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章破格提拔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李胜义问计于莫日根,莫日根献上绝户计:“一人反抗,杀死全家。”

    李胜义惊问:“难道未曾反抗的妇女儿童也杀死?”

    莫日根道:“当然。蒙人未曾教化,不知感恩,只服威压。如果李司令觉得过于残忍,可以学习蒙人先贤,施行仁政。”

    李胜义问道:“什么样的仁政?”

    莫日根道:“身高低于车轴的儿童不杀,这样,他们就感恩司令的宽怀大度,仁义爱民了。”

    李胜义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仁政,一时间不知说什么是好。大师兄教过他们: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就是说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打我一嘴巴,我就给你一耳光。并没教过你打我一嘴巴,我杀你全家。这让李胜义开始拼命搜索脑海中的大师兄语录,看看有能对得上号的没有。

    莫日根见李胜义一时无语,就知道汉人假仁假义,不能恩怨分明,就道:“司令不忍心下手,就交给我的族人做吧,保管让他们服服帖帖。”

    李胜义完全失去判断力了。他不知道这莫日根告诉他的是秘诀,还是下了个套。这时他才理解:治政果然比打仗难。

    莫日根见李胜义还是不语,就道:“我的族人还有九万多人,都生活在呼伦城左近,如果我的计策不奏效,就请尽屠我的族人!”

    李胜义明白了,为什么莫日根以一个小的部落首领,能位居北蒙高位。自己沉默不语,一般人会觉得高深莫测。这人却立刻明白自己是担心他反水。这莫日根察言观色的能力,几乎登峰造极。兼且决断力强,果然这北蒙左都督不是幸至。

    李胜义下了决心道:“好!我们的官吏没到之前,你的人就见机行事吧。不过我们官吏到了后,你们必须要服从这些官员的安排,不然国法无情。”

    莫日根喜道:“愿受司令驱遣。以后司令在拿些盐、铁、茶,和当地人交换牛羊马匹,他们就感恩戴德了。”

    李胜义16万大军,还带着莫日根的一万族人,浩浩荡荡出发了。

    无论李胜义还是李胜智,都没想过万一这些骑马带刀的一万蒙古兵反叛怎么办。在他们眼里,这一万人不过是土鸡瓦狗,敢反抗就是求死。

    李胜义出发了,辽东本应安静下来。可事实正相反。这一次,震动天下的,是李胜信。

    李胜信两个师抵达辽阳,立刻发布公告,宣布开荒团辽东省范围东西两个方向的变化。

    西向,鉴于科尔沁旗勾结北蒙,取消科尔沁旗原来土地所有权,并入辽东省版图。所有牧民,必须重新确认登记在册,接受开荒团的管理。否则,以非法入侵罪论处。

    东向,直抵鸭绿江。

    同时宣布努尔哈赤不服教化,另立后金王朝为非法。宣布努尔哈赤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一月,必须彻底离开辽东。或者放下武器,成为辽东普通百姓。届时如果努尔哈赤怙恶不悛,开荒团将除恶务尽,彻底消灭努尔哈赤这个非法国家。

    这个公告一出,李胜信的伪善面具彻底撕掉了。不要说后金气得发疯,就是敦厚善良的大明百姓也议论纷纷。

    人家科尔沁旗世代居住的地方,成吉思汗征服了他们,没说这个地方是他的,大明征服了这个地方,也没说这个地方是大明的。怎么轮到你开荒团,就说这个地方是你的,百姓再想住在这片土地上,必须得登记造册,不然就得滚蛋?这还有一点儿仁义吗?

    至于后金的女真人,也世世代代生活在辽东的土地上,你现在让人离开辽东,这背井离乡的,是不是过了啊?

    长期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百姓,早忘了这两个民族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又满脑子宽容同情了。

    不过不忘前仇的也多的是。以《新青年》为首的几份激进报刊,率先开始抨击这种仁义是迂腐的仁义,开始历数科尔沁和努尔哈赤的罪恶。为李胜信的蛮横鼓掌喝彩。大明国内,又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交锋开始了。

    虽然徽州城里,也是议论得沸沸扬扬,可是李易这时身处翠微寺,这红尘之外,自有一份清静。

    可是这厚厚的一摞战报文书,还是打破了李易平静的生活。

    李胜义辽西大胜,不出李易所料。不过李胜义搞的以夷制夷,让李易对这个师弟刮目相看。看来李胜义不仅知道打仗抢地盘,而且也开始留心抢来的地盘怎么消化治理了。这进步挺大,不错不错。

    至于李胜信,李易认为这货就是一个闷骚型的。李胜信一直没机会独当一面,自然看不出他的行事风格。不过这些师弟李易一手带出来,哪个不熟悉?所以李胜信才被他折腾到南海,锻炼一圈转身就上位军长。

    至于现在李胜信西逼蒙古,东赶后金,对于闲得无聊的李胜信,那是题中应有之意。

    原来开荒团需要平衡蒙古、后金和大明,现在时过境迁,开荒团数十万大军纵横北方,哪还在乎这些家的感受。

    李胜信拉出架势,就差指着努尔哈赤和林丹汗的鼻子问服不服了。收拾耍刀片的努尔哈赤,当然毫无压力。至于说林丹汗,如果林丹汗有什么异动,自有李胜恭对付他,自己惹了后就可以不负责任了。

    李易把战报挪到一边,武装到牙齿的开荒团,没什么好担心的。李胜仁无为而治就对了。这些师弟他一手带出来,说谁比谁水平更高,李易也做不到。

    李汝华的来信,说的是这一个月,中华联邦银行,已经在各个繁华州府,开了七家江南分行。李汝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银子,上海人才济济,李汝华厚积薄发,年后突然发力,一下布局了几个分行,犹有余力。多年户部尚书可不是白做的,业务能力没的说。

    对于银行的具体运作,李易只能藏拙。这可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他可不敢瞎指挥。

    崔芸来信说的是两件事,第一是她自己的业务。

    正月二十八,保险公司再一次发放1000份保险单。每份2000人,将陆续移民200万。扬州附近难民,为之一空。虽然后续难民络绎不绝的涌过来,可还是大大减轻了扬州的压力。

    崔芸打算以这个节奏,每月发放一次保险单,乐观估计三四个月后,运河沿线将暂时没有难民。不过长安、太原、向阳三省人口也将饱和。

    崔芸特意表扬了孔凡。说李易发现的绝对是个人才。这个人长于识人用人,一次性从运河两岸和山东,带回了2000来名一心求官的读书人。在干部学院培训后,就可以奔赴南三省上任了。

    崔芸觉得这个孔凡可以大用。

    由孔凡这个人,崔芸又提到了开荒团的吏部是不是应该成立了?这大批官吏的审核派任,责任不明,一片混乱。

    李易开始揉太阳穴。

    自己原来夹袋中人才太少。

    能打仗的他不缺。他的师弟一大堆。可是能做官的,他就缺的厉害。

    做官必须是读书人,还得是认同开荒团的读书人。还得是能抛家舍业,可以到海外任官的读书人。这就要求有些高。

    没想到孔凡有网罗人才这个能耐,这可不错。

    李易写了一封任命:任命李胜礼为吏部尚书,正二品。孔凡破格提拔为吏部侍郎,正四品。协助李胜礼选拔人才。

    对于李易来说,破格提拔人才,完全没有什么压力。自己本就是草根出身,怎么会计较别人的根底。

    可他不知道,这个破格对于孔凡是什么意义,对于大明官吏系统是什么意义。

    李易看似提拔了许多平民百姓到高位,可是事实不这样。

    他的师弟是和他一起打拼的,一路追随,自然不算平民。

    凌云或者崔秀这些人,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没有这层关系,也不可能快速到达这样高的位置,这也不算平民出身。

    李肱或者徐光启,原来是大明的官吏,挖墙脚得来的,自然也不算。

    陶远山这些人的官职,实际等于后世技术职称,还是算不上破格提拔。只有这孔凡,才真的算一步登天。

    这千金市马骨的效应,是立竿见影的。

    李易不知道,自从他的对孔凡任命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到底在大明起了多大的反响。

    一个逃荒的书生,被李易从工地上选拔出来,一个月时间,从白丁连升九级,官至四品。这等荣耀任是再敢想的人,想破头也想不到。

    这个事很快就变成了一个传奇,甚至被编成了戏曲,传播到各地。

    既然上海有这样的机遇,大明书生自然趋之若鹜。尤其是一些自觉怀才不遇的底层官吏,更是蜂拥而至。开荒团从此,再也不为缺当官的人而发愁了。

    凌云来信申请调用大批黄浦军校毕业生,经过培训,先下沉到连队做指导员,负责政工工作,过一段时间,再带兵打仗。李易觉得可行。

    这些学生一毕业,如果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直接就任连长一类指挥员,绝对不可取。经过指导员这个步骤,再就任连长,就顺理成章了。而且这样的精通政工的连长,未来提升的空间可就大了。

    李易走马观花,林林总总,用了半天时间,总算把所有文件看遍,再次梳理一遍,感觉没有什么大事遗漏,才转回注意力。

    李胜义现在已经出征了,几个月后,东北又有了大片土地。到那时,大明百姓再有突发的天灾,也有了回旋余地。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3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36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