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六十三 红狐(十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溯源楛矢石弩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山海经·海内经》: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同彘(zhi)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雅砻江),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nào)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山海经·西山经》:

    从长沙山再往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囟比】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二子为嫘祖所生,长子为玄嚣,次子昌意。黄帝二十九年,嫘祖于若水生昌意。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于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有一子颛顼。但是《山海经》记录颛顼的父亲是韩流,爷爷才是昌意。

    若水就是雅砻江。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又名若水、打冲江、小金沙江,藏语称尼雅曲,意为多鱼之水。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经青海流入四川,于攀枝花市三堆子入金沙江。石渠以上为石渠河,流经丘状高原地区,河床宽浅,水流漫散。石渠以下称雅砻江。

    若水指现代的雅安地区,包含攀西地区,眉山,乐山地区。如果夸父氏和蚩尤的后裔是古羌,又生活在现代的焉支山附近,那么颛顼和共工因为地盘而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因为这两个地方相隔得比较近。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我猜测共工怒撞不周山应该是颛顼打败共工氏,共工氏逃跑到不周山时,恰巧发生了大地震,然后又发生了大洪水等天灾。

    你们别不相信,我有充分的证据。

    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有个喇家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喇家遗址又被称为东方庞贝,因为它也是一处灾难遗址。

    考古人员在挖掘的4号房址内发现了14具骨骼,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0具,年龄最小的仅2岁;28——45岁的4具,以少年儿童为主。因为灾难突至,根本没有逃生的时间,这些遗骸有的曲肢侧卧,有的匍匐于地,有的上肢牵连,有的跪踞在地,其中还有一位母亲怀抱幼儿,跪在地面,相互偎依,看着就让人动容。

    专家认为造成此次史前灾难的是一场地震,而摧毁聚落的是随后而来的山洪和黄河大洪水。

    2016年,地质学家吴庆龙在美国《科学》上发文——《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爆发为中国传说中的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依据》,论证了喇家遗址的大洪水,开启了夏朝。

    2007年,吴庆龙在黄河上游积石峡地区(距离喇家遗址25公里)做地质考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碎屑,确认为上古一场巨大溃决洪水的沉积物。由于这一洪水规模巨大,他们推测,这很可能就是中国大洪水传说的源头。同时依据《史记·夏本纪》中有“导河积石”的记载,认为大禹治理的就是因地震而形成的巨大堰塞湖造成的洪水,而且有史料证实大禹出于古羌。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由此我才猜测颛顼在驱逐共工氏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而这次大地震应该在西部地区,有可能是现代的新疆地区。

    前面说的喇家遗址也可以证明我的这一猜测。喇家遗址是官亭盆地齐家文化时期的一个中心聚落抑或是部落王国的所在地。有发达的制陶、制石、制骨等手工业,更有制作精美玉器的作坊。玉料的来源除附近的玉矿外,更有来自遥远的祁连玉、昆仑玉、和田羊脂玉等,这就从侧面证明了共工氏与新疆和田地区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前就已经因为玉石开始往来了。

    试着猜想,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共工氏被颛顼打败后最有可能逃跑的路线应该就是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正如大月氏被匈奴入侵后逃往新疆一样。”高礼师停下来,看向关鑫。

    “我也觉得在理。

    《三联生活周刊》曾披露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长江黄河与西辽河考古学文化年表。从这个年表可以看出在公元前两千三百年前后明显地切割出两个时代:仰韶时代与龙山时代。与此同时中国各地的新石器文化几乎都在公元前两千三百年左右终结了,又过了一两百年后,新的文化才在各地重新开始,并且繁盛。有专家认为这种时代的切割与史前大洪水有关,也许还和气候突变有关。4.2ka气候事件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

    地质学家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分割成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都对应着地球上的重大事件——比如大陆出现分裂,气候发生剧烈变化,甚至是出现特定种类的动物和植物。

    我们人类生活在全新世时代,这个地质年代从1.17万年前开始。

    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ics)的说法,全新世本身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分成上、中、下三个阶段,这些阶段都记录了重大的气候事件。梅加拉亚期是最年轻的阶段,从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前开始,标志这个时期开始的是一场全球大旱,这场旱灾的影响持续了两个世纪,严重破坏了埃及、希腊、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河谷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它很可能是由海洋和大气环流的变化所引发的。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了一个传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根据近现代环境考古得知公元前三千年到公元前两千年左右是自然环境又一次大变化时期,不断升高的气温,持续不断的冰川融化与降雨均骤然停止。公元前三千年前后,从辽东半岛到长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遗迹,以后,公元前两千七百年开始又发生了小的波动。涿鹿之战中,那些被巫术呼唤来的暴风雨及其后的干旱,正与气候由平稳到发生波动的情况相合。

    从国际到国内的研究都证实了公元前三千年到公元前两千年时气候的异常变化,但原因却没有明确。

    如果《山海经》对涿鹿之战的描述可信,那么颛顼和共工之战也应该可信。我猜想,颛顼到大禹这段时间内,中国或者地球北部的地质活跃,地震频发,加之气候异常,造成人类旧的文明消失,新的文明约在两百年后因地质气候逐渐稳定,才再次繁荣壮大。正因为此段时期特殊,才会被幸存下来的人们一代代地以口头语言的形式传承到文字出现之后,保留在各种文字中,成为地球北半球各民族关于大洪水的集体记忆。”关鑫激动地看向大伙儿。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49/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49/6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