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亿年松花石,百年清御砚(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溯源楛矢石弩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沧海桑田,海侵海退,从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到显生宙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各个地层就像地球的自传一样,只有认真细致地一页页地翻看才能接近它直至读懂它。松花石只是这本亿年自传中的一行字而已,但它却给予我们后人无限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所以我们的先人敬地为神,称之为巴那姆赫赫。”关鑫因为情绪激动脸都涨红了,眼里泪光闪烁。现代人还有多少人敬畏地母,感恩地母呢?地母身上的伤疤触目惊心,我们即将走过的穆棱河经过数千年的变迁已不再是原本的穆棱河!

    ……

    “我那个本家叔叔说辽砚其实也是松花砚。这种说法对吗?”杨宇桓好奇地询问关鑫说。

    “辽砚石材产于辽宁本溪腹地桥头镇一带的长白山余脉黄柏峪。亿万年前本溪同黑龙江的牡丹江,吉林的长白山一样也是陆表海。由于地壳运动,将一些藻类植物和泥沙埋于地下沉积挤压成板岩。含藻类植物的部分呈青色,称为青云石,含泥沙的部分呈紫色,称为紫云石,二者相间为线石,其中属线石软硬适中且细腻精密是雕刻砚台的上等石材。《奉天通志》物产篇描绘桥头石:‘青如碧玉,紫若沉檀’

    辽砚最早兴于辽金时期,相传被辽国的萧太后定为御砚。确切的辽砚实物记载见于明朝。在沈阳故宫的众多藏品中,有一方名为双龙浴海的石砚,材质就是取自辽宁本溪桥头镇的松花青云石,整件作品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气势非凡,浑然一体,?砚背的上方有万历年制的四字款识。它是现存最早的一方青云石砚,所以被学者尊为辽砚之祖。

    辽砚和松花砚所用石材其实都是海相沉积岩,只是因为开采的地域不同名称不同而已,就如玉石一样。至于松花石和桥头石谁优谁劣很难定论,只能说各有所长。松花砚在清时成名比桥头石要更早些,民间各种传言难辨真假,清太祖努尔哈赤时就有用松花石制砚之说,到了清康熙年间,皇宫开始用吉林所产松花石和本溪桥头所产桥头石制砚。到乾隆朝时,吉林的松花石不易采得,于是开始大量用桥头石代替。康乾盛世后清朝国运日衰,作为清御砚的松花砚也逐渐被皇族遗忘,辽砚自然也难觅踪迹,直到1929年张学良将军下令征集辽砚参加全国首届西湖博览会才重新被国人赏识,得到了‘南为端砚北为辽砚’的称谓。张学良将军与其蒙师白永祯和赞为:

    关东山里奇宝开

    蓝天红霞凝石材

    能工巧匠雕辽砚

    珍品独秀四宝斋

    此后,辽砚虽然在伪满洲国时期仍然繁盛却成了亡国之耻。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辽砚在濒临绝迹的逆境中得以延续至今。

    从我们现在所见的忽汗水畔的勒克到长白山下的松花石再到本溪的桥头石,这种地质学名叫做微晶灰岩的矿石皆蕴藏在长白山脉中。四千多年前的肃慎先民就开始把自己的楛矢石弩推销到中原去,成为当时的奢侈品品牌成为中原王朝显示国威和皇权的标志,孔子识箭就是最好的例证。楛矢石弩之所以能成名自然离不开作为磨石的勒克,所以对勒克的开采古已有之。我们今日所见的磨石和几千年后的磨石应该都是所谓的松花石。忽汗水做为满族先民的聚居地,唐时东北亚强国的渤海国国都所在地,也许它的磨石资源早已耗尽,因此到了辽金时期就只知道松花石产于吉林境内的长白山了。”

    “二狼,我看你在勒克部时曾经敲击松花石辨声音。以前也听本家叔叔说通过声音可以辩别松花石的优劣,趁今儿有实物在你就给我具体讲讲吧!”杨宇桓急切地催促说。

    “我以前呢也只是纸上谈兵,今天借此机会我们俩就共同切磋切磋吧。松花石中坚木声者的为上品,就比如这块红黄色的;金属声为中品,就像我手里这块青色的;瓦缶声为下品,那块看着特别好看艳丽的紫黄绿相间的其实料最不好。坚木声者,坚实缜密,质地均匀,软硬得当;金属声者,刚坚硬朗,难动刀斧,不着墨沙;瓦缶声者,质地炱软,内含伤裂,下墨溏泻。

    松花石除了辨声还要观色。松花砚色系丰富,色彩众多,但以绿色为主。色泽主要有纯色色系、共生色系、伴生色系三种色系形式。

    共生色系主要有:黄绿色、紫绿色、红黄色二色系,紫黄绿三色系及多色系。我们的勒克中共生色系的样品最多。

    纯色色系有绿色色系、青色色系、黄色色系、褐色色系、紫色色系。其中红色色系、白色色系、黑色色系等属于稀有色系。我们的勒克中纯色色系的只有红色色系和青色色系两种。

    伴生色系是由于泥浆沉积过程中夹杂着较大颗粒的重晶石物质、玉石物质、石英岩物质等而形成的特殊的石品,如:夹杂着重晶石形成的星月类,镶嵌有条纹水晶体的冰纹类,还有泥浆凸冒时形成的石眼等。我挨个仔细看了,我们的勒克中没有伴生色系。

    另外,在松花石中还有精品色系一说。松花石以杨黄绿色为上品,栗黄色为精品,枫红色为孤品,而白色、黑色亦以色泽纯正、冷漠为稀品。当然,多色系列、伴色系列里有和谐鲜明的也算是上好的制砚材料。像这块黄底上晕染红色的,像不像一幅天然沙漠晚霞的写意山水画啊!”关鑫把手里的松花石举到杨宇桓的眼前自豪地说。”

    “还真像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杨宇桓一边欣赏一边由衷地赞叹道。

    “清康熙帝曾赞御制松花石砚双凤砚说: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乾隆帝也赞到: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他认为松花石砚完全可与名砚之冠端砚媲美。

    清陈元龙所著的《格致镜源》书中说: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询足超轶千古。”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49/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49/3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