你们宁安的上京城的衢道。

    周朝以前敦化是肃慎族居地,也就是我们满族先祖的地盘。秦朝属辽东外徼,也就是成了秦始皇的番属之地。汉朝属玄菟郡上殷台。晋朝属挹娄地,挹娄和肃慎一样都是满族的先祖。北魏时期属高句丽、勿吉地,勿吉是满族先祖的称谓。隋至唐朝初年属白山靺鞨部,靺鞨同样是满族先祖的称谓。其中有一支称为粟末靺鞨的部族,生活在松花江中上游流域。渤海国的历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听老爸说靺鞨这两个字是古代通假用法,本字应该是靺羯,是由汉魏史书中勿吉音转而来。勿吉应该是古代通古斯语waijoi的音译,翻译过来就是山林部落的意思。在今天的赫哲语和满语中还在使用这个词。粟末在辽金时期转写为宋瓦,到明清时期又转写为松花,粟末水就是松花江。这样粟末靺鞨就好理解了,就是生活在松花江边的山林部落。

    唐高宗总章元年,也就是公元668年,唐朝派兵与新罗联合灭高句丽。战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的靺鞨、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唐朝强行将依附于高句丽的粟末靺鞨和其他少数民族迁徙到了辽西营州,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朝阳居住。

    后来建立渤海国的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是部落酋长,也被迫带领族人来到营州。他和他的家人在营州生活了近三十年,大祚荣也是在营州出生长大的。虽然移民经常被歧视和欺辱,但却磨练了的他的意志,给了他生活在山林中孩子没有的见识。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写的《营州歌》,读完它就知道大祚荣是怎样长大的了。

    营州是北魏太平真君五年,也就是公元444年设置,治所在龙城县,隋朝时改名柳城县。辖区大概是今天的辽宁省大凌河、小凌河流域、六股河流域、女儿河流域。隋朝开皇初年,置营州总管府,大业初年府废,改为辽西郡。户七百五十一,下领一县就是柳城县。

    到了唐代,营州主要由唐朝委派的都督管理。贞观末年在辽西设置了松漠都督府,就是现在的内蒙古通辽附近,任命契丹首领窟歌为都督,并世代世袭。营州之乱的首领就是窟歌的孙子李尽忠,他当时是武卫大将军、松漠都督,另一个首领就是李尽忠的大舅哥孙万荣,他是归诚州刺史。

    695年的秋天,营州境内因天灾粮食欠收,冬天又因为雪灾让做为游牧民族的契丹人损失了很多牛羊,好不容易捱到696年的春天,又赶上春旱,草场荒芜,人畜饮水都困难,根本无法播种。契丹人因饥荒,无奈离开家园,来到营州城讨生活。

    当时的营州都督叫赵文翙(hui)。别看名字起的挺文雅,人却不咋地。做为代表武周政权管理契丹、奚族等少数民族的边疆大臣,本应该安抚边民,维护边疆的稳定,可他却经常把少数民族的首领当做奴仆一样吆喝,蔑视他们。这次面对灾民仍旧坐视不管,不肯赈济。这回可把契丹人惹急眼了,怨恨之声越来越多。

    李尽忠虽然是世袭的松漠都督,但对武周政权却从未真心尽过忠,他的父亲阿卜固就是因为在唐高宗时叛唐兵败被擒送到了洛阳。如此,他便和孙万荣利用灾民的怨恨,在五月十二日鼓逗营州的契丹、奚、靺鞨等少数民族造了武则天的反,杀死了赵文翙,占领了营州。

    696年,也就是万岁通天元年,六月二十五日,武则天派遣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讨伐契丹叛军。

    七月十一日,朝廷任命春官尚书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姚璹(shu)作他的副职,以防备契丹;改李尽忠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你瞧瞧,难怪孔老夫子都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咱哥几个以后千万不能得罪女生啊!”

    郎宁生和其他室友都听得入神,看关鑫停下来耍贫赶忙一口同声地催促他继续讲正事。关鑫得意地拿起床边的半瓶矿泉水一气儿喝光了,才用手抹了下嘴巴,继续讲下去。

    “八月二十八日,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与契丹交战于东硖石谷,就是现在的河北迁安东北,也叫黄獐谷之战。这一仗打得曹仁师的部队差一点儿就全军覆没了。

    九月,气急败坏的武则天下令:‘天下囚犯及官民家奴有勇力的,官府给钱赎出,发往前线进攻契丹。’

    你看女人急眼了就真的没理智了!连囚犯也敢放出来打仗!”说到精彩的地方,关鑫又开始贫嘴了。

    “你小子调我们胃口呢?别总扯女人了,快讲讲仗后来是怎么打的,最后武则天是怎么赢契丹的。”关鑫临床上铺的肖强把脑袋探到下铺,对着眼前说书先生一样气定神闲的关鑫瓮声瓮气地说。

    “别着急啊!好酒不怕温,好菜不怕热。我先给你们读首诗,看谁能立马说出作者来。”关鑫故弄玄虚地从床上爬起来,赤脚站在地上,抑扬顿挫地读到: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谁不知道!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啊!”肖强下铺的高礼师不屑地笑着对还站在地中央嘚瑟的关鑫说。

    “那你知道这首诗是哪年写的,为啥写的吗?”关鑫赤脚跳到高礼师的床上,盘腿坐下来。

    “看你!把我床单都弄脏了。”高礼师无奈地给了关鑫一拳,下意识地用手扑搂着白床单上清晰的黑脚印。

    “对不起啊,一激动忘了没穿鞋这事了!”关鑫也急忙边道歉边扑搂弄脏的床单。

    “你俩别磨叽了。关鑫接着讲啊!上铺的肖强把半个身子探向下床,对关鑫催促着。

    “前面我说过营州之乱后,契丹人李尽忠在黄獐谷之战中大胜武周大军,武则天盛怒之下竟然要放出囚犯去打仗。大诗人陈子昂就是在这一年写的《登幽州台》。

    696年的9月,武则天任命自己的侄子右武卫大将军、建安王武攸宜为大总管去讨伐契丹。陈子昂为武攸宜的管记。顺便解释一下啊,管记是古代对书记、记室参军等文翰职官的通称。

    我发现古今文人的通病就是官不大却有一颗单纯的报国心。虽然陈子昂当时只是个右拾遗,但一听说武则天要把犯人放出来,赶紧给女皇上疏说:

    ‘陛下下令赦免天下罪人及招募官民家奴当兵讨伐契丹,这只是应急的办法,不是天子的兵员。况且,近来刑狱早已公平,罪人减少,家奴多数懦弱,不习惯行军打仗,纵使能募集到,也不见得可用。何况当今天下的忠臣义士,还没有用上万分之一,契丹小小的祸乱,发个命令就将诛灭,用不着赦免罪犯和赎出家奴,有损国家的体面!我恐怕这种政策不足以向天下显示国家威力。’

    文人空有一腔热血,哪里懂得权术!武则天其实是想利用营州之乱给她们武氏一族创造立功的机会,在皇位继承中取得优势。从她在营州之乱后三次讨伐契丹,先后任用武三思、武攸宜两个侄子还有后来临阵退缩的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就可以看出她的本意。如此,陈子昂的上疏注定不会被采纳,所以对武周政权失望至极的陈子昂才会写下千古佳作,流传至今。

    后来,武周军队联合后突厥汗国的默啜可汗,南北夹攻营州叛军,李尽忠战死。697年,武周军队又联合奚人剿灭李尽忠残余势力孙万荣部。被迫逃亡的孙万荣被手下的人砍下脑袋送到洛阳,契丹人李楷固等投降,营州之乱终于平定。

    有句古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营州之乱不仅让武周政权在军事上付出惨重代价,而且还引发一系列边境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迫使武则天在立嗣问题的态度上发生了转变,由支持武氏转为支持李氏,为后来李氏光复大唐政权奠定了基础。另外,契丹以少胜多的事实让北方各少数民族有了战胜中原大国的自信。大唐衰落后,五代十国时,契丹再次崛起,耶律阿宝机建立辽国,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一直与北宋抗衡……

    越扯越远了,我还是接着讲渤海国的历史吧。

    营州之乱时,靺鞨人也加入了反周行列,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还被李尽忠授予大舍利的官职。契丹战败后,靺鞨人首领乞四比羽与乞乞仲象率营州靺鞨部众向老家辽东逃去。武则天这回改打为招抚,分别封乞四比羽和乞乞仲象为许国公和震国公,并赦免了他们参与叛乱的罪行。但乞四比羽不屑为女皇臣民,拒绝投降,于是武则天命令契丹降将李楷固等追击,斩杀了乞四比羽。此时乞乞仲象在逃亡中也病死了,大祚荣代替父亲统领部族,继续向老家跑。武则天哪能罢休,她派李楷固继续讨伐,一路追杀。

    697年,也就是神功元年九月,周军追大祚荣至天门岭。善于用兵的大祚荣借助天门岭的复杂地形,联和高丽大败周军。这样一直被追着跑的大祚荣和他的部众终于可以喘口气儿了。

    唐朝和北方各少数民族不会是永远的朋友,也不会是永远的敌人。698年,也就是圣历元年,帮武周打败契丹人的突厥默啜可汗又和武周打起仗来,突厥攻入妫州、檀州、定州、赵州等地(今河北中西部),契丹与奚见势不妙赶紧弃唐依附于突厥。如此,中原通往东北的交通道路就被阻隔了。大祚荣审时度势,在东牟山,就是今天吉林敦化西南城子山山城,建立政权,并以尊称da(这是古通古斯语,就是酋长的意思)自创其姓大氏,自称震国王,建立渤海国。”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4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49/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