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唐叔虞祠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哪怕后世不在讲这些俗礼了,哪个人在顶头上司的爹面前摆官架子,那也是作死的节奏。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认亲。

    李易站了起来,上前一步,扶住李昶,阻止了几人跪下行礼。

    李易问道:“您就是太原李家族长李昶?”

    “正是老朽。”李昶略躬了身,恭谨答道。

    “听张大人说,太原李家族谱和新襄李家族谱相合,可是真的?”李易问道。

    族谱不难对照。家族一代代名字中间一个字是早就排好的,不能乱了次序,冒犯祖先。

    所谓的核对族谱就是要对这些辈分排序,再上溯到更早祖先,核对另一方主谱里有没有这个人名字。如果对应上了,那就可以合谱了。

    普通百姓想进望族族谱,需要拿出自己家谱,证明自己是认祖归宗。李易则不然,他这样地位就需要李家反证自己不是冒认官亲了。

    太原李姓是大族,也算望族,名人不少。可是近几十年,太原李家再没人进阶到四品高官。反倒是新襄李家,高官如蚁,兴盛异常。

    现在李易要进太原李家宗谱,怎能不让人兴奋莫名?

    李昶立刻让后面背着包裹的两个人上前,拿出厚厚的几本族谱,摆放到桌上。然后指出几本族谱的传承拆分,果然,有一支的族谱就合了新襄李家的辈份传承,而且李易家的十四世祖名字,也赫然出现在这一本族谱上面。

    李易看着这几本纸色发黄很有些年代感的族谱也困惑了:敢情自己家还真是太原李姓开枝散叶?不然怎么会有这样老旧的宗谱?

    李易不是考古家,哪分辨得出族谱的真伪?不过他看了一眼张泽,发现张泽正得意洋洋捻须微笑,大有居功的意思,就猜想这里肯定有说法。作伪古已有之,可不是后世专利。

    不过花花轿子人抬人,自己地盘广大,商机遍地,给别人是给,也不差给太原李姓一场富贵。如果李家真有英才,送出些市县官员的帽子也没有问题。

    李家需要自己光大门楣,自己也需要李唐的渊源以正视听,这是一拍即合的好事。

    李易看了族谱后,就对李昶拱手行礼道:“不想我新襄李家和太原李家源出一脉。我不谙辈分排序,还请族长指点怎样称呼几位?”

    李昶见李易认了亲,一颗心总算落地了。不过介绍这几个人的时候,还是有些惶恐不安:“按辈分排列,您应该称呼我七爷,这是你八爷,九爷,十三爷。”

    按李昶的心思,他真有些不敢当李易爷爷辈儿,怎奈张泽派来帮他们整理族谱的人觉得不妥。

    李昶不仅在家族辈分尊崇,关键是今年七十有六,算是人瑞。你七十多岁了,人家李易的爹才四十岁,跟你称兄道弟是不是不方便?

    所以这伪造族谱还真是细致活,需要推敲各个方面,务必做到细节过硬。就是这样,当李昶介绍到十三爷的时候,李易还是唇边浮出笑意,他是想起后世的十三姨了。

    家族都是同辈大排行,不要说来个十三爷,就是来个三十爷都不稀奇。

    李易请几位爷爷上座,给几个爷爷行了大礼。这个礼李昶几人必须接受,这是认祖归宗,几人代表的是太原李家。

    张泽也上前和这几个老爷子重新叙礼,这一次张泽就是执晚辈礼了,不过李昶几人也不敢接受张泽的大礼参拜,只受了拱手礼。

    李昶激动得心脏病都快要发作了。没办法,李家从此攀上了高枝儿,连高高在上的山西巡抚都要给他行礼,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他现在已经想象得出,以后李家可不是哪个小吏都可以随便出入吆三喝四的了。你哪怕是三品四品大员,在李家面前也得掂量掂量,没看二品的巡抚都给自己行礼了吗?

    接下来大家议的就是到太原祭祖的行程。

    李易祭祖是大事,太原李家必须飞书各地,召回李家所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这也需要时间。最终李易归宗祭祖定在了正月十二。

    李昶和李易都以为安排妥当了,只有张泽摇头。

    李易问道:“张巡抚以为哪里不妥?”

    张泽道:“别人这样做妥当,司令这样做不妥。太原李家之所以尊贵,那是因为后面还有个‘唐’字。李唐只有合在一起,才适合司令身份。”张泽扫视这李昶几人,沉声道,“别人不知道这里的说法也就罢了,你们李家就忘本了吗?”

    这一句让李昶有些慌,同时也恍然大悟。

    如果李家就是李家,当下人家新襄李家不比你太原李家显赫?还来归的什么宗?

    归根结蒂还是在那一个‘唐’字。

    李昶嗫嚅着道:“巡抚大人,您,您说的是咱们还要祭拜唐叔虞祠?”

    张泽点头,李昶的额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脸色有些发白。

    李渊兴兵打下天下为什么叫做唐朝?就是因为这唐叔虞。

    春秋时期,唐叔虞封地就是太原一代,死后建了一座祠堂,就是唐叔虞祠。因为这块土地正是三晋大地,所以这祠堂又被人称为晋祠。

    晋祠香火一直鼎盛,就是因为颇有灵验。李渊兴兵前,也到唐叔虞祠上香,并许诺如果将来李家得了天下,就延续唐叔虞的“唐”作为国号。

    不想真的得了天下,李渊话符前言,就把国号定为“唐”。

    唐叔虞祠是李家宝地,也是大唐国号的起源。李唐两个字,是把太原李家和唐叔虞捆绑在一起的。

    可是李易祭拜李家列祖列宗没问题,祭拜唐叔虞祠合适吗?

    李渊祭拜唐叔虞祠是起兵造反了的,李易祭拜唐叔虞祠算什么意思?

    如果大明控制力强大的时候,这就是视同谋反的大罪。

    但是张泽作为一省巡抚,能公然出了这个主意,是把李家往火坑里推吗?借张泽个胆子,他也不敢坑李易吧?

    李昶脑袋高速运转,他渐渐想明白了:张泽想坑他们李家,分分钟就坑了,用不着耍这样手段。

    就算张泽坑李家的胆子有,坑李易肯定不敢。

    不要看李易主要是纵横海外,想要一个巡抚的性命,还真不算难。

    不要说天下多得是死士愿意效劳,就是大明朝廷中,恐怕也多得是官员愿意给李易出力。

    就大明这些烂了底的官,查谁谁有罪,张泽哪敢捋李易虎须?

    那么结论就是一个:张泽是替李易张口,确定“李唐”两个字。

    李昶心砰砰乱跳:难道李唐又要立国了?我的天,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个?就想着太原李家能得到什么好处了。人家李易不扣紧李唐二字做文章,和你太原李扯什么淡?

    可是李家再次公然祭拜唐叔虞,这这这。。。。。。这也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吧?

    一时间李昶心潮起伏,难以自控。

    晋祠李易后世去过,当时也不曾多想,就当成了旅游景点。

    这一世李易当然明白这个地方是有政治意义的。

    李易万没想到“劝进”没发生在开荒团内部,反倒起自一个大明巡抚。

    强将手下无弱兵,古代许多强将,都是被“劝进”的。

    比如李世民,跟着他混的无论武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还是文官魏征、徐茂公,都希望他当皇帝。

    李世民不当皇帝,魏征了不得就是一个出色的幕僚而已,怎么会成为千古贤相?那些武将也不过是普通武将而已,怎么进得了凌烟阁千古留名?这些人说是为了李世民,真实目的还是为了自己。

    李易一帮部下没人劝进,那是因为李易为他们展开了一幅巨大的画卷,当年指点江山的开荒地图,如今才完成了一小部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呢。

    更何况这些将军多停留在大校和少将的军衔,向上进步空间还很大,用不着抬李易一步,给大家挪出进步空间。

    而李易的文官系统弱势得一塌糊涂,完全沦为军队的附庸,说个不好听的,几乎就是军队后勤部。

    更好笑的是李易无人可用的时候,居然把自己未婚妻抛出来做尚书。崔芸、任月之流还没嫁过门,怎么可能劝进?

    不过该来的总会来。

    当李易无论经济、军事还是地盘,都全面碾压大明的时候,张泽出现了,居然以大明巡抚的身份劝进了。

    张泽自觉这种功劳比从龙之功也不遑多让。

    李易则在心里默默想到:“这一天终于来了!”

    张泽是许多大明官员和读书人的代表,也许可以理解为民心所向。

    李易需要成为领袖,成为能领导中国前进的精神领袖。但是他没打算做那个什么帝位。

    好不容易中国有了向工业化迈进的契机,有了民智大开的契机,转回头继续做什么固步自封的土皇帝,这是李易不能容忍的。

    就算自己是千古一帝,是一代明君又怎样?自己年老的时候,能保证不昏聩?自己面对亲情友情的时候,能保证不徇私?

    做皇帝图的就是大群独揽一言九鼎的痛快,可是这痛快将来带给国人的必然是痛苦。

    李易终于还是理清了思路:成为能号召国人的精神领袖,和做一个皇帝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自己该做的还是要做,未来的政体未来再说。反正自己年轻,自己的将士也年轻,拖下去几年也没什么。

    李易迎向李昶犹疑的目光,朗声道:“三晋大地,山河表里,自古英才辈出。唐叔虞作为我们山西的先贤,拜上一拜也是应该的。”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6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68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