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渤海国(五)海东盛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溯源楛矢石弩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持续半个月的军训终于结束了,除了怎么也晒不黑的杨宇桓以外,其他五个人都成了黑脸包公。男孩大都不在意外表,却贪恋美食,为了能把半月来掉的膘补回来,他们趁周末去学校旁边的学长之家吃大餐。学长之家是一位毕了业的学长开的饭店。因为价格公道,菜量足,味道佳,所以学校的同学多数都来他家吃饭。点好菜,大家没要饮料,直接要了两提啤酒。高中结束后,要想证明自己从男孩变成了男人,喝酒是最直接了当的方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五个黑脸包公变成了红脸关公,杨宇桓却仍旧面白如雪,话不走板舌不大,这让其他五个人对他肃然起敬,刮目相看。追问杨宇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酒量。杨宇桓淡定地说我们家就是开酒厂的,从小在酒缸里泡大的,已经对酒精自动免疫了。

    “我才发现诶,你们仨的名字连在一起竟然是段大唐的历史!”喝了酒的肖强脚底下没跟儿,刚站起来又跌坐下去。他指着对面坐着的高礼师、杨宇桓和马伟博口齿不清地说。

    “什么大唐历史?你小子喝多了吧?”郎宁生把又要站起来的肖强摁到座位上大声说。

    “我……没喝多!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不是在安史之乱时被迫自缢于马嵬坡吗?还有人传说杨玉环并没死,被大太监高力士秘密送到了日本,据说现在还有日本人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人呢!杨玉环——杨宇桓,马嵬坡——马伟博,高力士——高礼师……”虽然肖强舌头有些大,但这几个名字却咬字准确无误。

    “还真是啊……”关鑫拍拍肖强的肩看着对面坐着的仨人嬉笑着说。

    “平日叫他们名字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今天一听果真相识!一千多年了还能让你们三个人聚在一个宿舍,缘份啊!来,我敬你们仨一杯酒!”郎宁生也被体内的酒精刺激得有些兴奋,站起来拿起酒瓶不由分说就给对面的三人斟满酒,然后又把自己的酒杯装满,不等对面的三人反应他已经一杯酒下肚,把空杯置在桌面上了。

    “当年我妈可是花钱给我起的名儿,怎么还和千年前的古人重名了?你说重了就重了呗,还是个女娃儿!”杨宇桓自嘲地笑着说。接着他搂住旁边俩人的肩膀正色说到:“千年前的马嵬坡成就了白居易的《长恨歌》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吟咏了千年的诗句如今听来仍旧能感知诗人的爱与痛。为了一生嗜酒的白居易我也喝了这杯酒!”杨宇桓真的动容了,他充血的眼里有了泪花,仰起头杯中酒已一饮而尽。

    酒酣情为所动,高礼师虽然不善舞文弄墨却也熟读白居易的长恨歌,于是也因感动喝了杯中酒。马伟博对白居易的生平略知一二,当然晓得白居易曾经为了青梅竹马的初恋与母抗争不娶的故事,所以他也毫不犹豫地喝了杯中酒。

    “白居易生于772年,死于846年,这样算来他是出生在大钦茂执政晚期。从诗词中找寻历史的痕迹也许更有趣。白居易死后,唐宣宗写了首吊白居易诗: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从诗中‘胡儿能唱琵琶篇’一句猜测白居易的诗很有可能已传到渤海国。连小孩都能背诵《琵笆行》,可见他的诗文传播之广泛!那会儿颂唱白居易的诗歌就跟我们现在哼唱流行歌曲一样吧!”关鑫顾自喝了杯中酒,似有所思。

    “你前一阵讲的渤海国的故事还有后续吧?接着给我们讲完呗!”郎宁生拍了下旁边坐着愣神的关鑫说。大家听后也随声附和。关鑫也起了讲故事的心情,自己倒满酒,拿着酒杯抿了一口,就讲起来:

    “大钦茂死后,渤海进入了中衰时期,先后经过了废王大元艺、成王大华玙、康王大嵩璘、定王大元瑜、僖王大言义、简王大明忠等六代国王,在818年,终于迎来了大祚荣之弟大野勃的玄孙大仁秀这位拯救渤海国的明君,也就是渤海宣王。

    宣王大仁秀善于用兵。他大败新罗,迫使新罗退至浿江(今大同江)筑长城三百里。与此同时,他还向北扩张,征服了拂涅、虞娄、越喜等靺鞨部落,打败了一向强悍的黑水靺鞨,将兴凯湖、乌苏里江流域直至三江平原置于渤海国的控制之下。在这些地方设怀远府、安远府,所以史书记载仁秀颇能讨伐海北诸部,开大境宇有功。

    830年,执政十二年的大仁秀去世,他的孙子大彝震继位。大彝震时期进一步营建上京宫阙,并发展与唐朝和日本的经济文化关系。和唐朝往来频繁,大彝震不仅14次派使入唐朝贡,还派遣许多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我猜测白居易的诗就是这时候被带回渤海国得以传播的。礼尚往来,唐大和七年(833年)秋天,唐文宗李昂派遣幽州卢龙节度副使张建章等人赴渤海国考察访问。

    为了能让你们听懂下面的内容我先说说渤海国对外联系的各道。《新唐书渤海传》记载,渤海国有五京、十五府,其中的五个重要的京、府分别与渤海国对外交通的五个方向密切相关,既东京龙原府的日本道,西京鸭绿府的朝贡道、长岭府的营州道、扶余府的契丹道、南京南海府的新罗道,以及黑水靺鞨道。

    唐和渤海往来有水陆两条道,一个是陆路营州道,另一个是水路朝贡道。这次张建章走的是水路朝贡道。渤海国的西京鸭绿府是高句丽故地,鸭绿江中游的丸都(今吉林集安市)。据唐朝宰相、地理学家贾耽记载,中原前往渤海国都城的路线是从山东半岛的登州出发,渡海抵达辽东半岛,再渡过鸭绿江抵达丸都,进而向东北溯流而上,陆行至渤海中京和上京龙泉府。

    张建章一行也是经过辽东半岛北上,于次年秋天抵达渤海国都。唐大和九年(835年)秋天,张建章等人才回到内地,历时两年整。张建章在渤海国期间受到大彝震的热情款待,回国后著有《渤海记》,详细记录了渤海诸王谥号、年号、官制、地理、交通、物产、风俗等情况,成为研究渤海国的珍贵史料。可惜现在该书已亡佚,还好宋朝欧阳修编的《新唐书》内容多参照该书,使渤海的状况能较详细地被记载下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渤海诸王的谥号、年号仅在大彝震之前保留,而大彝震以后则失传了。大彝震于857年去世,以后又经历了大虔晃、大玄锡两代王,渤海国的文化日臻成熟,因此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海东盛国。

    渤海全盛时代疆域:南界至泥河一线以及浿水一带,与新罗为邻;北界到那河即今东流松花江及黑龙江中游段一带,分别与南室韦及北黑水靺鞨诸部交界;东至日本海,包括今俄罗斯的南滨海地区;西北至今吉林省农安、梨树、昌图一带与契丹地相连;西南方面则达到辽河东岸。”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4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49/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