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君子如向矣(四)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讲学馆内人们的讨论声越来越剧烈,程知远把基础的一个公式列出之后,下面的人几乎就炸开了锅,就像是沸腾的开水,而那些士子公卿,就像是一个个鸳鸯般的饺子,义无反顾的向里面跳了过去。



    一蹦三尺高,浪花溅五侧,人们的唾沫差点化为汪洋大海,好在不少人发现这种激烈的行为过于失礼,于是也便有意识的放轻声音,但是很快又被另外一帮人的分析所激怒,声音从轻柔瞬间又提高八度。



    若是菜市场买菜的大妈在此,也要对这帮人甘拜下风。



    学宫的风气很好,甚至可以说是理想中的大学模式,当涉及到学术之争的时候,寸步不让成为常态,而不是专门为了抬杠而去bī)迫,讲学是正确的,知识高于一切的观点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稷下学宫人的心中。



    彭鹜便是在和蒿麓、猗匡在唇枪舌战,儒生们在这个时代可不仅仅只有嘴皮子厉害,动手的功夫同样不弱,好在颛孙师和仲由两系的人没有在此,否则说到兴头,若有辩论不过,强词夺理者,便一定要拔剑出来,外头单挑,必须要见见血不可。



    纷扰嘈杂的声音,这种激烈的辩论场面是从没有人见过的,往往学宫讲道,都是圣人在上叙说,下面的人挨个来提出问题,但却从没有如此放任自流,宛如失礼无礼,然而齐王和君王后看到的不仅仅是表面,而是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真正的百家畅所言,而不是按时按点,各家圣人来此讲学。



    这才是真正的探讨学术!



    齐王法章的眼睛越来越亮,而他自己也在思考程知远提出的那个公式。



    “这个公式可以求出什么?”



    他问君王后有无破解之法,因为在齐王看来,自己的妻子是极其聪慧的,而自己远不如她。



    君王后想了想,她亦是仙人,但她掩饰的功夫比程知远要好,这是因为她本的特殊,那口箱子不显化的时候,她对于其他仙人来说,更难以被“同门”发现。



    而程知远作为说剑人,可以说是五十二仙人当中最难以掩饰的了。



    剑者必须要有锋芒。



    所以说剑人的更迭往往比其他人快,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说剑篇喜欢找一些格不太好的人,而这些人又往往喜欢怼人。



    怼成功了扬名天下,怼失败了死道消。



    君王后在思考那个公式,她的眼睛闪亮着,似乎从里面求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数字。



    但齐王则是开始苦笑,并且咧嘴,他发现他似乎跟不上自己妻子的节奏了。



    但他可是齐王啊,为了维持自己的威严,所以即使跟不上节奏,也要在这里奋力思考。



    那句话说得好,如果全班都在努力学习,而剩下一个玩手机的人,玩着玩着就觉得没有意思了,他也会开始学习。



    何况齐王的学识本来就很高,没有玩手机的人,更能迅速的融入到这种氛围当中。



    “我解出来了,这一定是对的!”



    忽然响起的声音存在于熙攘之声聚集的潮水中,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而那个士子奋力挥舞手中的竹简,他低着头解了半响,此时自觉得已经破解了这道公式!



    他奋力的推开人群,一边高呼:“太学主!太学主请看我的卷宗!”



    手臂挥舞,但是没有递到太学主面前,而是被齐王拿去了。



    这个士子吓了一跳,而齐王对他微微一笑,把这卷宗拿走,边看边走,最后递给程知远时,他也看完了。



    齐王当然不会说是抄答....嗯,找灵感,威严还是要保持的,所以就说了一句不错,当然是不是不错...他确实是觉得还可以。



    程知远看了看那个公式的答案。



    用一与无表示一个卦象,所以简单来说,就是类似一个分数,无为,一为阳,中间加个横向,转九十度,写在需求卦象的右边。



    最简单之“卦”為两仪,即阳仪和仪,太极亦可算是“卦”,是无爻卦,阳仪以一表示,也是无,但而其次序则以阳在先,在后,所以这里,阳是一,则变成了二。



    这便是易数的十进制。



    阳卦序为一而卦序为二;故阳之十进,一加其卦序一便是二,之十进,无加其卦序二亦是二。



    程知远所列的是一个基本的公式,但是因为计算方法是用的《连山》,所以不仅仅要解数字,还要从数字之中寻找卦,在卦象中反向推导数字,同时还要“验证”。



    “这个....不对。”



    程知远摇了摇头:“计算方法错了,看来这位是比较喜欢文科,而不太喜欢数字的应用。”



    那个士子好不容易挤过来,却听到这般无的话,顿时有些丧气。



    但同时边上又有许多人把他挤开,并且同时呵斥道:“快快快,下去,别耽误我等与太学主验题!”



    这帮人把那失意的士子挤开,随后各自上前,倒是显得有些恭敬的递上了自己的卷宗。



    程知远看了看这几份,眼神微动,虽然有几个还算可以,但都没有让他感觉到特别优秀。



    因为答案并不是单纯的一二三,还有解读的卦象,而由于这次是基础教学,所以有很多人在解读时错漏百出。



    连山这东西,和数学一样,解读时候不能有半点马虎,有很多额外的隐语是不会告诉他们的,就像是龙素解答的时候,仅仅是一个最正的山天大蓄卦,以她的智慧都需要用上假设以及反转。



    虽然那是因为她不知道真正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但她的思路是没错的,这种东西,如果不能发散思维去解读,最后只能落得一个死道消……呸,是只能落得一个失败在胡同里的结果。



    程知远把这些卷宗打回去,他不打算仔细解答,因为这也是学宫的规矩之一,任何人教学都是有所保留的,当然老师的“有所保留”,其实正是为了让下面的学生去“悟道”。



    如果告诉他们这道题怎么解,这个道理是什么含义,那么很多愚钝的人就会对这种道理不断尊奉,甚至盲目的追逐,到最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最好的例子就是后世的儒家,自从八脉传人尽灭之后,后来的人便不算是儒家了,只能说是“读书人”。



    读书人不等于儒家。



    只知道照搬书本的道理,不知道后面究竟带着哪些意义和道理,这种愚钝的学习,适合大规模培养人才,而不适合学宫这种精英教育。



    这就连孔子都不赞成这种学习方法。



    当然时代有时代的变化,每个时代的国也不一样,有的时候阻挠改革和横插一手的,往往是宗族世家,豪门……



    当然,秋战国的求学风气,相比后世很多时代来说,那是要好太多了,这一点上,是和秋战国时代周天子衰落,诸侯并起有关系的。



    不过这时候礼法虽然崩坏,却还没有到“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地步。



    在人流中,好看的素手握住青色的小刀,又有两指夹着一根粗糙的古笔,龙素在竹简上写下自己的答案,但是看着前面纷繁的人群,却有些踌躇,没有立刻过去。



    她想了想,为了防止那个家伙再和她诡辩,一定要确保这个答案没有问题才行。



    于是她开始自己验算起来。



    由于龙素看过许多种易,包括《殷》和《大夏》这两个未完成品,所以在进行周易的转换时,比起其他人来要更为得心应手一些。



    忽然感觉到一束目光盯着自己,她抬起头来,对着那讲台上的某人翻了下白眼。



    这是失礼的举动。



    但她心中却在想,君子不和小人见识,如子夏圣人所说,大的礼数与道德铭记于心,小问题上有些松弛是没问题的。



    龙素在以这个道理来给自己找理由。



    但其实她活的累的。



    程知远的目光垂下去,侧过去,看到了甘棠和涂山王。



    这两人似乎已经解了出来,至少是已经大差不离,但是捏在手里就是不放出去。



    他们似乎很想看看学宫这些人的反应,所以放慢了下笔的速度,因为能看到稷下学宫之人接二连三,乃至于成片吃瘪,这种场景是十分少见的。



    就像是一个满分学霸班级,忽然有一天不断有人不及格,那这场景一定是极为有意思。



    “我解出来了。”



    一位看起来老成持重的监考出声,并且走到讲台下,交出了自己的卷宗。



    程知远看了看,眉角微微扬起。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这本卷宗放在了边。



    那监考一看顿时喜上眉梢,而边上一些人看到了,立刻是惊讶不已。



    “蕖衍,他是卫国人,先拜儒家,投于孟轲一脉,后来受到墨家影响,于是弃儒从墨,投于禽滑厘麾下。”



    “因为此事而被渠氏家主修书痛骂,蕖衍便自己在氏字上加上草字,以此来表示和主家的分割。”



    “当年渠氏呵斥他,如今却对他态度暧昧,果然宗氏还是看成就,都是老顽固……”



    有人颇为感叹,并且认为渠氏或许有些看人不起,自视甚高了。



    墨家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是在某些宗氏眼中是“无君无父”,所以不被喜欢实属正常。



    “他善于演算,今年稷下学宫卷宗中,关于工程那章,如何构造最简单的轒辒车………”



    “以及工程章之二,塔钩的木轮组每秒转速限定为三,下落速度是顷刻五,已知限定速度突破需要倍数于前,转速一时需要两个人,但是一个是老人,老人的力量和速度是成年人的二分之一,而转速二时需要四个人,所以需要几个人能够使转速突破到五?如果突破到五之后,塔钩的下落速度……还有磨损速率……”



    一位学宫士子讲到这里,顿时有些滔滔不绝起来,而边上有人则是一拍脑袋:“原来是这个家伙!这道题我有印象!”



    那个学宫士子笑了笑:“看衣着出,我记得汝,汝是郦下卿之子?也是学宫中人,今年稷下本宫之卷,我等也是自去试做,却不知道,汝怎么做的?”



    边上那人:“太难了,我空着没做。”



    学宫士子:“……”



    类似的对话发生在很多地方,今年稷下卷工程章很多人都没写,因为那确实是有些烦人。



    磨损速率什么的,他们怎么知道,儒家又不攻城!



    农家要种地,这东西和粮食无关他就不认真考。



    名家要甩嘴皮子,但是考试甩嘴皮子老师也不会给你打满分。



    纵横与兵家不在这里。



    杂家略懂一些,所以答案还算正经,医家人不懂这个,所以有人在题目上写了骂墨家的话,絮絮叨叨说了一堆,说出这工程的攻城题目是不对的,教会别人会让更多人死掉云云……



    然后那个医家的小姑娘就被打了零分。



    至于其他圣门,那答案真的是五花八门,什么臭鱼烂虾都有。



    这就更别说那些考试的,还没有进学宫的考生了,答案只有更奇葩,没有最奇葩。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算数不是主流学问,学宫里面教算数的老师也很少,而唯一对这方面可以说大拿的就是墨子,但是墨子行踪不定,谁知道他现在在哪个国家。



    不过现在么,不管怎么说,太学主要求的公式,第一个解出来的人已经出现了,这便激发了很多人的绪,一时之间,此中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演算与争吵的声音。



    齐王正在思考,在演算,但这个时候,君王后却先站起来了。



    她向前去,回头对齐王眨眨眼,随后噗嗤一笑。



    齐王顿时苦笑不已。



    “太学主。”



    君王后把卷宗递给程知远。



    两个人隔着书简,此时程知远豁然抬头。



    他的眼中,君王后的肩头,落下了一只梦蝶。



    轻轻扇动翅膀。



    程知远拜了一礼。



    君王后竖起手指放在唇前,随后嫣然一笑。



    “看卷宗吧,太学主。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



    她看着程知远。



    甚是欢喜。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7/7441/3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7/7441/34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