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轨道交通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李易换了海外各国的角度,仔细审视开荒团这个怪物。

    这一下就发现,对开荒团的准确评语大概就四个字:“臭名昭著。”对于海外各国来说,开荒团真的是坏事干了一火车,好事一件也难寻。

    李易真是头疼,一摆手,对李胜文道:“算了,反正以后,不能再跑马圈地,满世界往家里划拉土地。你给这些师兄弟通知下去。”

    李胜文点头道:“是应该管管了。这东一块西一块乱码七糟的,打理也不方便。应该找块好的地方,直接占了都归我们自己。”看李易开始瞪眼,李胜文赶紧岔开话题:“大师兄,您说的澳洲,咱们是不是该派兵去了?你可是总说那个地方绝美。”

    李易点头道:“嗯,那真是绝美的地方。阳光,沙滩,美丽的珊瑚礁,游鱼历历在目。可以在澄澈的海水里游泳,在海边烧烤海鲜,困了,就在芭蕉树下打盹。”

    李胜文道:“太棒了!大师兄您早就说这个好地方,怎么一直不派兵去占了?”

    李易道:“你知道什么,玩物丧志,在好地方住着住着,人也就没了斗志。自古穷山恶水出强兵,温柔乡里出来的都是怂货。那地方只适合我们大家将来去养老,我们的孩子都不能让他们住在那里。”

    李胜文点头道:“孟子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乐窝磨灭人的斗志,这个我能理解。不过咱可得提前移民过去,也不能到时候就咱们哥们住那,吃什么喝什么啊。”

    李易道:“那有土著的好不好?现在应该是西班牙人发现了那里,在屠杀土著吧?不急不急。”

    任月道:“你这可是借刀杀人。难为你这个做老师的,当年怎么教的我们正义之道。”

    李胜文点头赞同道:“任月你说得对!借刀杀人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大大方方,自己去杀。不对,为什么要杀?大师兄定的规矩是抓,都抓回来干活。这才是充分榨取剩余价值。我说得对吧,大师兄?我当年对您讲的这套理论很有心得。。。。。。”

    李易忽然发现话题跑偏十万八千里了。赶紧拉回正题,道:“抓不抓那地方土著,和你廉政部有什么关系?咸吃萝卜淡操心!你回去立刻拟个文,发给大家。这样收刮土地,以权谋私可不成。以前既往不咎,以后必须杜绝这种歪风邪气。”

    任月有些不满,道:“难道咱们以后做生意什么的,必须用到一些土地,买也不成吗?”

    李易道:“你情我愿的公平买卖,这倒是可以。只要不是李胜智那样坑绷拐骗来的,谁说这不行了?”

    任月高兴道:“那就好!”

    李易感觉自己好像自己又说错了什么。这些侵略者从土著那里买地?这话听起来就不太对头。土著们命都保不住了,这地会是什么价格?不过李易也真想不出什么办法,控制这些师弟对土地的掠夺。

    李易太理解这个时代的人,对土地拥有的特殊感情。有了土地就能产粮,有了粮食就能活命。自己这些师弟,都是苦孩子出身,对土地执着的偏爱,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他也决不能纵容这些师弟,把天下当成予取予舍的自家后花园。那对将来建设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可不是什么好苗头。

    不过这些师弟跑马圈地,他能理解。可他还是有些事想不明白。这土地总要有人来耕种,几百万亩土地,种地的人是哪来的?掌管保险金的这道门槛的崔芸,难道也和他们同流合污了?不然这样大的漏洞,怎么就从没听崔芸对自己说过?

    李易问任月道:“这事咱就放下,我的意思是,咱财富已经不少,不能贪得无厌,成为别人的话柄!我有个事问你,这二百多万亩土地,种地的人你们是怎么招的?崔芸就这么大胆子,敢徇私枉法,不收你们的保险金?”

    任月道:“这可别冤枉崔芸。辽东种地的人,都是李胜义他们从西口招的难民,根本没走崔芸的帐。别的地方或者是本地人,或者是别的来路,反正都没难为崔芸。”

    李易头有两个大。他是彻底明白了,什么叫烛高千尺难免灯下黑。无论哪片土地,即使有了地方官,几乎还是军管。这些师弟们军权在握,想做什么事,根本就不可控。

    李易对任月道:“你告诉我实话,咱们家除了土地,工厂,连锁店,还有多少现银?”

    任月道:“我什么时候告诉过你假话?只是你也没问过啊。咱们家兵工厂和土豆粉的生意一直都很好。还有别的一些进项,这几年攒下的现银是2780万两。”任月警惕性忽然提高了,瞪圆美丽的大眼睛,不安的对李易道:“你要做什么?这可是咱自己家的钱!”

    李易完全理解了什么叫富可敌国。

    自己拼命寻找资金,拉动经济发展。没想到自己家就有大笔资金沉淀着。

    他打发走李胜文和任月,就陷入了沉思:这么大一笔资金,不能让它躺在那不动。一定要流通起来。找个什么出路?难道像后世那样,建立一个天使投资公司?这个时代好买卖都自己占着呢,想投资投给谁?

    这一天李易夜不能寐,想了许多许多。

    他想起1602年3月20日,荷兰成立的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东印度公司。

    这个公司可以说是地球上空前绝后的权力最大的公司。很简单,这个公司具有国家职能。

    它被授权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发行股票,可以以公司名义,和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直到1799年解散,这个公司辉煌了200年,一直回报丰厚。生命周期绝不比一般的王朝时间短。

    欧洲其他国家,也都陆续跟进,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东印度公司,几乎每一家公司,都辉煌一时。

    李易忽然想到:这个大航海时代,其实是环球贸易的开端。最有活力的,根本不是国家,而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这些超级大公司。国家不过是为公司服务的后勤部长。当然,公司也回馈给国家丰厚的利润。

    自己在这个时代,是不是也顺势而为,成立一个环球贸易公司呢?如果自己成立一个超级公司,也发行股票,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个公司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货币,有许多国家加盟,这算一个什么东东?

    现在这个世界,都在竞相建立国家化的贸易公司。这些公司,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也许公司化,正是适应这个时代的产物。难道公司化,也是自己这个团队未来的出路?

    李易思绪翻滚,一时理不出头绪。这涉及体制建设的东西,哪是简单想想,一拍脑门就能顿悟了的?

    不过无论怎么想,都是未来的东西。万丈高楼平地起,眼前的事情还是怎样利用这2780万两白银。

    李易琢磨了一下,别人能去发移民财,李家不行。而且这是两千多万两白银,资金规模太大,必须找一个体量够大的生意来做。

    什么样的生意符合这个要求?想了一会儿,他终于想到了一个标的。

    他找来任月,对她道:“这样,你手里的2780万两白银,不要死搁着。辽东现在铁厂生产过剩,举步维艰。你让人过去,把那些亟待脱手的厂矿,都买下来,给他们一条退路。”

    任月有些不乐意,道:“现在谁都知道:辽东开铁厂就是个坑。咱们为什么往那投资?难道就是为解救那些商人?把钱砸那坑里,咱们不是亏大发了?咱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不能拿去打水漂。”

    李易耐心解释道:“打什么水漂?现在咱们说什么,都没人相信铁还有市场了。我们这样做,第一是解脱那些想脱身的商人,避免这些商人对我们怨言太大。第二,说不定这又是一次巧取豪夺。我不妨告诉你,这铁,用不了多久,用处就多了。可能这世上,再没有比铁更热销的东西。”

    任月有些半信半疑。这铁生产过剩,供大于求,自然价格要跳水。对铁这样的大宗商品,培养出一个新的需求,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不过她这些年盲目信任李易,早成了习惯。既然李易这样说了,那么自然还是这样做。再说,自己毕竟只是个管家身份,还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辽东连矿山,再铁厂,这两年投资的太多了。收购这些大产业,就算折个半价,那也是一笔惊人的银子。不过这样巨额的收购,正适合任月这手握巨款的人。

    任月问道:“这次收购,可是要动咱们家底的。必须选得力的人去主持,你可有了打算?”

    李易道:“我觉得陈曦可以。她这些年一直跟着你,耳濡目染,眼界不低。”

    任月也认可,道:“陈曦也是当年最得你称赞的好学生。这些年帮我分担了许多事情。辽东这一趟让她去,我看行。其实也是时候放她出去历练历练了。总跟着我,有些委屈了她。”

    两人既然意见统一,任月就安排陈曦在年后去到了辽东。

    当然,以现在陈曦的地位,可不是当年向阳大院丫鬟的角色。她是去坐镇的。

    当年的向阳大院,已经把势力扩展到天南地北。陈曦作为向阳大院的早期学员,是李易的亲传弟子。和李家众兄弟的身份,也不遑多让。这资历也让她镇得住局面。

    所有收购事宜,自有一帮手下去操作,陈曦没有抛头露面。这更增加了这次收购的神秘感。

    许多铁厂老板,都把这暗中大肆收购的人当成了活菩萨,救命恩人。恐怕只有李易知道,这一次他吞噬的,可是大明这些巨商的血肉。

    铁,绝对是工业革命的奠基石。怎会是什么滞销品?不过是暂时还没有找到用途罢了。

    实际上,后世谁都知道,那么多的钢铁,都用在了哪里。几百年间,这铁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造船和铁路。现在蒸汽机动力不够强劲,大块铁板的压制也没找到办法。想造全铁的船,还是梦想。只能木船包铁皮。船只短时间还消耗不了太多的铁。

    李易现在所想的最消耗铁的东西,当然就是铁路。

    铁路实际上说的是铁轨。

    说起铁轨,人们往往会想起火车。其实,轨道交通里面的铁路,未必跑的就是火车。

    古希腊是第一个拥有轨道运输的国家,至少一千多年前,已经有马拉的车,沿着轨道运行。

    中国人的才智当然也不落人后,也早在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发现了轨道交通的好处。可是那个时代,最理想的轨道,就是石头。平整一块石头,把它打磨光滑铺设轨道,所费的人力成本实在太高。

    到了明朝情况有了不同。这个时代炼铁技术很发达。人们有了各种模具,用来一次成型,制作各种铁器。制作铁轨,那简直不要说太容易。

    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和坚硬的基础,让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这不仅能使车辆更平稳舒适,而且它还能节省运力。铁路运输和路面运输比起来,运载同样多东西,能节省一半以上运力。而且,铁轨能平均分散车辆的重量,使车辆的载重能力也大大提高。

    当然,这个时代,铁的硬度可没法和后世比。不过,李易也没想造出承重百八十吨的火车皮。他只想造十来吨重的木头车厢的铁轮车,用马拉着,运行在铁轨上。这种运力,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了。

    当然,现在蒸汽船已经出现了,蒸汽机车早晚也会出现。不过李易觉得,在马匹不值钱的北方,几十年内,蒸汽机车都甭想淘汰马车。

    再说,这个时代受限于水压机没出现,铁转化为韧度更强的钢材也实现不了。横跨河流的铁桥也就不能出现。没有稳定的钢铁大桥,那笨重的蒸汽机车,会一下压垮石桥。

    河流这天堑不能变通途,蒸汽机车就只能是一个设想。最多也就是搞个短途火车运输。马车这种灵活的运输方式,遇到河流,完全可以上船,到对岸,继续沿铁路线前进。

    李易打的主意,就是在北方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建造铁路。

    只要开始建造这个东西,产多少铁消耗不掉?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3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39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