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澎湖海匪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徐光启看着李易,茶杯里水汽袅袅升腾,对面的少年脸便模糊在水汽里,他实在看不明白这少年。

    他才17岁吧?别人家的17岁少年正在读书,这个少年已经弟子三千了。

    别人家孩子正在努力考取功名,这个少年已经官拜少师,即使是荣衔,但是这少师的称号,本就是顶级的荣耀,甚至许多顶级大员,死后得这一谥号已经知足了。

    别人家孩子正在买田置宅,这个少年已经拥有广阔辽东平原,虎弁横行天下了。

    万岁赐这少年做海外开荒使,有专司独断权利,这就是海外开衙设府的王啊.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少年富甲天下,依然无丝毫傲气,四处奔走,竟然想的还是百姓能不能吃饱,这就是圣人吧?

    徐光启55岁了,正是知天命之年,他自负天下人,没几个博学可以和他比。可是当这少年,娓娓讲述他最擅长的农学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居然是一个学生。

    他现在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问道:“少师,您看我这——哦,您说的科学院,怎么来做呢?”

    李易慢慢思索道:“科学,范围很广,可以包括天文、地理、医学、农学、化学、物理。。。。。。科学院开始人可能不多,但是以后,会是几百,几千,几万。。。。。。

    就比如您擅长的农学吧,研究水稻的,可以去琼州,那的水稻一年三熟,才可以不浪费时间,研究下去。研究玉米的,可以去北方。

    这样一个农学研究院,就会有几个分院,很大的规模。还有工业,比如纺织业,怎样提高一倍或者几倍生产速度。。。。。。”

    随着李易的讲述,徐光启的脸色渐渐发红,这是推开了一扇辉煌的大门啊。我中华才俊,有新的努力方向了。对了,还有西方那些传教士,他们神奇的医术,神奇的学科,也可以请进来啊。这可以不可以呢?

    那徐光启忐忑提出可不可以请西方学者进科学院的时候,李易笑了,道:“您是科学院院长,怎么做,用什么人,都是您说的算。地点就设在南京城外新江口,那有方圆几十里的土地。”

    徐光启道:“不知道这样规模,您能提供多少资金呢?”

    李易道:“无限!”

    徐光启道:“无限?”

    李易道:“是的,无限。只要您觉得有意义的研究,我可以无限的提供给你资金,哪怕把我各个方面的资金都给你,在所不惜!”

    徐光启嗫嚅着,想说什么,却说不出。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跪下去,感谢这少年,代表大明百姓,可是他知道这少年最反对下跪。他只感谢上苍,让大明出了这样一个圣人。

    圣人有菩萨心肠,更有霹雳手段。如今这霹雳,正落在松江打行头上,震八方卫风雨心在滴血。

    他后悔自己太冲动了,居然和李胜勇作对。他已经明白了上海那书生是谁,那是李易。

    有谁能随意支使猛将李胜勇?当然是武功冠天下的李易。可惜世人只知道这个人的菩萨心肠。自己曾经在庙里数过,十个菩萨里,也就一个慈眉善目的,剩下的都是各种恶形恶状。

    卫风雨明白了,李胜勇再勇,怎么可以和开荒团比。一旦李易这菩萨翻脸,那就是金刚怒目,行的就是霹雳手段,怎么会让李胜勇来和自己慢慢打过?

    这随意放200开荒团士兵来,己方的1000多打手就是个笑话。

    卫风雨不甘,他不甘自己威风一世,在别人心里不过是个笑话,覆灭打行,不过是人家随意吩咐一句罢了。自己居然以为自己是威震八方,真是愚蠢啊。

    自己没有搞明白,李易根本不是大明。大明几十万搞不定的后金努尔哈赤,李易几千人就压得死死的。许多明眼人都说李易是养贼自重,覆灭后金,不过举手之劳而已。

    在李易眼里,恐怕自己就是个跳梁小丑,虽然他能冲击州府,但是在李易眼里那算什么。

    枪声震耳欲聋,越来越近,大厅内人挤人,已经挤成了肉堆。

    恐惧让人更拼命往里面挤,这一个大厅,已经挤了超过300人。

    枪声炒豆般在响。屋内的人一层层倒下去,这帮杀神镇定自若的放枪,好似就在训练场,而不是面对活人。

    中枪死掉的人很多,可也有许多没死掉的,这些人聪明的就发现了一个秘密,没人补枪或者补刀,换句话说,他们不太在意这些人的死活,只是过来完成一个约定而已。这些人再不叫了,也开始忍痛装死。

    卫风雨也比别人更早发现了这个秘密,当他身后的人倒下的时候,卫风雨感觉到后背刺痛,立刻倒地不动,死死地闭住了眼。

    枪声稀落了,开始在后院响起,卫风雨知道,这是他们在搜索剿灭躲在各处的打手。

    李胜江看着再无人站立的院落,1000多人的鲜血已经染红了大地。他随手找了把笤帚头,蘸着鲜血,在墙上写到:“杀人者 澎湖海匪”。看着那歪歪斜斜几个大字,自我欣赏一番,才吩咐:“兄弟们,干土匪的老本行,把他们金银财宝抢走,女人就算了。”

    随着轰然应“是”的声音,接着便是暴力搜索,不时的在各处有欢呼声传来。

    松江知府潘作相站在楼上,他望着打行方向,望着那滚滚硝烟,耳边传来的枪声渐渐稀疏了。

    潘作相死死的捏住栏杆,新欣喜若狂 ,心几乎跳出了嗓子眼,暗问:“打行真的完蛋了?”

    今天早晨,苏州打行几百人来到松江,差点儿吓得他弃官逃跑。亏得师爷紧紧拉住他,让他静观其变,看打行是袭击州府的意思,再逃不迟。

    这帮饭桶衙役,都知道了风声,居然一个也不见了。

    打行没有来,另一伙人和打行火拼了起来。不不,是后来的人在屠杀打行的人。

    潘作相欣喜若狂,尽量控制着自己的举止,避免暴露自己的心情。

    枪声稀了,打行上空的硝烟散去了。衙役们发现不是打行进攻衙署,也回来上班了。

    潘作相点了一个机灵的,让他去探看风声。

    李胜江望着堆积如小山的金银珠宝,哈哈大笑,暗道不怪李胜广和崔秀迷上了打劫,这太有成就感了。这有多少银子?几十万两?还是更多些?还有这些珠宝,值多少银子?不管了,大手一挥:“统统装走,统统记功,等着授奖!”

    大家更兴奋了。李胜江看看远处探头探脑窥视的几路人马,也不太在意。反正自己已经完成了大师兄的吩咐,不就是嫁祸海匪吗?我还题字了呢。

    终于李胜江搬完了金银珠宝,扬帆起航了。

    那几路窥探的人马,大着胆子靠了过来,到打行门前,向里看去,尸山血海,刺鼻的血腥气直扑过来,立刻有人晕倒在地。

    其余几个胆子大的正待细看,却见那尸体中,蠕动着,陆续站起了许多血人,这回又吓晕两个。剩下的呆愣愣看着这些血人夺门而出,有的翻过河堤,有的渐渐走远。

    震八方卫风雨忍着伤痛,踉跄着翻过河堤,那边有他带来的船,本来有20来搜小船,现在只有忠心的两艘了,剩下那些早没了影儿。船上的人把卫风雨拉上船,又把几个跟过来的侥幸活下来的拉上船,拼命的划桨,渐渐远去了。

    潘作相是傍晚来的。

    他远远的站在大门外,他实在受不了那血腥气。

    终于师爷从院内走了出来,来到他身边,轻声道:“死亡812人,还有66个受伤的。都是松江打行和苏州打行的人。”

    潘作相道:“谁干的?”

    师爷道:“墙上写着:杀人者澎湖海匪。”

    潘作相道:“你觉得是谁干的?”

    师爷道:“我问了活着的打手,一般都吓傻了。有几个能说话的,有说海匪的,还有说李胜勇的。”

    潘作相道:“李胜勇就是那保安公司的吧?”

    师爷道:“是,京师打行就是被他灭的。”

    潘作相道:“你觉得是李胜勇?”

    师爷道:“绝不是。”

    “哦?”潘作相疑惑道:“为什么这样说?”

    师爷道:“李胜勇已经洗白了,手里不会犯人命案。而且这是要彻底灭了江南打行啊。用的火枪比我们军队还好的多。”

    潘作相道:“既然和李胜勇无关,你的意思那真是海匪做的?”

    师爷摇头,对潘作相附耳道:“是开荒团!李胜勇和开荒团都是李易手下。这是李易做的。小的恭喜大人了。”

    潘作相道:“喜从何来?”

    师爷道:“其一是打行作恶多端,李易最看不得这个,触了他的逆鳞,他为您除了一害。其二是李易到哪,哪都是疑难顿解,百业兴隆。大人您发财升官的日子要来了。”

    潘作相喜上眉梢,频频点首道:“我听说过这个,如果我所料不差,李胜勇该来收拾残局了,这些民间行当我们力有未逮。看来安心交给他们即可了。”

    师爷道:“大人,这案子。。。。。。?”

    潘作相正色道:“案情了然,澎湖海匪和苏州、松江打行内讧,打行死伤惨重。海匪已经被我们奋力击退。”

    师爷连连点头道:“明白,我就去草拟公文。”

    李胜江顺风顺水,没一个时辰,70里水路已经走完,到了上海。

    徐光启正和李易聊天,李胜江已经走进了屋。那股浓烈的血腥气差点冲徐光启一个筋斗。

    李胜江到李易身边躬身道:“大师兄,我已经查明,今天那松江打行480人,苏州打行530人,和澎湖海匪血拼,全军覆没。”

    李易冲徐光启呵呵笑道:“先生,你看我说恶有恶报,这不马上就报了?松江打行已经没了,我猜苏州打行必然已经散伙,这江南没有打行的存在了。”

    徐光启一下子双眼溢满泪水,站起来给李易深深一躬道:“多谢少师!以后光启的残生,就跟随少师,以效犬马。”

    徐光启明白打行是被李胜江覆灭了。

    徐光启知道李易冲冠一怒,不全是因为自己,可是自己却是诱因,1000多打手,就被这温和的少年郎随便一个命令就屠戮了,江南几十年痼疾一日得解。

    徐光启一点儿也不惋惜那1000多条人命,那不是人,最多是人渣,死了才清净。

    他不仅为自己,也为江南百姓庆幸,庆幸李易来了。

    徐光启搬家到南京用了几日,主要是一些手稿和培育出的各种优良种子要带走。

    陆绍珩陪着李易,送走徐光启后,才一起去往杭州。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1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13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