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玉猪龙(十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溯源楛矢石弩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达春的萨里甘虽然身材高大,像个男人,但笑起来却很妩媚,这让她的脸看起来柔和了许多。她棕黑色的头发在脑顶盘成髻用穿着玉珠的皮绳束起来,虽然梳理得很光滑,但额头的碎发还是可以看出自来卷的痕迹。她的面容和传统东亚人有些不同,看着像现代的混血儿。眉骨略高,眼微陷,眼睛是深褐色的,鼻梁挺直,嘴薄而阔,肤色深。

    “听额默讲,我们的先祖很久很久以前居住在西南方的大河边。河的西边是一片大草原,草原上奔跑着成群的野驴、野马、犀、狗、羊、牛、猪等大小动物。草原上还生活着一种大鸟。这种鸟不会飞,但跑得很快。我们的先祖喜欢把大鸟的蛋壳磨制成圆片用皮绳串起来系在羊皮衣外绑在腰间。

    草原的西边是一列南北向的山岭。我们的先祖喜欢在山口的崖壁上刻画。他们画神灵,画自己,也画他们熟悉的动物。

    我们的先祖生活在一片红色的山崖环绕的湖边,这些山崖形状奇特,特别陡峭,只有山鹰能够在山顶驻足。他们住在地窝里,和这里的地窨子差不多。他们在湖里打鱼,在草原上围猎,在大山里采集野果,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一天,因为地母发怒,山崩地陷,大河洪水泛滥,先祖们的家园被毁,他们只好逃往东北部的高原,来到一列东西向的高山下安家。”达春的萨里甘停止讲述,脸色凝重地望向虚无处,好似在目睹先祖当年突遇天灾时的恐怖场面。

    大河……南北向的山脉……岩画……红色的山崖……住在地窝里……带孔的圆形鸵鸟蛋壳……莫非达春萨里甘的先祖是三万多年前的水洞沟古人!

    水洞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的荒漠区,属雅丹地貌。

    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民国十二年(1923年),由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

    1963年水洞沟遗址中清理出有野驴、野马、犀牛、鬣狗、羚羊、转角羊、牛、猪等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原件一万一千多件。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尖状器、端刮器、刮削器,还有少量的砍伐器。尖状器中以形状端正固定、左右对称明显、背有纵脊的器形为主要特征。砍伐器和“二级打法”的石片显示了水洞沟石器和中国猿人石器的继承性。还发现用鸵鸟蛋皮单面穿孔制成的圆形装饰品,用骨片磨制的骨锥,大量人工磨制的“刀片”。

    阿贝·步日耶是法国考古学家、史前考古和欧洲、非洲洞穴绘画研究的权威。他在1931—1935年间,曾先后两次到中国讲学与进行文化遗物的考察,参加过中国萨拉乌苏遗址、水洞沟遗址旧石器和北京猿人时期古石器的研究,在泥河湾盆地的地层里发现了具有最早的手斧特征石块和有人工痕迹的动物化石。

    他认为水洞沟的石器文化“处在很发达的莫斯特文化和正在成长的奥瑞纳文化之间的半路上,或者这两个文化的混合物。”

    莫斯特文化是欧洲、西亚、中亚和东北非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法国多尔多涅省莱塞济附近的勒穆斯捷岩棚而得名。该文化约始于15万年前,盛行于8万~3.5万年前。与该文化共存的人类化石大多数是尼安德特人。

    莫斯特文化的典型特征是使用修理石核技术(勒瓦娄哇技术和盘状石核技术),典型器物是用石片精心制作的边刮器和三角形尖状器。此外还有凹缺器、锯齿状器、石球、钝背石刀和小型手斧等。

    奥瑞纳文化(aurignacian),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石器工艺与艺术文化。继莫斯特文化之后,为梭鲁特文化所继承。奥瑞纳文化的特点是石器的多样和专用,雕刻器的发明使许多艺术品得以产生。奥瑞纳石器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他石器工艺的差别,主要在于它以石片工具而不是以石叶工具为主。经过修整的石片可以制成楔状刮削器、脊状刮削器,以及端刮器。石叶和雕刻器都是用间接的冲压技术制成,器形大小各异。还有以兽骨和鹿角作原料,用劈裂、锯断和磨光等办法制作的骨针和骨锥。劈开的基部和双锥形的尖端都说明骨器已经装柄。

    奥瑞纳文化的创造者是晚期智人的克罗马农人和格里马第人,是最后的与尼安德特人伴存的文化,这一时期的尼安德特人遗址因与晚期智人的交流产生了石器工艺上的趋近。

    水洞沟古人和欧洲古人有着怎样的关系?他们是否和田园洞人一样携带着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呢?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也被译为尼安德塔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因其化石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

    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12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两万四千年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

    2010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发布,也基于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研究结果发现,除非洲人之外的欧亚大陆现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贡献。

    2017年,3月3日美国《科学》杂志3日发表题为《中国许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类头骨研究》论文称,人类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是中国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已出土大量精美细石器、牙针、赭石染料等文化遗物3万余件,从中发掘出土的距今8万-10万年古人类头骨化石及相关资料,是中国、东亚乃至世界古人类及其文化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巧合的是许昌人遗址中也发现了赭石粉。许昌人比山顶洞人早四万多年,而和山顶洞人同期的田园洞人恰好携带着尼人的基因。这样可以猜测许昌人是山顶洞人和田园洞人的祖先。尼人早在十万年前就到达了东亚。

    2015年,新疆考古工作者首次在哈巴河县阿依托汗一号墓群发现了阿凡纳谢沃文化。

    阿凡纳谢沃文化是南西伯利亚铜石并用时代文化,20世纪20年代苏联考古学家根据米努辛斯克盆地巴捷尼村墓地发现,并以所在的阿凡纳谢沃山而定名。

    据悉,阿凡纳谢沃文化(afanasievoculture)大约是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从红铜时代晚期到青铜器时代早期。相关的文物是在西伯利亚中部偏南,叶尼塞河附近的米努辛斯克被挖掘出的,但此文化的范围其实相当广大,遍及蒙古西部,新疆北部,以及哈萨克斯坦的东部和中部,甚至可能扩展到塔吉克斯坦和咸海地区。

    一号墓群墓葬是圆形的石锥,墓坑被多次反复使用过,且墓中死者是仰卧屈肢的姿势,身上撒着红色的赤铁矿粉。同时,出土了蛋形陶件和橄榄形陶器以及陶豆等。

    在死者身上撒赤铁矿粉的习俗从十万年前的许昌人到三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再到八千年前的基托伊期人,最后延续到了五千多年前的哈巴河县阿依托汗一号墓群人。从东亚扩展到了东北亚和亚洲中部。由此可见古人类的迁徙范围远比我们想像的广阔辽远。各种远古人群的混居和杂交也比我们想像的早而且复杂。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49/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49/8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