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章松嫩平原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李鋕从天津下海,借着这两天北风劲急,三天后到达上海。

    可惜李易不在上海。这事谁也做不起主,更不敢耽搁。所以星夜舟车劳顿,二月初十,李鋕到达翠微寺,已经是疲惫不堪了。

    万历帝的诏书,李易自然不会跪接。跟着来的传旨太监,谁敢要求李易遵守这个规矩。人家紫禁城都敢炮轰,你这太监嫌命长了不成?

    李鋕连喝了几盏浓茶,才算缓起了精神。看李易看完圣旨,面色阴郁,竟然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过了良久,才道:“诶,我也知道,咱大明亏欠你太多。这次是一次性把几个包袱都甩给你了。这包袱虽然沉重,却是千万百姓的性命。不然我也不能厚着脸皮跑这一趟。”

    李易轻轻摇头,道:“话不能这样说。我华夏薪火相传,根基就是这百姓。我知道现在大明危如累卵。如果单是大明危急,我未必伸手。可事关千万百姓,我又怎能束手旁观?世叔放心,我必倾力相救。”

    李易对明末万历、崇祯真是充满同情。这内忧外患,真是一步一坎。难怪最后朝廷灭亡在八大寇之一,高闯王的后继者李自成身上。

    大明的两亿多人口,从这万历末年到清朝初年,只剩1000多万,这二十年里,平均每年减少近千万,怎么造成的?仅仅人祸肯定是做不到的。自然还有这连绵不断的天灾。

    比如这黄河凌汛,如果没有自己出手,恐怕死亡数字很可能是几百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该是自己向天争命的时候了。

    李鋕对眼前这青年肃然起敬。

    这千万遭灾百姓,可不是百万,也不是时间充裕,等得及。这种救灾,涉及到的金钱和物资,就是天量。

    尤其是几千里跋涉移民,这一路的车马农具种子衣物,到底需要多少?根本就是有钱都买不到。

    最关键的是秩序。怎样保证这些移民大军不乱成一锅粥?想想都难。

    这还不算最难的,最难的是向哪里移民?大明是一点招法没有。只有依赖这李易。

    李鋕忧虑道:“李易,黄河泛滥地区,今年肯定种不成庄稼了。就算要堵这些决口的地方,也得是年底。所以想救这些百姓,只能移民。你是怎么打算的?把他们移民到你那长安、太原和向阳三省?那边应该已经移去六七百万了吧?还能容得下这些人?”

    李易摇头道:“那边应该还能移民四五百万,可是我们原来打算的是把扬州一带流民都移走,保险单也按部就班,每月发放。半路转头,会打乱所有部署,引起合作的富商不满。再说,南方酷热,还是移走靠近江南的难民比较能适应气候。”

    李鋕问道:“听说你们正攻打北蒙,而且已经提前把北蒙的版图规划成三省之地。你这是要把他们移向那边?”

    李易应道:“是移向北方,可是李胜义进攻北蒙,走的是内陆草原。要摧毁的是北蒙的统治者。北蒙太大了。面积大过现在大明。可是许多地方不适合农耕,我们得另外开辟一片地方。”

    李鋕猜测道:“你说的是奴儿干都司?我看过咱大明早年间一些资料,说那地方沃野千里,可是灌溉不易,不适合水稻。就是种麦子,也过不了冬。当时有人总结了在那个地方种麦子的诀窍,叫做种在最冷,收在最热。地皮刚开化,底层是冻土,就种下去。三伏天就收割。收成很好。可惜那时无人愿意到那苦寒之地。连做官都没人愿意去。最终奴儿干都司形同虚设。”

    李易点头道:“不错,就是打算移民到这片土地。那时,没有合适的作物,现在有了玉米和土豆,都适合那里生长。”

    李鋕疑惑道:“到那片地方,怕不有万里?这些移民拖家带口,何年何月才能走到?以前没有人愿意去那里,这路远就是最大原因。派官员上任,就得走一年。许多官员耐不住劳顿,都死在路上了。过几年我们才能知道,这官员没有到任。”

    李易道:“我们坐船去。说着展开一张纸,用炭笔勾画道:从天津下海,经过渤海,鲸海,到北海。那边有条大河,深入内陆。河的名字是黑龙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概有现在的大明国土这样大。这黑龙江中下游,就是平畴万里。其中一条支流,叫做松花江的,更是有数十万里平原。不要说千万百姓,就是再多也容得下。李胜义进攻路线不是这一方向,我打算派海军,沿着河流边打边移民。”

    李易所说的鲸海,就是后世的日本海。当时大明因为这片海域多鲸鱼,才叫的这个名字。至于北海,名字古已有之。就是后世鄂霍次克海。是俄国占据后,才改的名字。

    黑龙江后世在中国,流域面积近90万平方公里。在俄国19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之一。李易是个文科生,这简单的河流简介是张口就来。他知道中国的黑龙江流域,被称作北大仓,就是米粮仓。仅仅是支流松花江和嫩江形成的松嫩平原,就有10多万平方公里。养活千万人口就没问题。更何况整个黑龙江庞大的流域呢。

    想想这个大平原,想想这肥得流油的黑土地,就让人垂涎。何况还有黑龙江流域的大平原呢。

    李鋕道:“这北海是结冰的吧?黑龙江也是结冰的吧?”

    李易道:“冬三月北海是结冰期,现在已经化开了。黑龙江也差不多。”

    李鋕道:“这样说倒是好。我相信你的海军打那些野人,是船到成功。不过这一次事情紧急,不比往常,仓促间哪里找得到这许多富商来协助移民?不知你如何打算?”

    李易手指轻敲桌子,开始目光有些阴霾。逐渐的目光坚定起来。对李鋕道:“千万灾民,需要上亿两白银安置,这样迫切,哪里去寻这样多富商?这一次,我们开荒团自己出钱出物资,一分钱不收取灾民。而且凡是移民人口,每人分给20亩地,不可以随意买卖,但可流传子孙。”

    李鋕大惊:“这,这你损失得多少钱?你是个商人,这怎么使得?”

    在大明朝廷诸公心目中,李易始终是个商人,生财有道,亏本的生意是不做的。如今这一次救灾,就亏了血本,这可有违经商之道。

    李易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何不可?”

    李鋕避席而起,给李易深施一礼。李易慌忙扶住。

    李鋕道:“这一礼,是我代天下苍生感谢你的,你受得!”

    李易道:“这一次形势紧迫,真的是救民于水火了。物资的调配,人员的安排,诸事杂陈。我打算调集海军,在天津卫接灾民上船,直接沿黑龙江上行,最后运抵松花江,那里气候比较温和。松花江上还有早年的一个造船厂,规模很大。虽然多年废弃,可整修一番,维修船只没问题。不瞒世叔,我在南京那边,得到了奴儿干都司的地图和松花江河道图,鲸海航海图,这一次讨伐北蒙,本打算走这条海路,可是想进攻北蒙腹地,这路不行。最终放弃了。不过安置灾民没问题。”

    李鋕疑虑道:“松花江这庞大流域,当地恐怕还有许多抵抗力量吧?”

    李易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不要紧。海军出征,他们对于剿灭抵抗力量,可是有心得的。”

    李鋕恍然大悟,有了笑意道:“你又想重施故技,抓这些当地人当劳工?不知道这一次你出钱几何啊?”

    李易笑道:“知我者,世叔也。这个地方的人不好抓,所以就成年男女,每人10两。到辽东劳动改造几年,听话了就放了他们。”

    李鋕道:“这片地方,原是渤海国所在,那可是一片好地。全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后来渤海国为契丹国所灭,人口就十去八九,契丹国再后来又为蒙古所灭,蒙古人好杀成性,那片土地也没剩多少人了。后来我大明设置奴儿干都司,也没什么人口管辖,地广人稀,逐渐也就没人关心这片地方了。渤海国原来也算礼仪之邦,如今被蒙古人涂炭,恐怕礼仪尽废,只剩凶蛮了。这百姓可不好立足啊。”

    李易感慨道:“这些人不服教化,道理是讲不通的。只有用刀枪了。也是造孽,诶。”

    李鋕道:“你是大明百姓的万家生佛,是积德啊。世间难得两全法,你也不要自苦。”

    李易道:“这事还需要大明开仓放粮,收拢灾民,以县为单位,把人带往运河两岸,我们就在那里派人接手。这样灾民才不会乱,到了奴儿干都司那边,相熟的人聚居,凝聚力也更强。”

    李鋕道:“你付出这么多,我们这点儿事如果还做不好,就愧对天下了。只要你真能免费送每人20亩地,这些百姓爬也会爬着去。天下哪有这样的大好事啊。普通百姓都是租种土地,能有自己的土地,那做梦都会笑醒。”

    李易道:“如此,我也就不留世叔了。您就赶紧回去安排,我这边也立即着手,事情实在太多。”

    和李鋕告别后,李易回到了会场。上千人见李易急急的离开会场,这半晌才回来,一下静了下来,目光集中到李易身上。

    大家看到李易神色凝重,都知道李易有话要说。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3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36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