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笑话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这样的独处机会很短暂,新的王府中说不上热闹,但偶尔找个理由冒上来的人可不少,王妟,斡勒妹,兀颜彤,赵六姐,还有两位大帅,不论谁来了吴芍药得有个贵妃的样子,再这么随便靠着九哥的肩膀可不行了,她对九哥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吧。”



    康王问,“什么笑话?”



    吴娘子说,“是关于梁红玉和韩大帅的,很机密哦。”



    赵构说,“娘子若讲的好,孤也给你说一个。”



    吴芍药说,“韩夫人与奴家是结拜姐妹,这是她私下里与我说的,奴家第一次卖给九哥了,是真事,但九哥你讲的事也须是真事儿才公平。”



    赵构来了兴趣,说道,“好啊,娘子先讲。”



    吴娘子说,梁红玉是京口花魁,在建康一带很有名气,有一年的新年,建康守官要庆贺朔日,请了许多艺妓捧场,梁红玉自然也被请到,她五更便到城隍庙伺候了。



    吴芍药说,“那时到场的人还很少,她一步跨进去,于庙柱下恍惚看见有一只老虎卧着睡觉,酣息如雷,惊骇间立刻跑出去不敢出声,后来到的人多了,梁红玉回去又看,原来是一个军卒。”



    赵构说,“我猜到了,这个军卒就是韩世忠,想不到那个时候他的肚子便大的像只老虎了。”



    吴芍药以头碰他的肩膀,说道,“我不往下讲了!”



    康王道,“猜到是猜到,但有意思的是细节,娘子不讲了我哪里知道?是不是韩大帅立刻被梁夫人的美貌惊呆了?”



    吴芍药嗔道,“九哥你又瞎猜了,韩世忠正在睡觉,天光又是五更,他从哪儿看见梁红玉的美貌,他先被梁红玉一脚踹起来了。”



    这倒有可能,那个时候韩世忠声名未显,职位更不会高,要不然也不会早早的被派到城隍庙值守,梁红玉的身架可就比他体面多了,但他怎么睡着了,还被梁红玉踢。



    “大姐问他的姓名,得知叫韩世忠,贺朔结束后,她回家将此事说给母亲,说他定非普通人,央告着母亲派人将他邀至府中,以酒食款待,深相结纳,以金帛资助他,并且约为夫妇。”



    吴芍药感慨说,韩大帅确实称的上虎将,金兀术连奏凯歌,却于黄天荡几乎被擒,最后凿了河才遁去,我这位义姐眼光也够准的。



    赵构道,“四太子虽说从黄天荡跑掉了,但韩世忠仍可推首功,有他坐镇建康水师,我们都可以放心。”



    吴芍药这才问,“你哥该你讲了。”



    赵构说,“我说的这个,娘子权当一听取个乐子,但不许外传。”



    吴芍药道,“我必不传,九哥请讲。”



    赵构说,“秦会之少游太学,心善博记而且手善工文,但此人却经常干些贪小便宜的事情,于是同舍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娘子一定不知道吧?”



    吴芍药说,“不知道,九哥你还卖关子,是什么外号?”



    赵构说,“秦长脚,长短的长。”说罢哈哈大笑。



    吴芍药也笑,说,“奴家必不外传的,不然让人知道是康王讲的可就不好了,好似九哥不尊重臣子了,但九哥你与他交结不多,又是怎么得知的?”



    赵构说,“是尹先生与孤讲的,尹先生门生故友多的是,在太学里的朋友一定也有,想来这不是编排的。”



    正说到这里,有个女侍卫跑到门边,似要禀报什么事,冷不丁看到吴娘子正把头靠到康王的肩头上,便吐了个舌头,人躲到门后边。



    吴芍药问,“有什么事?”



    女侍卫露出脸来说,“禀大王吴娘子,尹先生和王刺史从兴元府回来了。”



    说曹操曹操到,看来援夏的粮食已经办完了,尹待檄和王彦还接到了燕妃发自兴庆城的另一封信。



    赵构连忙把二位迎进来,几句寒暄过后,匆忙打开信细看,原来余丽燕带着岳云和岳雷,在夏国通报了输粮之事、转达了大宋康王殿下的美意,事还没完呢。



    这件事可不是余丽燕朝李乾顺要求的,她还真是被迫的。



    余丽燕带的那不足两百人,里面有两个少年,一百御营司,五十个女侍卫,名义上是“渭河先遣军”,事实上也就是康王派出去的友好使团。



    援夏的粮食还未抵达兴庆城,但已走在了半路上,只要粮食一运到,不久之后使团就要返回安康,可是有些人有想法啊。



    被吴乞买以人易马、换到夏国的辽国人和河北人,本来就个个思乡心切,以往不敢有所表示,但今天燕妃亲自来了,这是个多么好的机会。



    不论是奔着辽国公主走,还是跟着康王侧妃走,怎么说都沾的上关系,怎么也比留在闹着饥荒的兴庆城强。



    再说错过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好多人拥挤在燕妃的驿馆前不肯走,看样子生怕燕妃不打招呼就走了,一传十,十传百,人在大门口越聚集越多。



    燕妃领着岳云和岳雷到大门处接待,最后又把一些人请到驿馆,李乾顺很快得知了消息。



    这位四十七岁,正在盛年的夏国主父亲早逝,自从三岁上位,便被母妃梁氏一族擅权,没一点儿心机根本熬不到现在。



    余丽燕在信中说,以往夏宋纷争时,辽国曾给夏国过不少出力,轮到辽金开战时辽国也曾请夏国相援,但李乾顺一次没伸过手。



    这次双方见了面,面对忽然代表大宋出使的辽国公主,李乾顺颇觉意外,也有点抹不开,但余丽燕不是代表辽国来揪旧帐的,代表的是宋国,表现也很得体,那便无论宋、辽的往事都尽量少提,向前看。



    民意不可违倒在其次,夏国接收了援助,却还存在着缺口,李乾顺居然同意了民众返乡的要求,又传递了善意又甩了累赘。



    拉队伍是件大事情,余丽燕不敢自己做主,另外人家李乾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把精壮的人全都推出来送给她。



    康王说,“李乾顺的帐算的可精啊,大饥降临时,就是这些要走的人最不安定,李乾顺如果硬拦着他们不让走的话,怨气都是他一个人的,点个头收获的都是好感。”



    连李乾顺都原则上答应了,余丽燕敢拒绝,就是辽国公主不认娘家人。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4/4156/5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4/4156/53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