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禽奔兽遁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乙失钵父子走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头。紧接着,仆骨﹑同罗﹑拔也古﹑斯结﹑葛逻禄、拔悉蜜也传来了噩耗,他们与薛延陀一样,被隋军端了老巢,最惨的还是同罗,让隋军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却给草原留下了满目狼藉,一片荒芜、一片腥风血雨,还有一地嗷嗷待哺的幸存者。



    如果说反复无常的铁勒惨遭屠戮,突厥人还能幸灾乐祸的话,那么,颉利本部覆没,以及靠近长城的突厥各部全部被抢光、烧光的消息则是直接掀起了轩然大波。



    让大家惊悚的是,不仅辽东这边如此,凡是靠近并州、关内道的突厥部落全部被洗劫一空,最狠的是被杨侗册封为南部可汗的阿史那思摩,一次性动用了七万大军,将五原以北的千里之地,杀成了无人区。



    这突如其来的攻势,让靠近大隋边界的突厥部落,上下恐惧,他们一边向颉利求助,一边召回了集结在于都斤山的部落勇士,同时还加强了戒备,以防杨侗再度袭来。



    杨侗这强而有力的一击,终于让突厥人、草原人品尝到了恐惧威胁的滋味,终于让这些劫掠为生的恶徒尝到了之前汉人一样的恶果。



    颉利可汗本来想着登基以后,率领大军南下,对大隋进行一番鲜血淋漓的洗劫,从而树立起他至高无上的权威,万万想不到他才登基,轮番凄惨的打击接踵而来。



    还没等他想出所以然来,紧接着又收到多个部落求援,信中莫不是要将本部勇士召回,防止隋军再度来袭。



    一连串不好消息,让志得意满的颉利可汗傻眼了,好半响才愤怒不甘的破口大骂,“杨侗这畜牲坏我好事,我颉利饶不了他!”



    颉利怒不可遏,同时心中暗恨自己真是弄巧成拙了,本打算以兵势立威。才特地调动各部兵力到了于都斤山参与登基仪式,却不想让杨侗钻了空子,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莫大恐慌,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念及此事,他几乎要呕血。



    杨侗如此狠毒的手段,绝对是突厥立国以来第一次遭遇,这也终于让突厥人意识到中原除了书本,还有战刀,其杀戮的凶悍本性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狠更绝的是抢光、烧光了所有物资以后,除了虏走青壮儿童妇女以外,老弱病残全部扔给了突厥,失去生存物资的这些族人若是得不到救济,绝对会冻死饿死在寒冷的天气之下,这就意味着突厥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安置族人、救济族人,让各部在艰难中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而不是立即展开报复。否则,于都斤山以南的几十近百万突厥会全部死绝,没有了人口,突厥汗国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终被他人取而代之。



    杨侗这一招绝户计,可以说是点到了颉利的死穴之上,纵使颉利有百万大军,也只能先顾己而不是征伐,没个两三年的休养生息,根本恢复不过来,根本不会有人支持他南下,因为他是突厥的新可汗,没有约束全国上下的威望,大家根本不信听从他的命令,若是强行为之,恐怕大家先造他的反,联合起来抢他的物资,以便度过这个冬天。



    但是,杨侗会给他两三年时间吗?族人会认可他这个大可汗吗?



    答案五五开。



    这立国以来的第一次凄惨遭遇,是发生在他颉利登基的时间,也是他颉利调走了各部的兵力,才有了这样的后果,突厥各部拿杨侗没办法,肯定会将这笔账记到他颉利的头上来,这令本无多大威望的颉利更为被动。



    薛延陀走了!



    仆骨﹑同罗﹑拔也古﹑斯结﹑葛逻禄、拔悉蜜也走了!



    其他各部全都走了。



    这也是草原民族最无法控制之处,各个部落固然会奉一人为主,但是都以自己部落为先。为了自己的部落利益,完全无视突厥汗王的命令。



    这些先忠部落再忠汗王的部落,简直就是中原里‘家族利益为先’的世家门阀、士族领袖!但比起中原士族,这些部落首领的自主性更强,因为他们光明正大的组建属于自己的军队。



    颉利可汗也看出“分封制”、“诸侯国制”、“联邦制”对他不利,所以他特地重用赵德言、康苏密和康鞘利众多汉人胡人,便是想着逐渐削弱各部首领的权利,将中原那军政尽归皇帝的制度用在突厥身上,建立一个如同汉人王朝那样皇权至上突厥封建国家,从而彻底改变突厥这种各自为政的情况。只是突厥大小部落,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的巨大利益,吃他这一套,而且他现在毫无威望可言,若是强行推广,只会引发大内战。



    这时,颉利固然想着与隋军决一雌雄,但已经没人听他的了,一个个部落酋长都来告辞。



    颉利可汗没有理由拒绝他们,也只能松口让他们离开。原本兵势如山的燕然峰,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的,除了本部十三万兵,一下子全部走了精光,而他的这些嫡系,听说老家给端了以后,也都是惶悚不安的样子。



    无奈何!



    本就简单的登基仪式草草收场。



    回到王帐,颉利可汗忍不住破口大骂:“该死的杨侗着实狡猾、可恨。我还没去打他,他倒好,自己打过来了。”



    此时身旁一人冷不丁的说道:“大汗,这虽说是损失惨重,但反过来看,未必不是一个天赐良机。”



    颉利可汗精神一震,忙问道:“赵先生此话怎讲?”



    颉利可汗口中的赵先生是身穿紫色长袍,头戴诸葛巾、手拿羽扇的汉人文士,姓赵名德言。



    赵德言自幼饱读诗书、熟知兵法和治国方略,他自许甚高,野望颇大。他隐居于燕山,希望能如姜太公、诸葛亮一样得明主看上,留下一段佳话。可是等大半辈子也无人问津,一怒之下索性就北投了突厥。



    颉利最大的野望是建立一个如中原的帝国,将自己的文化和传承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赵德言学识渊博,善于揣摩上位者之心,是以深得颉利可汗的器重,将之视为诸葛亮一般的人物,当做左膀右臂使用。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7/7470/1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7/7470/18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