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渤海国(二)大祚荣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溯源楛矢石弩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关鑫,你不应该学理应该学文啊!我初中的历史老师如果像你一样讲课我就不会犯困,被她老人家罚站了。”临床的高礼师把搭在床尾栏杆上的两个大脚丫子收回床上,刚起身就因为头撞到上铺床板上疼得哎呦一声又捂着前额躺下去。

    “说了让你睡上铺,我睡下铺,你还不干,又撞脑袋了吧!”关鑫上铺的杨宇桓推了推鼻梁上的紫红色眼镜框关切地说。他本来白皙的胖脸因为激动变得粉红如玉。杨宇桓和高礼师一个是四川的,一个是重庆的,原来是一家,现在是邻居,文化饮食相近,又是坐一趟火车来太原的,所以他俩自然就比其他人近面些。

    “就是,一米九的大个儿睡一米八的床真的应该安排在上铺。”郎宁生下铺不太爱说话的马伟博憨笑着说。他那被海南强烈的日光晒得黝黑的脸棱角分明。

    “赶紧换,还是我和你换吧?就这样睡四年,你不成牛魔王,我也要被震晕了。”肖强探头下来说。他是山东的,中上等个儿,一身肌肉快,看着就结实。

    “也行……那咱俩现在就换吧”高礼师也知道自己无法在下铺安睡,只得同意大家的建议。于是,关鑫渤海国的故事被暂时忘记了,六个人一起倒腾起来。

    大学开学的第一课当然是军训。因为在高中已经经历过军训的考验,所以男孩们大多能从容面对,晚上回到宿舍仍然精力充沛。

    洗漱完毕,郎宁生躺在床上拿出手机和爸妈视频聊天,刚好他们在爷爷家里。郎宁生就先和爷爷聊了起来。为了逗老爷子开心,郎宁生特意提到了关鑫并问爷爷知不知唐朝时有个渤海国。

    “怎么会不知道呢?我们宁安就是当时渤海国的都城啊!”爷爷早已混沌的双目立刻变得炯炯有神,似乎有两簇火苗在里面跳动。

    “是啊!关鑫也说过。”郎宁生看着手机屏幕上爷爷兴奋的笑脸说。他好久没看到爷爷如此开心了。今晚得鼓逗关鑫继续讲渤海国的故事。郎宁生在心里想着。

    因为换了新环境,大家都处在兴奋期,睡不着觉。于是大伙在郎宁生的提醒下又想起了关鑫讲一半的渤海国的故事,赶紧催促他继续讲下去。关鑫自然高兴,关了手机游戏站在宿舍中央,拉开架势讲起来。

    “昨天我讲到大祚荣率领余部在天门岭,就是今天的辉发河与浑江的分水岭一带,重创追剿的唐军。之后,由于契丹归附于后突厥,阻断了武周军队东进的道路,武则天不能再行讨伐。大祚荣乘机兼并了以前跟随乞四比羽的族人,收容高句丽遗民,东渡辽河,返回靺鞨故地,向东占领了太白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地区,又与周边靺鞨各部联盟,将势力扩展到奥娄河,今天的牡丹江上游一带。

    圣历元年(698年),大祚荣在东牟山筑城定都,史称旧都。为什么叫旧都呢?我得先讲讲这个。

    唐玄宗天宝末年,文王大钦茂自东牟山城迁都到上京龙泉府,就是郎宁生的老家宁安。不过在贞元初年又迁都到了东京龙原府。就是现在吉林珲春市珲春平原的西端,八连城那儿。

    贞元十年(794年),成王大华玙又把国都迁回到了上京龙泉府,此后再没改过,一直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天显元年(926年)灭渤海国为止。如此才把东牟山城说成是旧都。

    关于东京和上京的事儿以后我再给你们说啊,我接着说大祚荣的故事。

    圣历二年(699年),大祚荣自立为王,对外自称大震国。这就是渤海国的前身。大祚荣虽然当时才二三十岁,却很有政治远见。为了让刚刚建立的大震国能稳定发展,他不但派使者和突厥结盟,还与新罗结交。如此,经过几年的经营,大震国的疆域已经扩大到南接新罗,北邻黑水靺鞨,西连契丹、突厥,东邻越熹靺鞨。国内有靺鞨、高句丽、契丹、奚、室韦等民族,户10余万,兵数万。当时的东北可没现在这样繁华,少数民族部落众多,由酋长统领,分居于山野荒原,过着自给自足的半渔猎半农牧的生活,所以大祚荣建立的大震国在当时的东北地区已经很强大了。做为渤海国的开国皇帝大祚荣能有如此雄才远见还真得感谢当初把他们族人迁到营州去的大唐皇帝。正因为他生长在先进文明的大唐辖境,才会有建立一个和大唐一样伟大国家的构想,并逐步完善。

    女皇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再次登上皇位,为了全力对付突厥,派侍御史张行岌出使震国,进行招抚。大祚荣当然愿意归附强大的唐朝,于是他派遣他的儿子大门艺随张行岌入唐为质,宿卫京师。大祚荣是想让大门艺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和管理国家的经验,可是他却没想到这样的安排会让大门艺被大唐的先进文明吸引并同化,没了靺鞨族原有的彪悍和抗争。以至于后来竟然逃到大唐和自己的族人打起仗来,成了大唐皇帝的棋子。其实历史真的是循环往复,和自然界一样优胜劣汰,没有哪个朝代会永远存在下去。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他的姑妈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先天二年(713年),唐玄宗派郎将摄鸿胪卿、敕持节宣慰靺鞨使崔忻前往大震国,正式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地置忽汗州。这句话比较绕嘴,还好我打小就记性好。”关鑫得意地笑着说,知道大家不爱听他得瑟,所以还没等有人出声反驳就又接着讲下去。

    “不知道你们记住没?忽汗州其实就是我们敦化。唐玄宗还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大震国改国号为渤海。从此以后,渤海国每年遣使去唐朝朝贡,和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

    讲到这儿顺便插一句啊,当年崔忻顺利完成大唐皇帝的使命,回程行至都里镇,就是今天辽宁旅顺时,因为高兴,也顺便为当地百姓做点善事,他命人在黄金山南麓及西北麓各挖了一口井,并就地取材在西北麓井旁一巨石上自上而下分三行刻下:‘勑持节宣劳靺羯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共二十九字。

    吃水不忘打井人,老百姓对为他们牟过福的当官的会世代感恩传记,所以后人将这两口井称为鸿胪井,这石为唐鸿胪井碑。井存留至今已千年多,碑却不再是千年前的碑。我说过历史也如自然一样,百年前孱弱的大清国连国土疆界都保护不了,何况一块石碑呢!

    1908年,旅顺被日军占领,日本海军中将富岗定恭为了表达他对天皇的忠心,竟然将鸿胪井刻石和清代建的碑亭一起运到日本,献给天皇。天皇明目张胆地把它们安置在了自己皇宫的庭园内。如此霸道之行已然可气,还掩耳盗铃地在原址上又立了一座假冒的鸿胪井之遗迹碑,而且还是粗制滥造的不合格品!上面的记录存在多处错误。所以说啊只有国强才是民福!

    有点激动啊,让我缓缓……我还得加一句,这块碑和许多被抢走的文物一样至今未能追回!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如此的新闻我老爸都会长叹一声说这是大清国永远的痛,中国人永远的痛,也是我们满族人应该记住的痛。国没了,族会继续发展存在下去,要以史为鉴!

    ……

    呵呵……我老爸一辈子就是个书呆子!不讲他了,我还是继续讲渤海国吧!

    大祚荣在位期间,先后6次派儿子或臣僚入唐朝拜,中原文明逐渐被大祚荣接受。渤海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仿照唐朝。在兵制方面也仿照唐朝的府兵十六卫建制,虽略有变革,但大致相似。设左右猛贲卫、左右熊卫、左右罴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等十卫。后期还有左右神策军、左右三军等编制,兵力多达数十万。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全国各地设折冲府,隶属十卫之下。每个折冲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兵曹、参军各一人,校尉五人……哎呀!我说的都晕,不知道你们听晕没?”关鑫停下来,嬉笑着喝了口水。等待大家消化了刚才一串生硬的兵制名词后才又继续讲起来。

    “开元七年(719年)三月,大祚荣去世。同年八月,唐玄宗遣使册封其嫡子大武艺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承袭父位。国人为大祚荣进谥号大圣明武高大王,后世史称渤海高王。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军事家、政治家,史称创造渤海的海东盛王。”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4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49/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