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玉猪龙(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溯源楛矢石弩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山海经.大荒北经》: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山海经.大荒东经》: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黄帝生禺?,禺?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处东海,是惟海神。

    帝俊(di qun),又作“帝夋”,疑为诗经里昊天上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天帝,这一古帝名号只见于《山海经》(在《大荒》《海内》两经中多次提到)。

    帝俊为东方部族的始祖,他的后裔繁衍迁徙到东、南、西、北各方,建立了十国:中容、白民、司幽、黑齿、三身、季厘、西周、儋耳、牛黎、殷商,而其中儋耳是禺号后裔,而禺号是帝俊的后裔,为东海的海神。

    禺号之东海并非现代的东海,而是现代的日本海。此东海说自古有之,明朝时就有东海女真,世居黑龙江以北及乌苏里江以东。

    女真族源自三千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女真做为族称最早见于唐初。

    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在会宁府(哈尔滨阿城)建立金朝。金朝灭辽、灭北宋,占领中原地区后,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于燕京,实行“南迁北徙”的政策,女真人最初迁徙到燕山一带。以后定居在华北地区,而汉人逐渐向北迁移。定居在中原的女真人,在汉族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逐渐与汉族融合。

    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东海女真就是野人女真。

    野人女真明人也叫乞列迷,居住地距奴儿干都司三千里。野人女真分为三种:一种叫女真野人,专属山区狩猎为生,似清代鄂伦春族。一种叫北山野人,北山指的是奴儿干以北之山即外兴安岭北支及鄂霍次克海北岸山区,此部人乘鹿出入,及清初使鹿部之一以捕捞各种海产进贡明清两朝。还有一种叫野人,居住在北海(鄂霍次克海)之西,住平顶屋,屋顶开孔,以梯出入,与乞列迷为邻,在库页岛上还有苦兀人也叫苦夷,就是现代的阿伊努人。

    阿伊努人是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白种人)的混合类型,身材比和族稍矮,肤色淡褐,头发黑色呈波状,有着欧罗巴人种的面孔,体毛发达。

    阿伊努人说阿伊努语,属抱合语。这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现代世界上除阿伊努人以外,还有爱斯基摩人和美国印第安人使用这种语言。

    日本东北部的地名,许多来源于阿伊努语。如:“札幌”,原意为“大的河谷”;“小樽”,原意为“砂川”;“名寄”,原意为“乌鸦出没的城市”等。

    在阿伊努语中,“阿伊努”是“人”的意思。阿伊努人喜欢他人称呼他们为“ウタリ”(日语罗马拼音:utari,音“乌塔里”,阿伊努语中“伙伴”的意思)。

    阿伊努人应该在旧石器时代末期或新石器时代早期广泛分布于日本列岛。18世纪以前在堪察加,20世纪以前在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本州北部也有分布,后被迫退缩至现在住地。

    阿伊努人信仰万物有灵和多神,崇拜祖先。每年举行隆重的“熊祭”和“鲑祭”。妇女多于口部周围、前腕和手背文身。古时曾以鸟羽、兽皮、鱼皮制衣;以鸟兽鱼肉为主食。擅长制作和驾驶独木舟。有独特的木架茅屋。

    在阿伊努语中,库页岛称为“kamuy kar put ya mosir”,此名称的含义为“神在河口创造的岛”。

    阿伊努人所说的神应该就是东海海神,《山海经》中的禺号也是东海海神,如此看阿伊努人应该是在禺号之后来到东海的。贝加尔湖新石器时期的基托伊文化(距现代8000年到6200年)源于山顶洞人。基托伊文化是贝加尔湖玉石之路的起点,兴隆洼、鬼门洞和桑野出土的玉器都和贝加尔的萨彦岭出产的玉石有关联。阿伊努人应该也是沿着这条玉石之路迁徙到日本的,这样看阿伊努人也应该源于山顶洞人。

    万年前,随着最后一次冰期结束,一群山顶洞人因为追逐猎物穿越蒙古高原到达贝加尔湖,与来自西方穿越乌拉尔山来到贝加尔湖的欧洲古人相遇,他们杂居融合后继续向东迁徙,来到了东海边,渡海至日本,成为阿伊努人。那么禺号又是如何来到东海的呢?帝俊部族源自东亚大陆的沿海地区,他们最初应该是沿着海岸迁徙扩散的,他们先迁徙到朝鲜半岛,接着又继续向北到达日本海(东海)沿岸,库页岛,鄂霍茨克海(北海)沿岸,堪察加半岛,最后从白令陆桥到达美洲。所以《山海经》中记述禺强是禺号的后裔,为北海海神。

    为什么东海海神和北海海神有帝俊和黄帝两个族源,应该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帝俊部族和黄帝部族同源同族。与黄帝同时期的东夷首领蚩尤就源自炎帝部族,炎黄本就同源。另一个是帝俊部族最先到达东海和北海,有了东海海神和北海海神的图腾崇拜,后来黄帝部族打败了帝俊部族,统治了东海和北海,帝俊部族和黄帝部族融合后保留了原有的图腾崇拜,只是改帝俊部族的禺号和禺强为黄帝部族的禺?和禺京。

    黄帝裔的韩流和红山文化有渊源,韩流的儿子颛顼被尊为北帝,他所浴之沈渊在库页岛西,所葬之地在库页岛,而库页岛南有帝俊竹林遗存。颛顼和帝俊的后裔少昊有过交往。《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述: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如果东海是指日本海,那么东海外大壑附近的少昊国就肯定不是山东半岛的日照。少昊国会是哪呢?应该就是位于现代日本的本州岛西北的福井县,因为这里的桑野遗址是西伯利亚东向的玉石之路的终点。而且现代的福井县仍旧有个北潟湖。

    居于雅砻江的颛顼氏族和居于夸父山的共工氏大战后,所居地附近发生强震,黄河上游形成堰塞湖,造成黄河中下游河水泛滥,颛顼氏族不得不向北方的蒙古高原迁徙。因为满族的《乌布西奔妈妈》史诗中也描述了大洪水的传说,证明当时除了西部的地质灾害,还因为气候变暖发生了海侵,东部沿海文明的突然终止应该和海侵有关。因为史前大洪水阻隔了颛顼部族去往中原的道路,他们只能沿蒙古高原北上至东西伯利亚,最后沿着贝加尔湖东向的玉石之路来到库页岛。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在公元前三千年到公元前二千年之间,各地城邦并起,如天上的繁星,但到了公元前两千三百年时,中原的仰韶文化庙?沟类型、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西部的马家窑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等都突然消失了,过了一两百年,继承了大汶口文化的龙山文化才再次兴起并繁荣起来。巧合的是颛顼(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正好生活在这一时期,这恰好证明了史前洪水是从颛顼时代开始的。颛顼之所以被称为北帝,也许和因为这场史前洪水让他的部族被迫迁徙到东北方有关。

    颛顼因为居库页岛,和少昊国为邻,所以有“少昊孺帝颛顼于此”的记载。后来,应该是颛顼氏吞并了少昊国,所以有“弃其琴瑟”的记述。

    少昊国为什么会从东南部沿海迁徙到日本本州岛,应该也是因为史前的这场洪水。证据是发源于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在公元前两千三百年左右消失了。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49/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49/7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