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收粮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消息最早是由三哥赵楷从河北传到汴梁的。



    这段时间赵楷一直在大名府一带活动,搜杀在乡里长期为恶、为金军通风报信、彻底倒向金军的恶绅地皮,同时征召身负同金人的仇恨者加入他的队伍,他没有军需补给,手下人一直在城乡之间或聚分散,穿往行动。



    大批金军从燕京方向一出来他就知道了,赶紧给淮河先遣军帅杨忻中报信。



    赵桓接到这个消息时,王德恰巧出了城。



    城外收下来的应季粮食都已入城屯储,汴梁本来没什么大事了,但王德接到郑州报告,说荥阳有十数家富绅订立了攻守同盟,私自储藏粮食,直到此时粮食并未进入郑州城。



    在郑州驻守的是王德手下一位统制官,领着三千人。



    王德向赵桓谈到这件事时说,荥阳在郑州城西、汜水关背后,连郑州都没多少人马把守何况那里,荥阳民间私屯粮食,如果金军一来先把那里拿下,汴梁还搞什么坚城清野!



    荥阳以前是西北粮食中转地,供应关中的粮食虽然可以由成都送达,但需要翻越秦岭,陆上运输困难重重,利用黄河漕运则极为便利。



    荥阳地处古鸿沟和黄河的交汇之处,鸿沟连接着淮河和黄河,从五代以前上溯到汉唐,荥阳便是屯粮的地方。



    到我大宋时,因为都城已不在关中,荥阳不断被弱化甚至荒废,但那里的古敖仓虽然破败的已被荒草覆盖,平时不引人注意,屯起粮食来还是可用的,屯的数量少了也不致于惊到郑州守军。



    只不过坚城清野的政策是康王定下的,此时康王不在汴梁,人已在安康,数目不详的当地富绅又不能划为敌对方,被发现私自储粮后,这些人坚持说他们并未违反康王的命令,“荥阳难道不是城吗?”



    能说出这话来,粮食少不了。



    赵桓一听肺就有些炸,“荥阳是城,但储粮为什么不明报州府,却偷偷进行?”



    王德说出了问题的实质,陕西正在进行金宋两军的恶战,不久的陕西地面上最缺的无非就是粮食。



    等关中军情稍解,荥阳的这些粮食出仓便可运至黄河,那时只要把敖仓的粮食往关中一运,可立增价格十数倍!



    哪怕那时战火已经烧到了河淮,甚至就在汴梁一带,金军的注意力多半也是盯住汴梁,那时他们既可掩汴梁外围金军的耳目,汴梁城内宋军又在忙于护城,谁能管他们做什么?



    赵桓说,“商人趋利有如飞蛾投火,凡有两三倍利,便全然忘了有可能烈火烧身,何况十数倍利!荥阳是城,若像一般县城适量屯些粮倒是可以,如何又能惊动郑州驻军?



    王德说,“他们在河上截住了不少由上游浮下来的空船,足足有几百艘,全都被他们拉到滩涂岔港后边藏起来了,不然驻军也不会发现。”



    各州以官价收粮入城,私市粮价更高。



    当地百姓们在完成州府规定的上缴粮数以后,剩下的全卖给了这些人,有利可得,自然也没有人上报。



    赵桓说,“王将军,趁着此时金军未到,荥阳的事情宜作速决!”



    王德说,“军情不知何时就到了,在下的人马正在汴梁枕戈待旦,而且刘大帅离开前并未给我出城的权限,我只要去了荥阳就不能说回就回……最重要的一点——我去了怎么处置此事?现请示康王注定来不及!”



    赵桓知道刘平叔的人其实很活泛,也很好说话,王德关心的是最后这条。



    他对王德道,“要果断利索,敖仓储粮一律以官定的价格从那些人手中强制购入,然后分送到郑州和汴梁城内来!”



    王德说,“这些富绅为了与官府争粮,先头便是以高于官价收购的,我若再以官价回购,他们岂肯认赔?弄不好急了眼还要持械抗法。”



    赵桓说,“所以我才请王将军亲自去!官价收粮是康王亲定的,我们以官价收回不违大政,有何不可?这是抗金大计,拒不上缴者便是蓄意资敌,王将军可以格杀勿论!”



    他与王德商定,由王德率两千人先行飞驰荥阳,赵桓在汴梁立刻筹集车马和挑夫运具,等候王德消息。



    王德走后,赵桓找府尹布置筹集运具人力,汴梁城内的民众对赵大哥的号召热情响应,也立刻纷纷的行动起来。



    就在这时,赵楷和杨忻中的信送到了。



    朱凤英立刻担心赵楷,完颜宗翰亲自率军南下,赵楷在大名府最先要遇敌,赵桓安慰着她说,“这是早晚的事,有杨将军在河北,他与三哥自会有彼此的应援,你放心好了,担心也无用。”



    朱凤英说,“王德刚刚出城,万一敌军到了,大哥我们成吗?”



    赵桓心里也在画魂儿,但此时宗翰离的尚远,他又成了这些人的主心骨,绝不能表示出一点点焦虑来。



    他对朱凤英等人道,“不成功则成仁罢了!总之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甘心承受两次同样的屈辱!只要我有口气,汴梁不能再丢第二次!”



    这些天,十姐赵多富、朱凤英、唐古慧儿、冯雪梅等人也与城内妇女一起缝制单军佩备的粮袋,其实谁都不擅针线,缝粮袋子又不是绣花儿,所用的料子更非轻软的细绢,是掺了麻的,尤其是唐古慧儿缝的更辛苦。



    赵桓领着她赶到汴梁以后,一直没搭理她,唐古慧儿一直同冯雪梅、朱凤英以及赵十姐等人住在一起,缝粮袋的针也比常用的粗,料子又磨手,唐古慧儿已经说不清楚自己扎到自己多少次了。



    每天晚饭后,这些人休息一会儿,再一会粮袋子,然后陪朱凤英弹会儿琴也就休息了。



    朱凤英和赵多富一个是赵桓的小姨子兼弟妹,一个是他妹子,赵桓很少来,他宁可到后园看那些白菜,也不会到她们这里来。



    白菜不许任何人动。



    赵桓在后边的菜园边竖了一块箭靶子,自己配了弓箭,又从王德手下找了个颇为过硬的教箭师父,他在菜园旁边练箭,练的津津有味。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4/4156/5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4/4156/57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