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章黄浦军校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黄浦军校——对,不是黄埔军校,是黄浦军校。就建在黄浦江右岸,与上海国际贸易城隔江而望。

    后世的黄埔军校,是建在广州黄埔区的。而今天李易的黄浦军校,是建在黄浦江边。李易把名字取成谐音字,不能不说是后世黄埔情节在作怪。

    后世的抗日战争、国共战争,几乎就是一场黄埔秀。无数的黄埔军校学长学弟,血战疆场,把黄埔的名声,也变得家喻户晓。

    美国的西点军校还要在100多年后出现,现在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呢。

    李易唇边浮现出微笑,他想起了李胜广。

    大量欧洲人移民北美洲,才出现了美国这个国家,现在李胜广这第一天魔王已经带着12万海盗跑到了美洲,欧洲人还有移民美洲的机会吗?美国还会出现吗?恐怕要大量移民的是华夏子孙啊,这片土地应该划分成多少个省呢?

    李易头脑中已经浮现出一个庞大国家,这个国家东面是北美洲、南美洲,西面是亚洲,南面是大洋洲。中间是一个内陆湖,这个湖泊的名字是——太平洋!

    古罗马干过的最辉煌的事,是把地中海变成了自己家的湖泊。绕地中海的国家,都被他征服了。李易想的是比这辉煌的事:那就是把太平洋变成自己家的湖泊。

    军校是一个批量生产合格军官的地方。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硬伤:许多军官会互相成为同学,结成小团体。这样团体如果权势膨胀,国家往往也就成为了军人执政的极权国家。

    不过现在自己需要大量的合格军官,而且有自己在,有李家将在,自然能压制住所有军人。至于以后,以后天下底定,让百姓选择政权走向吧。

    其实李易一直在控制着军队对百姓生活的介入,他的军队几乎就是开疆拓土,维护安全,他可不想把政府变成军政府。军政府可以获得一时的耀眼,但是不过是流星而已。有几个军政府在历史上长命百岁了?

    后世的黄埔军校,贡献了许多出色的将军。他的黄浦军校,也要培养出一批优秀军官,征伐世界。

    黄埔军校的校园,划出的区域比较大。沿黄浦江口,朔江而上20里,向内陆延伸近20里,都划为了校区。这个时代由于海盗蜂起,大明禁海,造成这长江口和黄浦江口几乎人烟绝迹,自己这跑马圈地,全无压力。

    至于大明给李易的上海县到底是多大,估计连大明也弄不清楚。这就是一笔糊涂账。反正大明也不在意这些荒无人烟的土地。

    100多年后的西点军校,可是面积庞大。有65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多次扩建的结果。自己干脆一步到位,来个100平方公里,虽然现在用不到这样大,不过省得以后扩建的麻烦。

    其实成立这军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上海可以不用长期驻扎军队,保证安全了。完全可以由学生兵担任这一重任。

    李易命令李胜让带两个太行团,前往福建,整合福建水师,成立海军第十一师。

    又命令李胜水集中安南投降的18800人,用自己的团做基础,成立安南师。然后自己集中精神,把注意力放在了黄浦军校上。

    八月二十日,在黄埔军校简陋的大门前,摆上了长桌,黄埔军校开始招生。

    军校大门两边,是李易写的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厮门。长桌后面,是一条横幅: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报名处。

    李胜仁这些人对于招生,早驾轻就熟,不过这一次,放宽了体能测试,这些知识分子可不同于那些山西武夫。

    不过通不过也不要紧,在旁边还有一个青年干部学院招聘。招聘学员,学习期满合格,可以赴任辽东、台湾、安南、上海等各地地方官。

    这些热血青年想的都是投笔从戎,为华夏开疆拓土,早早的就在军校招生处前,排起了长长队伍。哪有几个去应聘当官的。

    今天负责干部学院招聘的是李胜礼。

    李胜礼带20名教员,被李易紧急从向阳大院调来,以后这上海是开荒团的核心了,各方面力量,逐步都要汇集在这里。

    李胜礼也不急,笑呵呵的看着军校招生。他心里有数,这军校是需要体质的,再宽松也要刷下一些人,那他就有漏儿拣了。

    要说这开荒团,地域已经很大了。可是严重缺乏地方管理人员。前期的基层管理人员,主要就是各家家主,调节普通纠纷矛盾,主要由向阳大院培训的教师来充当。可是如果算上这次向安南移民,总人口就要迈过千万大关。需要的教师、基层官吏至少过5000人,向阳大院捉襟见肘,就明显供不应求了。

    毕竟山西读书人有限,这样大量抽血,山西的学员开始处于失血状态了。可是上海开始汇聚大量的知识分子,李易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大好的机会,立刻决定,成立中华联邦青年干部学院。院长李胜礼,专门为中华联邦培育管理人才。

    至于学校地址,直接就放在了黄浦军校院内,这黄浦军校实在太大了,借着军威,让这些青年感受尚武精神。同时安全也有了保障。

    黄浦军校的招生连续进行了五天,原因就是周边各地,闻讯赶来的读书人太多了。

    江南是人才鼎盛之地,读书人如过江之鲫,加之军校只要求文通字顺,并不要求什么必须考取了功名,所以李易原打算两天结束的招生,就变成了五天。再有来报名的,就被推到了下一期。至于下一期招生时间,另外等待通知。

    黄浦军校第一期共招生2000人。这可不是只认识几个字的人。这些都是纯粹的读书人,真正的知识分子。

    李易真是高兴,他想起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已进入了我的圈套了!”李易现在也大有这样的感觉。

    草莽将军也有仗打得好的,不过凤毛麟角。一勇之夫,怎么和科班出身,系统学习过战术理论的比呢。自己这些年打仗顺风顺水,不能不说,自己手下的200个师弟,都是知识分子。起码各个能写能看。而且自己这些年,把什么天文地理,数学物理,不管有用没用,乱码七糟的教了他们一大堆。这些人知识真的很全面。

    可是自己现在军队几十万,自己这些师弟最差的也是团长了吧?就开始严重缺乏基层指战员。把这些人充实到连级,自己的军队就会如虎添翼,再让前线有实战经验的指战员,分期回来轮训,让这些学生切实的感受战场的瞬息万变,很快一批优秀的基层指战员就会成型了。李易深信,这里肯定会走出无数个将军。

    李胜仁的军官教导团有700多人,这些人都是拥有大量教学经验的军队教官。现在开荒团的高层,几乎都出自他们手下。2000名学员组成了200个班,班长都是由军官教导团的人员出任,每天早起就是各种训练,早饭后,是李胜礼他们的文化课,包括政治,地理,世界历史,数学等。

    到了下午,就是枪支、火炮等实战教学。课程排得很满,很紧张。不过中国知识分子,一旦认可了某种思想,韧劲儿还是足够的。几乎没有退缩的。

    黄浦军校的门前,三块巨石矗立起来了,每一块上面是两个大字:责任、荣誉、民族。

    责任,军校要求每一个黄浦军人,都要有一种不可推托的责任感,无论是在军校,还是在以后的一生中。

    荣誉,在军校中,任何一个人看见周围的人有损黄浦荣誉的事,必须当面指出,让其说出理由。只要认为没有正当理由,而又确实有损黄浦荣誉的,还必须向荣誉辅导员报告。如果为了彼此间的面子等原因不报告的,这个人比犯事的学生处理的还要严厉,开除出校。因此在黄浦军校中每一个人都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誉感。

    民族,就是要所有的黄浦军人,必须以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必须不执不扣的维护民族利益的尊严。

    半个月后开学典礼上,李易做了重要讲话:他号召全体学员,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以民族昌盛为己任,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为己任,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李易宣布:所有黄埔军校的合格毕业生,将授衔为上尉,希望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员,将来出现最多的将军,为以后的学弟做出榜样。

    学员们都很激动,他们被民族昌盛重任在肩所激动,也为上尉这个高起点所激动。

    上尉对应的是连长,月薪5两白银。连长,可是率领100多战士了。这个平台,足以展示个人的带兵能力,为以后的晋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谁不想上进呢。

    李易又亲自教唱大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家学会后,就有李易的粉丝出场了,强烈要求李易再来一首名曲。立刻全场沸腾。

    现在全大明的读书人,谁不会唱几首李易的名曲啊。

    李易想了想,就答应下来,他给大家唱了一首《北伐》

    长河落日兮

    尘卷烽烟兮

    淮泗残破疮痍

    赤地千里兮

    吾王北伐兮

    经年不还兮

    龙门骨寒千里

    金城泣柳兮

    北风寒百草凋零

    中原举目四凄

    残壁断垣叹黍离

    何处故国兮

    遗民百年泪兮

    陆沉荒丘悲兮

    王业何以偏安东南

    戮力北伐兮

    这北伐,几乎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一直在上演的悲情剧目。北方蛮夷,不停的越过长城,侵略中原。南方汉人,不停的北伐。何止是晋,便是汉、唐、宋、明。。。。。。又哪一朝停止了北伐呢?

    李易这一曲,虽然中正平和,但是难掩的悲怆,弥漫全场。这读书人更容易受词曲感染,一时间,许多人泪落两行,都恨不得立刻能学业有成,为民族征战,血染沙场,在所不惜。

    一首优秀歌曲的感染力,是跨越时间的。李易走了许久,那“戮力北伐兮”,却仿佛留在了黄浦军校师生的耳边。

    李胜礼任黄浦军校教育主任。同时兼任中华联邦青年干部学院院长。

    这期青年干部学院,招收了600名学生,李胜礼有信心很快把学院做大做强。毕竟江南的文化基础,比陕西好得太多。不过军校已经有了军衔制,官吏的职务和工资怎么设定呢?他也在催促李易。级别不明,工资不明,他这干部学院,就总是不明不白。

    官吏的薪酬体系必须建立了,再拖下去,就会阻碍中华联邦的发展了。

    李易一直不愿意面对这一天。因为他一旦来任命各级官员,那就意味着和大明的彻底决裂。现在的大明,是没有力量在军事上打击自己。可是彻底脱离大明,另起炉灶,时机真的合适吗?

    无论合适不合适,形势逼人。李易也只好把官吏的薪酬系统制定,列到了日程上来。让李汝华、李肱、崔景荣、李川、崔芸等人都参与进来,共同谋划中华联邦的官员薪酬体系。

    这个体系涉及到以后整个中华联邦的执政模式,马虎不得。

    其实李易虽然觉得这个事情很棘手,不过他还是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个事,应该很快有结果。他觉得这不过是什么级别官员,获得什么样儿的工资罢了。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李易发现事情越来越复杂,军方大佬也开始介入,商人代表也开始发言,逐渐的,就有了控制不住的架势,延伸到各个阶层,都在讨论中华联邦的执政体系。

    再后来,讨论就不限于李易控制的范围,而是扩大到了大明的官僚士绅和读书人,中华联邦的执政体系,已经影响了整个华夏民族,形成了一场猛烈的风暴。

    这真是李易始料未及。

    其实,李易就是忘了一个事情:他表面上是另外授衔百官,定下工资多寡。但是实际上,谁都明白,这就意味着:李易要在大明之外,另外开辟一个王朝。而且这个王朝,要比大明更强大,比大明更昌盛。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天无二日,人无二主,这样改天换地的大事,怎不让天下人激动万分呢?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2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21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