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至圣孔家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大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充满矛盾的朝代。

    一方面识字率低,知识分子凤毛麟角。一方面读书人即使进士及第,也未必有机会做官,多半还是卷铺盖回家。

    一方面各级官员空岗极多,朝廷工资支出最少。一方面官员贪污成风,金额空前绝后。

    不要说严嵩父子这样的真奸臣,就是号称开明的东林党人李三才,多年做官,也搞回家400多万两白银,放后世就是百亿巨贪。

    读书人不是个个有钱,逃荒的很多。孔凡带了四个属下,由十名武艺精湛的保安一路贴身保护,乘着槽帮飞凤船,沿运河一路招兵买马,等到了山东,已经拣选出七八百名读书人,由槽帮送回上海当差。

    不过,孔凡的目标不是运河两岸逃荒的读书人,他内心的野望是搜刮山东的读书人。

    说江南文风鼎盛,那看和谁比。和孔圣人的故乡山东比,那就有些不够看。

    自古齐鲁多英才,自从出了至圣先师孔圣人,这山东更成了文化大省。

    后世许多省份高考550分,就进了一本a段。放山东,二本都未必能录取。可见山东人才济济。

    明朝的山东也是这样。

    比如李易这个山西一个县的童生案首,到山东恐怕想中童生都难。

    孔凡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许多人确实是童生秀才出身,可是水准远不如他同乡的普通读书人。现在孔凡打的主意,就是卷走山东读书人。

    孔凡什么也没做,他做的就是回家乡曲阜,祭祖,夸官!

    曲阜是孔子故里,北通济南,东接泗水,西抵兖州,南临邹城,北望泰山。

    曲阜虽大,还是养不起家徒四壁的孔凡一家。

    孔凡父亲变卖光了田产,变卖光了家底,最后剩两间老屋没人要,关上门,举家逃荒去了。不想这一逃,逃出个七品官回来。

    中国人有个习惯,有了成就,第一件事就是祭祖夸官。

    想当年刘邦得了天下,立刻想回家显摆,当时萧何就劝:“咱大汉刚刚立国,穷啊。过两年在回家嘚瑟吧。”

    刘邦当时就怒了:“俺做了皇帝还不回家显摆一下,那和衣锦夜行有什么区别?回去!必须滴!”

    而且当即赋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结果给文艺界留下了许多戏份。

    连皇帝都这样做,当然给百姓打了个样。孔凡现在就是衣锦还乡,回家夸官来了。

    孔凡是个敢想敢做的人。他用带的公款,支出了200两银子,办了200桌流水宴席,招待不论远近,前来问候的读书人。没有几天,孔凡就出名了。出名的不是孔凡的才学得到赏识,出名的是上海市太傻,居然孔凡这样的勉强考个秀才的人,都能混到七品官。

    七品官那是县太爷级别啊,有德者居之。你孔凡除了姓孔,算有些特殊,就你那文章才气,哪一样能算出色?

    看看啊看看,居然还带了四个幕僚,10个精悍的衙役,虽然换了装束。大家都看得出来。这毕竟是大明的地盘,孔凡还得低调,不好张扬。

    最可恨的是,孔凡月薪是40两纹银。40两纹银啊,这个时代已经娇妻可娶,骏马得骑了。

    这还不是大家最恨的,还有更恨的事:那就是这家伙得意洋洋的说,自己马上快升正六品了。还摇头晃脑,赞叹开荒团知人善用。

    你孔凡算什么狗屁人才,开荒团用你真是瞎了眼。我比你就强得多,现在粥都喝得连不上溜了。这人比人,气死人啊。

    不过别说,这人越是招人恨,越是招人看。

    几天来,孔凡每天都是人来人往,高朋满座。这可真应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前穷在街头无人问,现在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终于惊动了这一代族长,孔子第64代孙孔胤植。

    孔家可不是普通世家,孔家族长是世袭封号衍圣公的。历代相传,王朝灭了,香火不灭。

    这封号是宋朝开始封的,蒙古人敢灭大宋,不敢得罪孔家,孔家一样尊荣无比。

    大明灭了,大清一样得修衍圣公豪宅,供奉孔家。

    民国灭了,日本人来了,孔家一样是铁打的世家,一样是衍圣公。

    可见中国第一世家,非孔家莫属。孔家族长上朝,皇帝也不敢享受孔家族长的三拜九叩。

    孔夫子虽然教天下人忠孝仁义,要读书人有气节,什么“渴死不饮盗泉之水,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又什么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什么的。可是自己后代,可没出什么渴死饿死尽忠的。也没出什么威武不能屈的。人家几乎都是没威武呢,自己就屈服了。

    这见风使舵的本事,也是中国第一世家无疑。

    按理,现在孔家出了有品的官员,是要祭祖的。七品官已经主政一方了,更有资格祭祖。

    可问题是这孔凡,第一不是嫡系。

    明朝孔家辈分是朱元璋亲自排的: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可是这是嫡系,旁支往往叫乱了。因为许多旁支已经多生了几代人,超出嫡系辈分,比如孔凡,他的祖太爷犯“胤”这个字,现任族长虽然27岁,可论起来是他得叫祖爷爷。

    他这个旁支小辈,是没资格拜见族长的。

    这世家大族,规矩比皇族,差不了多少。

    再有一个事,那就是孔凡做的是开荒团的官。

    这几天,家族长老会一直在激烈争吵,长老们分做了两派:一派意见是是不理孔凡,任他折腾。毕竟孔凡做的不是大明的官,名不正言不顺。

    另一派是要把孔凡接来,进祖庙祭祖,高高捧起来。鬼知道将来到底大明是正统还是开荒团是正统!这天也许说变就变了。皇朝和家族比,当然是家族传承重要得多。咱孔家历来就是这个传统。

    如果得罪了开荒团,那李易有个善人的名,可绝不是什么善类。万一他恼了,记恨孔家没有投诚,取消了孔家的特权怎么办?

    看看显通寺怎么做的,人家传承千年的大寺,不还是早早站队去了?

    天下鼎革,容不得一个家族行错踏错,尤其是孔家这样望族。

    最终,还是投靠派占了上风,毕竟孔家有投靠强者的优良传统。终于,族长派人来请孔凡了。

    孔凡等的就是这一天。

    他还是第一次踏进衍圣公的宅子,一路上奢侈豪阔,让他这个土包子眼睛不够看。等他进了族长的屋子,发现除了族长,还有八个年高德劭的长老。

    孔凡按规矩给大家施礼,孔胤植赐孔凡坐。

    坐在首位的长老面沉似水,对孔凡道:“孔凡,家族虽然有些慢待了你,你流着孔家血脉,也不可怨怼家族。你可懂这个道理?”

    孔凡点头道:“晚辈懂。”

    长老道:“你从上海回来,你据实说,开荒团是什么气象?我们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啊。”

    孔凡道:“开荒团刚灭了安南,现在又挥师北上,这一次肯定是要灭北蒙了。”

    长老道:“蒙古与大明征战几百年,那是说灭就灭的?”

    孔凡道:“非是我长开荒团的威风,不出半年,北蒙必灭。据说李易司令已经把奴儿干都司,列入开荒团版图了,改名叫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还有苏武牧羊的北海那个地方,叫北海省。现在林丹汗已经在报纸上表明态度:他的部族科尔沁部一意孤行,勾结北蒙,漠南蒙古和科尔沁划清界限呢。可见林丹汗是先屈服了。”

    那长老沉思道:“算起来开荒团有北部四省,加上台湾和安南三省,已经有八个省了。这已经成气候了。你看大明有百十万军队,大明和开荒团比如何?”

    孔凡道:“开荒团现在有七个军几十个师。不是我小瞧大明军队,就那些破烂武器,开荒团随便派一旅偏师,就可以扫荡大明,把万历帝也抓起来搞个献俘仪式了。”

    那长老慌忙道:“小声,小声!你是家族子弟,亏得没有外人,在外人面前,可不许大放厥词。”

    孔凡道:“不敢。”

    孔胤植道:“孔凡的消息,和我们的推断差不多。孔凡,你这次回来,我们已经打听明白,是为开荒团招募识文断字的人手的。你流连曲阜不走,非是贪图家祭进祖祠,而是想我为你开口一呼吧?”

    孔凡垂首道:“不敢。”

    孔胤植道:“我们决定成全你,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家族大祭,你也列入嫡系子孙图谱。届时我孔家虽然不能明言,也会给你机会,让你给大家说话。你有这个功劳,够官升一级了吧?”

    孔凡大喜,站起施礼道:“多谢族长成全晚辈。”

    孔胤植道:“成全你,也就是成全家族。现在家族散落山东几万人,周边各省更多。日子过得艰难如你这般的比比皆是。家族必须开枝散叶到海外了,也能把家学播于海外,甘霖普降。不知道你能否为家族谋一份海外保险单?钱我们不会差。”

    孔凡道:“虽然晚辈人微言轻,可是也能把话递上去。我觉得我们孔家输诚,开荒团会给这个面子。”

    孔胤植道:“那这事就有劳你了。你也不要回你那局促的家了,就在这孔府拨一跨院,这些日子各地子弟要回来,正好有事不明白可以直接问你。”

    孔凡知道,这是孔家的一种态度,这可比自己说什么都管用,立刻连声答应。

    二月二,龙抬头。

    孔府祭祖仪式上,正式宣布收录孔凡进孔家嫡系族谱。同时祭告列祖孔凡少年得志,官封七品。

    仪式结束,孔凡就成了明星。

    孔家各地来的上千子弟,哪有不是读书人的。前来观礼的上千嘉宾,哪有不是读书人的。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开荒团的待遇。

    孔凡介绍开荒团普通读书人,起步月薪5两银子,三个月后,就是10两。学识再好些,像自己这样的,就可以做七品六品或者更高的官。

    自己现在月薪低,不过40两,不过回去就是正六品,那就是50两了。

    这一通宣讲,让大家强烈鄙视起开荒团,这也太好糊弄钱了,都是进过学考过试的,谁不知道孔凡那俩下子,简直弱爆了。这样就能给个六品官?月薪还50两?我的天,这娇妻美妾豪宅,不是全都有了?

    现在孔家把孔凡的官职祭告祖宗,就是承认了开荒团也是正宗。还不去骗开荒团的高工资,是不是有些傻?

    以后几天,几乎就是报名时间了。

    山东这圣人故里,在野的人才太多了,书等于白读,根本没做官的门路。读书人也不是喝西北风就能活的。坐吃山空,谁受得了?

    孔凡测试那点儿东西,对于这些人来说,那都是小儿科,等孔凡离开山东的时候,带走孔家子弟260人。带走山东读书人1480人。山东年轻的读书人,几乎被席卷一空,都跟着孔凡,浩浩荡荡去上海淘金去了。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3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33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