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章报纸逼宫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李易离开钢铁公司的时候,带着一个班的警卫。

    李易的个性,从不喜欢前呼后拥,净街开道。其实,是他骨子里充满了后世当驴友形成的散漫随意。

    不过这一世他有了责任,他的卫兵就是这责任的结果。

    李胜信担心大家万一急着找大师兄可是找不到他,或者大师兄急着发布什么命令,却无人可派,所以硬派给他一个警卫班。当然,大师兄肯定是不需要警卫,那就算传令兵好了。总之,好说歹说,李易还是带这一个班上路了。

    从钢铁公司出发到营口有两条路,一条向南,一条向西。向西的路直通驿路,李易来时走的就是这一条。警卫班班长谭菜根,却建议走另一条路。

    谭菜根原是大明辽阳守军,偷偷溜到开荒团参军的,算是最早反正的明军。现在虽然是警卫班长,却挂着上尉军衔。相府奴才七品官,谭菜根可是李胜信的警卫,级别当然不低。

    这人辽东土生土长,是个地理通,李胜信特意调他过来给大师兄服务,这可乐坏了谭菜根。能到总司令身边去镀镀金,不要说是班长,就是个打杂的,那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对以后的晋升好处无限。

    谭菜根建议道:“司令,由此向南,就是千山,走山路40里,就上了驿路,山路并不难走。比直接走驿路近了80里。这条路别人走不得,咱们却走得。”

    李易后世周末经常爬这千山锻炼身体。千山最高峰海拔才700米,只以俊秀著称,不以险峻出名。

    千山群峰俊秀,虽然号称“千朵莲花山”。实际山峰总数是九百九十九座,之所以叫“千山”,取的是“海到尽头天作岸,山临绝顶人为峰”之意。人既然算一座山,当然就凑足了一千的整数。

    李易问道:“我知道这山路应该不险,为什么别人走不得?”

    谭菜根道:“这山里有个猛虎寨,头领叫做冯山虎,咱们剿了几次,虽然寨子端了,冯山虎始终没抓到,终是一害。本地山民穷困,冯山虎不怎么下手。香客有庙宇护着,他也不敢抢。只有这过路客,知道底细的都不敢贪这路近,抢劫杀人冯山虎做惯了的。不过借他一万个胆子,也不敢打劫咱们啊。”

    另一个战士附和道:“就是,敢打劫咱们,正好收拾了他。”

    李易知道,冯山虎这样的大盗存在,不能埋怨李胜义这些师弟剿匪不利。

    后世他那个时代,东北人就民风剽悍。再往前推,日本人那个时代,就遍地是抗联。当然,再往前推,就到处是“胡子”了。所谓“胡子”,就是东北土话土匪的意思。东北混得最好的“胡子”是张作霖,在中国也做过几天庄的。

    抗联日本人为什么剿灭不了?就是因为山脉连绵,又不似南方险峻,到处是绝路。比如狼牙山五壮士,跑着跑着,就发现前面是悬崖绝路。

    东北不一样,几乎找不到这样的绝路。只要钻进林子乱跑,就算你有几万军队,也很难抓得住影子。

    李易同意道:“好,就走这条路。万一冯山虎出来打劫我们,正好为民除害。”

    谭菜根道:“嘿嘿,司令,这您就想多了,冯山虎的影子您都看不到。就咱们这身军装一穿,就是一个人随意走,冯山虎也不敢惹咱们啊。敢打劫开荒团,真是活得不耐烦了。那恐怕咱们开荒团追到天涯海角,也得抓住他剁碎喂狗。”

    李易摇头道:“看来你们还是没尽心剿匪啊,不然早把他喂狗了不是?”

    谭菜根嘿嘿笑了起来,道:“这两年一直在整军、练兵,没时间下死力抓他。”

    李易挥手道:“走吧,说不定真有个万一呢,碰着冯山虎,你们可顺便立了一功。”

    李易并不是特别急。他的作用是居中协调,把握大局。崔秀在黄海和五国联军作战,他不会插手。他的指挥能力应变能力,远远不如崔秀这海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将军。这点自知之明他是有的。

    之所以还是要抄近路走千山,是他想看看,这个生态环境没遭人为破坏的时代,这座山和后世有多大不同。至于冯山虎,癣玠之患,除掉这个祸患还轮不到他出手。

    后世解放后,中国也有许多地方,比如东北、湘西,经过多年剿匪才安定下来。辽东在他治下不过几年,进入大治怎么也需要一个过程。

    一队人马马蹄得得,顺着山路疾行。

    夏季的千山,蓊郁青翠。山间各种不知名的鸟在鸣唱,山路上,不时惊走一只只松鼠、野鸡。

    李易忽然有被人注视的感觉,回看过去,是林间一只老狐,正拨开草丛,窥视着他,不禁让他哑然失笑。

    走了十多里,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再往后,人越老越多,已经不能骑马驰骋了。一行人只能下了马,跟着人流走。

    谭菜根有些讪讪的,自己吹嘘了一大通这条路便捷,哪曾想今天居然有这么多人,真是打脸。

    李易倒是没有在意谭菜根的窘迫。他的马自然有人牵,他这一行人太惹眼,于是他让谭菜根这些人远远跟着,自己混在人群中,和一个中年人攀谈起来。

    这中年人穿着湖绿色丝绸衣服,裁剪得体,衣服式样已经不是宽袍大袖了。

    这几年新青年等报纸都在提倡“剪、减、俭”,所谓的“剪”,是指剪发。

    古人不是不剪发,只是修剪,而不剪短。国人最开始看西洋人来到中国,都是短发,感觉很惊奇。有跟风的时尚人士也剪短了,就被骂是“假洋鬼子”。

    后来开荒团横空出世,李易这些师弟都是和尚出身,多年不蓄头发,早已经不习惯长发,就成了板寸。军中战士都是最底层百姓,朝不保夕的,哪有那么多礼教束缚。自然就有样学样,逐渐的都剪成了板寸。

    这个剪发可不是李易倡导的,他本人都是落后分子。现在剪发成风,普通百姓也几乎都是短发。只有一些怀旧的老人还墨守成规蓄发了。

    第二个“减”是减去繁杂。包括繁文缛礼,也包括宽袍大袖。

    普通百姓自古以来都是短衣,宽袍大袖是另一个阶级和普通百姓划分界限的标志。代表自己不需进行体力劳动,是高贵的脑力劳动者。这在提倡自由平等的青年们看来,这自然是腐朽没落的,必须要减。

    衣服减也就减了,毕竟袖子短些,行动方便,人也清爽许多。可繁文缛节老人们就不同意减。

    几千年了,晚辈见长辈要叩头,百姓见官员要叩头,仆人见主子要叩头,哪管你是在家里还是在大街上。只有平辈论交,才行拱手礼。

    你这提倡的拱手礼也好,鞠躬礼也罢,还是乱了规矩。咱百姓毕竟不是军队,你这不跪拜了,咱岁数大辈分大的不是吃亏了?咱们小时候可没少跪拜,这回去哪找平衡?

    可是开荒团地盘越来越大,进开荒团的衙门,已经彻底废除了跪拜礼。这些百姓能不给人跪拜,还是心下窃喜。不过别人不给自己跪拜,那就是动了自己的奶酪了。所以这跪拜礼的减,很是艰难。

    但是《新青年》等杂志,是以打造新时代新形象为己任的。天天不遗余力的鼓吹、抨击,日子久了,青年人先行动起来了。在大街上扑倒叩头的越来越少,鞠躬致敬的越来越多。至于上海,公共场合叩头这个礼节是彻底消失了。

    最后一个“俭”,第一个受到打击的是万历帝。

    报社记者记录了李易每天食谱,几乎工作餐都是在食堂和大家一起吃两菜一汤的自助。吃多少盛多少。

    这些报纸第一个针对的就是万历帝:凭什么人家李易能做到节俭朴素,你万历帝每顿饭都是几十个人伺候,上百道菜陈列,你吃得了几个?你不知道许多百姓吃糠咽菜,饿殍遍地吗?

    你说爱民如子,你的儿子都饿死了,你还奢靡浪费,不怕天谴吗?

    本来这隔空喊话是传不到万历耳朵里去。

    做官到了一定高度,必然是闭目塞听的。下面的人想给你看什么,你看的就是什么。你想见到真实情况,那也就是想想,你的身边工作人员和外面官员合力,形成一张大网,足够把你牢牢缚住,根本动弹不得。

    可是万历帝是个例外。

    万历帝喜欢看报,就是因为他现在可以打破这张网,看到许多鲜活的生活。结果就看到了这堵心的事。

    其实万历帝也挺烦,100个菜咋滴,哪个菜都得别人先品尝,鉴定没毒,然后才轮到他吃。吃这一口饭我容易吗我?可这不是几千年传下来的吗?

    想当年晋惠帝不喜欢吃肉糜,可是宫廷菜谱每顿都做这个烦人的菜。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挖草根,吃观音土,许多百姓活活饿死。消息传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说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百姓真傻,没粮吃就吃肉呗,虽然难吃,也不要太挑三拣四了。

    虽然这是一个笑谈,可万历帝觉得,没有这些报纸,自己许多事都一直被蒙骗。毕竟自己一辈子也没走出过北京城。不过现在被这些报纸逼宫,也真有些无奈。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5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5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