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新帝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波旁之主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时间进入到1800年,19世纪的第一个纪年,在东方称之为元年。

    当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划开天空时,欧洲大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普鲁士王国正在走出困境,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复兴有望,沙皇俄国遥望着前方的帝国旅程。

    然而整个欧洲最大的变局,却来自一个崭新的帝国.........

    ……………………

    1800年1月1日。

    查理在马德里签署国王令,正式成立波旁西班牙-法兰西联合帝国,简称波旁帝国。

    波旁帝国在筹备成立期间,查理也曾犹豫不决。

    因为他开始也并不想把合并法国,最先设想是把荷兰、法国当作永久附属国,作为自己后代分封的属国,并以此延续波旁王朝的统治。

    但多蒙尼却给他讲述一个故事,在古希腊时期,有位国王只有两个儿子,为避免兄弟间相残,他最后把国家一分为二,分给两个儿子继承,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争夺王位所带来的悲剧。

    可国王没有想到,在他去世后,大儿子看到小儿子统治的城邦,十分富裕,就起了抢夺的念头,最后发动战争,而战争的依据是恢复国家统一。

    “陛下,当你还世的时候,您的儿子也许会安心当一个国王,可当你不在时,法国依然是法国,西班牙还是西班牙,两个完全独立而又不同的国家,战争的风险依然存在。

    现在,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这个帝国只有一个统治者,一个政府,一个民族,才会避免战争与分裂。”

    多蒙尼对查理提出,波旁王朝大一统的思想,深深烙印在查理心里。

    查理经过漫长而又复杂的思考,最后采纳多蒙尼的建议,决定成立一个帝国,一个由西班牙与法国组成的帝国,一个由波旁家族统治的帝国,一个由他及其后代统治的帝国。

    这个帝国将有别于圣神罗马帝国的松散组织,有别于奥斯曼帝国的严酷统治,她必将更为严密,更为民主与自由。

    ..................

    构成帝国基石的臣民,能否认同这个新生的帝国?这是帝国能否得以延续下去的基础。

    西班牙人民已经在内心深处打下波旁王室的烙印,对他们来说,已没有更好的君主能代替他们引以为豪的圣查理一世陛下。

    现在,最关键的是法国民众是否认同,即熟悉而又陌生的波旁王朝,再次统治的思想基础?

    答案在巴黎,在西部,在南部,在东部,凡是经历过战乱,并感受到来自波旁王朝所带来恩泽的民众,都举手赞同,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帝会带给他们和平与繁荣,尊严与梦想。

    大革命爆发,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法国民众抗争暴政的抉择。然而,当理想破灭,战火摧残,混乱不堪的国家带给他们巨大伤痛时,他们深刻反思,这一切都是一个错误。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恢复封建君主立宪制,顺应法国民众的意愿。

    ...............

    但要如何有效,稳定,管理这个庞大帝国?这是摆在查理面前的最大难题。

    关于帝国定都地点的问题,帝国精英出现严重分歧,他们主要分成两派,马德里派和巴黎派。

    马德里派认为从法理上,西班牙才是帝国正统,马德里理应为帝国的首都。

    而巴黎派也有自己的理由,那就是血统论,波旁家族起源于法国,因此法国才是波旁帝国的正统,定都巴黎才能显示帝国的正统性。

    两派的观点,都具有合理性,因此双方互不相让。

    但帝国只有一个首都,必须据理力争,这事关荣誉与尊严的问题,但无休止的争论,必然会导致好容易建立起来的大好局面。

    最后还是查理作出裁决,这位拥有东方古老智慧的统治者,决定实行一个国家两个首都。

    巴黎为北都,马德里为南都,这样就平衡两派的矛盾,兼顾双方的利益。

    一国两都的体制,在欧洲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先例,但没有不代表不可以。

    从内心里,查理更倾向于巴黎为帝国首都,无论在国土面积、人口、政治、文化等方面,法国都具有优势,巴黎要比马德里更为适合作为帝国的中心。

    但西班牙毕竟是查理的根基,西班牙臣民对他和王室的尊崇与爱已到无可附加的地步,这份伟大的情感,绝不能被伤害。

    定都于两个国家,两座城市,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凝聚两国臣民情感的需要,正是居于这方面的考虑,查理才敢于开创欧洲先河。

    ..................

    关于帝国政治体制,法国与西班牙的精英们都倾向于延用西班牙的制度模式,毕竟这种体制,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体制。

    建立统一帝国的障碍基本得到解决,所有构成的条件已然成熟,波旁帝国这个新兴的国度,不可阻挡的屹立于欧洲大陆,她所统治下的疆域,囊括西班牙-法国-荷兰,以及其所属的海外所有领地。

    帝国成立后,原有的行政区保持不变。

    军事区重新规划,帝国军队重新整编,把原有的大军团区拆分为三十个军团,军团司令员,由帝国统帅部统一任命,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同年,查理在深思熟虑,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确立和通过对帝国的内阁,军事,议会领导层的任命,主要名单如下:

    帝国首相:萨瓦迪

    帝国外交大臣:塔列朗

    帝国财政大臣:卡米尔

    帝国统帅部参谋长:哈布雷根

    帝国陆军大臣:罗塞纳

    帝国海军大臣:约赛克

    帝国上议院议长:孔帕尼

    帝国下议院议长:托克森

    这份名单基本都是老面孔,只有上议院议长换了新面孔,坎德尔格老公爵由于身体原因,主动请辞,并将不再担任何公职,查理虽然不舍,但岁月不饶人,不能太过强求,也就同意他的请求。

    而新空出来的职位,查理思来想去,为维持平衡,最后选择从法国贵族中任命,但他对法国贵族的了解,甚至都没有普通民众高。

    征求塔列朗的建议,目光投向了里昂最有威望的奥拓克家族,族长孔帕尼?奥拓克,今年刚好六十岁,虽然从大革命爆发后,深居简出,过着隐居般的生活状态,直到查理派人去通报,都寻找好几天才见到本人,当时孔帕尼正在一处教堂里修行。

    孔帕尼这种温和淡然的性格,正是查理需要的议长人选。

    ……………………

    波旁帝国还有更重要一环,那就是帝国皇帝加冕典礼,只有皇帝加冕后,才能补齐帝国构成板块,最为重要的一环。

    以前国王加冕,现在是皇帝加冕,虽然两者没有多大区别,但从古罗马时期以来,称之为帝国皇帝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合法性,很好理解,就是皇族身份的认同感和正统继承权。二是统治疆域必须足够大,至少统治两个和多个邦国。

    因此,作为波旁帝国的首位皇帝,查理的加冕典礼,在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3月份举行,宫廷画家戈雅,又一次用画笔记录下当时的场景。

    查理高举象征帝国无上权威的皇冠亲自戴到自己头上,手里的权杖插于腰间,这是极为蔑视传统的举动,然而身旁的罗马教皇并没有任何不满表情,他微笑的目睹这一切。

    整幅画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还是查理脚底下正攀爬的小男童,很兴奋的伸手撕扯皇帝的新衣,可爱童真的脸上是一双好奇的眼神。

    这个男童的身后是一个惊慌失措的美艳女人,她提着裙子想要跑过去抱走男童,可是脸上尴尬的表情知道已经来不及了。

    这不是戈雅杜撰,而是真实存在,这位敢于挑战皇帝权威的男童,就是利弗兰夫人的儿子,也是查理目前为止唯一的后代。

    事后,查理并没有责怪自己的女人和儿子,反而很高兴的时常欣赏画里的小亨利,这是他给儿子的取名亨利?波旁,虽然是私生子,但他无视这些流言蜚语,只要是他的血脉,都拥有同等权利。

    小亨利的无心之举,也象征波旁帝国年轻而又充满生机勃勃的形象,也预示着波旁帝国开始崛起......

    查理在加冕的这一刻,也拉开一个帝国争霸的时代......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515/1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515/15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