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疯狂棉花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九月,江南虽然没有像塞外冰雪塞川,可也草木凋零。

    江南的纺织业作坊主,心里更是如降冰霜。

    棉农今年肥的满嘴流油,作坊主难得如尝苦胆。

    从没听说棉花价格会长成这个样子。这以后生意还怎么做?

    进入十月,晴天霹雳更是惊倒了这些作坊主。上海开始在吴淞江口,兴建纺纱厂和织布厂。许多人闻讯赶去看个究竟,那庞大的工地,一眼看不到边。也不知道这厂子要建多大。

    问建房的督工,说这建的都是筒子房,一大趟房子一通到底。房子的举架更是高,达到两丈。顶层全是大开口窗户。

    这是盖的哪门子厂房,有这么铺张浪费的吗?江南的房屋举架本就不高,纺纱作坊多是普通房屋,连这一半高都没有。这样盖房子,真是有钱没地方花了。

    这厂房的高度和通风设计,是李易的手笔。

    按周长兴的意思,厂房就是普通一丈高度足矣。李易却不同意。他知道纺纱会有大量纤维飞尘,长久干这个活的,肺子就没个好。

    那些细小的棉花纤维会飞扬在空中,最终被人吸入肺内,影响了人的健康,形成尘肺病。

    尘肺病这个后世最常见的职业病,今天在这个时代也要出现了。

    采矿越来越多,无论是砸矿石,还是粉碎矿石、筛选矿石,没有一样不是大量接触灰尘。这个时代又没有防护设备。即使一个高密度防尘口罩,这个时代也生产不出来。

    李易可以肯定,那些矿工的下半生,都会和尘肺病纠缠在一起。

    可是,即使告诉那些人将来会得病,那些人一样会继续干活,因为起码他们现在有口饭吃。即使在后世,那些危害健康的工种也从不缺人去干。自己救活了许多人,可是也放出了许多魔鬼,真不知道是造福还是造孽。

    既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自己只能尽量创造一个好些的工作环境。

    不过纺纱厂房该建多高,通风口开多大他也没个印象。就找来建筑专家研究了一下。可惜建筑专家只懂得怎样防止雨水进入室内,对于除尘全没概念。结果就是李易来个大笔一挥,随意的定了这个高度。

    这样高大的厂房,在这个时代可真是一绝。让这个时代的人谁看了都莫名其妙,暗骂李易真是有钱没地方花,纯粹糟蹋钱。

    其实在李易的概念里,这些女工是俘虏不假,可是不应该是丝毫没有人权的奴隶。

    为了本民族的扩张生存空间,李易才把这些人抓了过来。但是他对这些人倒是没有私怨,更不愿意用危害身体的工作环境,软刀子害了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要尽量让她们工作舒服些,这也是提高效率的方法。

    周长兴把李易的做法,理解为仁慈。称道不已。他就忘了这些人抛夫弃子,背井离乡,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不是拜这个仁慈的李大人所赐。

    周长兴建议厂房分期建,而且纺纱厂和织布厂完全分开,各负其责。这正暗合后世工程分期建设的原理,能充分利用生产力,李易当然准了。

    这个时代,许多家庭作坊,是纺纱、织布混在一起的,合称纺织。很少有人分开这两个工序。

    李易见周长兴提起这个,很有远见。把不同工序分开,能大幅提高效率,也有利于生产管理。他干脆就云山雾罩的给周长兴讲了一大通后世的生产流程,刺激工人工作的计件工资等等。

    李易自己也没参观过什么生产线,不过大致的管理模式还是知道的。就凭这一知半解,他讲的东西真是糊涂得可以。

    不过周长兴是什么人?这是一个生产管理的天才。李易边说,他边琢磨,有的地方就详细问,李易当然多答不出。不过不耽误李易的理论,让周长兴一下理清了自己的许多思路。

    中国向来不缺人才,缺的只是平台。虽然儒家历来强调任人唯贤,可做起来基本就是任人唯亲。无论官场商场,有人提携,才有上进空间。否则是龙也得盘着,是人才也得闲着。很多人才就糊里糊涂的蹉跎一生。

    为什么李易一下就看中了周长兴?就是经过调查,周长兴没有任何官方背景,没有任何商场前辈,只靠自己,就站在了一个行业的巅峰。这样的人,用举一反三这个词形容人家,就是有些侮辱人家的智商和情商。

    李易没想到自己真的做到了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自己这糊涂的乱讲,居然能启迪出周长兴现代管理思想。

    两人在工地上边走边谈,周长兴听到后来,就随手捡了一根树枝,开始在地上勾画起来。李易也看不明白他勾画的是什么。

    李易一琢磨该说的自己都说了,现在周长兴再问自己,自己也黔驴技穷。徒然露怯。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

    于是他吩咐两个人取来纸笔,在这陪着这走火入魔的周长兴,以备不时之需。自己溜之乎也。

    李易根本不知道,他的现代工厂管理理论,对周长兴的触动到底有多大。后来被称作商业传奇的周长兴,起点虽然不错,可是没有李易的点拨,是绝不会有远超时代的眼光,把纺织商业的触角,伸展到全世界的。

    后来许多人不理解周长兴总挂在嘴边的李易的教导,以为不过是周长兴溜须拍马的话。因为李易教导过许多人。李易曾在周庄开课讲学多日,许多商人受了启发,可是没人达到周长兴的高度。这就是天才和人才的区别。

    那些商人也都很优秀,可是还停留在人才这个范畴。可是周长兴是站在天才的门槛上的。当他披上了开荒团的外衣,再不用担心官场的倾轧,一心钻研经营手段的时候,爆发出的力量是无限的。

    后来周长兴独资兴建的中华商学院,成为这个世界优秀商人的摇篮,李易道听途说的商业理念,在这个时代,通过周长兴这个天才的演绎,成为一套经商的宝典。这是李易万万想不到的。

    当然还有一个想不到的是沈足道。

    沈家是披上了开荒团官商的外衣的。可以说别人千难万难想得到的各类商机,多是经过他手撒出去的。他沈家想做哪个生意,都有优先权。

    可是他也想不到,周长兴就这么一个纺织工厂,就让周长兴财富疯狂增长,很快就超过了他这个开荒团的第一官商。

    其实沈足道没深想的是,周长兴得到的资源根本不比他少,甚至强过了他。

    李易表面上只给了周长兴400万两白银的启动资金,听起来好像不大。那是和开荒团卖地相比。

    400万两白银,那是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就算折合后世的人民币,也是几十亿的现金。更何况这还不是大头。大头是周长兴免费占据的大块上海最佳的宝地。

    吴淞江和长江交汇处,本就是中国两大通向内陆的通衢,周长兴直接占据了这最好的地块。

    李易之所以把这个地块给纺织厂,是因为这个厂出库入库的产品太多,真是牵三江带五湖,这样巨大的吞吐量,放在两江交汇处,正得其所。

    所以这上海国际贸易城的最佳地段,就归了周长兴。

    事实上,这上海以后最大的贸易,也是这个纺织厂贡献的。每天汇聚到这里的船只,许多是奔上海纺纱厂和上海纺织厂来的。

    这两个厂子门前的巨大码头,总是停满了开往内陆和世界各地的船只。

    很多人赞叹李易高瞻远瞩,当年就建了这样巨大的码头,给这两个厂子专用,一般人哪能知道这两个厂子会发展到这样辉煌地步。

    纺织业最难的是招工,西方的工业振兴,被人评价为建立在纺织女工的血汗上的振兴。无数的纺织女工,用健康,用生命,缔造了这个工业文明。

    李易曾经去过一个几百人的乡镇制衣厂,那的女工是早六点上班,晚上加班到半夜11点。每顿饭吃饭时间20分钟。李易无论如何想不到在现代社会,会有这样一个乡镇明星企业,真实的面目是这样的残酷。所谓的按劳计酬,结局成了商家吸血的工具。

    好在这个世界还没有电,工人想加班也做不到。

    李易再三警告周长兴,要安全生产,禁止明火。这句话被周长兴彻底理解,不折不扣的执行。甚至把仓库都分隔成若干个不同空间,做了防火隔断。

    水火无情,真的是一个散失,转眼间一切都化为乌有。周长兴是见过这样事例的。这就导致了进上海纺纱厂和织布厂,对火源的检查,严格得赶上了进火药库。

    这样做好处是非常明显的,这两个超级大厂,从没有出现火灾一类安全事故。

    十月,上海纺纱厂和上海织布厂展开轰轰烈烈的建设工程。就在这时,一篇登载在中华联邦日报上的告示,让天下棉纺业彻底震动了。

    中华联邦日报,已经把报馆移到了上海。这也是为了配合上海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能最快的报道新事物,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转移了阵地。

    这次布告是中华联邦保险公司发布的:所有纺织作坊,想转行种植棉花行业的,保险公司可按市价购买作坊机器,作坊主可以8000两白银的保险金,获得5000亩台湾土地种植棉花,可招收500名灾民移民台湾。棉花收购价格,以今年上海纺纱厂收购价格为基准,签订多年收购合同。

    这个布告收获得最多的,是一片骂声。当然背后是纺织作坊的额手相庆,一片赞颂。

    人们骂的就是这些作坊主,已经赚了许多百姓的银子,凭什么还给他们开出特别的保险单?

    当然也有人骂保险公司狗眼看人低,不一视同仁的。

    棉花贵了让纺织作坊倒闭最好,凭什么他们摇身一变,成最赚钱的种棉花大户了?

    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没人敢直接找李易去骂,可是口诛笔伐不犯法吧?找保险公司理论不犯法吧?

    一下子舆论甚嚣尘上,都在控诉保险公司的不公。

    保险公司的总裁办公室,崔芸好看的眉毛拧成了一条线,正拍着一叠纸张,痛斥着乖乖坐在对面的李易:“你说说,你做的这是什么破事?向台湾移民行,台湾土地都种棉花也行,凭什么这些土地就只给那些作坊主?弄得全国一起骂我们保险公司,我下期就登载个说明,说这个决定是你做的,和我们保险公司无关!别什么脏水都往我们保险公司头上泼。小薇,你记一下。”

    站在旁边的秘书秦小薇,小声提醒有些气糊涂的女神:“总裁,咱们所有大事都是司令做的决定,登载这个说明也没用啊。”

    当年崔芸在任月那里,选了两个秘书。一个是秦小薇,另一个是郑春燕。这两个人都是李易最早期的学生,是向阳大院的根底。现在郑春燕被崔芸提拔为保险公司副总裁,秦小薇挂个助理总裁的名义,还在做崔芸的秘书。

    李易就感叹气质真是培养出来的。当年看这两个女孩,就是普通又普通,长相也不出色。可是现在看这两人,都是后世高级白领的风范,模样气质哪里还能看出,是破产的农民子弟?

    李易的嫡系虽然有后来加入的,比如李汝华、沈足道之流。可最大的根底,还是向阳大院的老底子。

    不仅仅是他的一帮师弟,还包括许多他的学生,尤其是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女学生。现在陈曦执掌着土豆粉快餐连锁。陈晨打理着南京新江口巨大的资金。任月做整个开荒团体系的大管家,就是这当年丝毫不出色的秦小薇和郑春燕,也成了保险公司的骨干。

    向阳大院几年卧薪尝胆,让李易有了起飞的资本,李易总是经常感叹为什么普通人会在他的培养下,迸发出这样大的能量呢?

    其实李易想多了。他的培育是一方面,这些人先天底子好,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试想在封建社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时代,女人完全是男人附庸,规矩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任月这些女孩子,能挣脱世俗的枷锁,跑到向阳大院,和一帮男人混在一起,听男老师讲课。这名声以后还怎么嫁人?压力到底有多大?

    这是一般女孩子能做到的吗?

    这些女孩子,骨子里都充满了不屈的精神,这是整个山西的女性精华,怎么是李易理解的,都是一些普通女孩子呢?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李易就是这些人脱胎换骨的风云,没有李易给的这个机会,这些女孩子也不过是终老乡村的命。

    崔芸痛斥李易,秦小薇是毫不在意。想当年在向阳大院,比这更狠的她都见过:任月就曾经拎着李易的耳朵,数落李易,李易也是当时认错,过后就忘。

    至于后来到了京师,李府老大就完全是任月了。李易被教训的机会就更多了。他就亲眼见过,大冬天的李易赖床到日上三竿,被任月用笤帚头,劈头盖脑的打到屋外,只穿着单衣。

    比较起来,崔芸应该是很温柔的了。

    看着李易有些走神,还露出微笑,秦小薇就知道,李易心不在焉,崔芸的话他根本没往心里去,早不知道想什么去了。

    李易想的就是这个情景太熟悉了,这以前是任月专利啊。很多天没见到任月了,得去看看他。这李易的大内管家,几乎所有的杂事都推给了她,诶呀,我去了会不会也是挨骂,弄不好还动手呢?

    李易下意识的摸了摸耳朵,任月对李胜勇和李易,动用家法的时候最多。当然这个家法经常就是拎耳朵。任月管这个叫耳提面命,不然经常在身边转的这俩人不涨记性。

    崔芸看李易走神,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转而一想,想登的那个说明,更是好笑,居然“噗嗤”笑出了声。这一下如春花绽放,前面所有板着脸的教训,都前功尽弃了。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2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2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