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快刀斩乱麻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安化山清水秀,左有梅山右有雪峰岭,地势很自然的能够通畅排涝,又很少干旱,这里很少受洞庭湖水患波及,山田之多几乎可以用重山叠岭来形容。

    太祖建隆三年定过一项原则:凡千户以下的县域,县令或主薄在任期内,只要户数能增加三百户,便可升秩进官。

    地理条件这么好的安化却仍然是十年前的四百户,人口也没有增加多少,按理说人人皆有地种。

    但事实并非如此,县内大多数都是无地的佃农,有点地的人家迫于生计,累年不能休息,尤其是开战以来,朝廷征粮频繁,民情更苦,弄不好正在变与不变之间徘徊。

    所差的也许就是有人振臂一呼。

    钟相父子的乱匪进入安化之后,当地呼应者众多,纷纷到钟相处检举罪大恶极之人,并有不少的人要求加入义军。

    但钟相父子概不接纳,还得劝他们忍耐,说我们父子自顾不暇,真的收留不了你们,“马上我就又跑了”,果然,随后张伯英追到,钟相跑了。

    张伯英按着从朱主薄和十二嫂处搜到的地契,将田产按户放还给原主。

    这件事细致而繁杂,张伯英还得接着追乱匪,根本没功夫在这上边耽误,他将提点湖北刑狱万俟禼请过去帮忙做这件事,安化民心这才在兴奋和期待中安定下来。

    重昏侯拍着这份奏章道,“朱主薄自宣和元年便在安化县主薄任上,一晃已经十一年了,这个蛀虫就算一年蛀我一分,我大宋一尺厚的国本也被他蛀透了!”

    有臣子从马扎子上站起来说,郡县守官管理着千里之地,事关着万人生聚,职责系着国运休戚,如若不察其能贤,任由他们不公不明,十个县里只要有三四个县是这种状况,那么天下之民,将半失其养,我大宋立国之根基,也就半坚半垮了。

    自从道君宣和年以后,朝廷对天下官员的考课荒废日久,一入靖康年金兵南下,就更顾不上这件事了,不然朱主薄之流又岂能盘踞在安化十年之久。

    参知政事范觉民站起来说,“哲宗元祐二年,殿中侍御史吕陶便说过此事,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宋初,边远小县的县令和主薄等职务,上一级的长吏可以自行举荐,奏章递上去,上边一点头,县令也就有了,直到熙宁年间,这项政务才短时收归吏部。

    然而不久,边远兵官、防河捕盗之类的官职任命又回到了举荐的老路上来,吏部管理官员的常职等于又空悬起来了。

    选官这样的大事既出常格,则各地都避免不了推荐人才的时候行私,自从元祐以来,此法屡行屡止,是什么原因?

    方法是好方法,前提是需要人人处心公明,道君在位时尚且做画玩石,何时况底下!一级一级的徇私昧理,人才不能为朝廷选用。

    重昏侯不究旧帐,也没法儿追究,不然就追到老子身上去了。

    他不管军务,不管平乱,但他管得着选官,于是当即委托范觉民,由他主抓官员的考课一事。

    范觉民说,此事太难了,本朝立朝之初循的便是旧制,上层文武官员的任期考课,全是以使务忙闲为限,差使做完了,官也就迁了,六部之职都是副差。

    他笑着说,“吏部尚书一年中到底有几天是在管吏事?也许十二个月中有十个月做的是临时的宣抚使制置使,哪还有功夫管本职”。

    他说,名不实则责不实,这话是太祖亲口说的。早年我朝曾设置过审官院,考课天下职事,官员非有政绩不得进升,后来又立法,文官五年、武官七年,无贪赃贿私之罪才可升职。如有犯过赃罪的,则文官七年、武官十年后才可升职,谓之“循资”。

    重昏侯心里重重的叹了口气,再往下说就不仅仅牵扯到老子,连祖宗都大不敬了。主薄是文官,犯了脏罪还有七年原职可任,像朱主薄这样的人,已经成了土地爷了,你以为他想升上去、离开安化?

    他只好对范觉民道,“十八日,吏部尚书刘珏已被本侯贬去衡州居住了,此人不管吏事专想着搞拥戴,简直是罪有应得,范大人你且将吏部兼起来,替我一力理清吏制。”

    范觉民道,“臣不敢不从命,怕只怕行事不久,又有别事牵延差派。”

    重昏侯道,“别事?试问除了抗金理政,还有什么事大过了选官考课?”

    范觉民笑道,“抗金便要养兵,养兵便要筹粮筹饷,康王殿下在前边一心的操办战事,却把一大摊子事情推给了重昏侯,当下我朝的大事,在后方便是降租减税,岂不与抗金相左?!”

    抗金就得筹粮筹饷,后方又在减租,真是矛盾啊。

    范觉民的意思很清楚,也许用不了几天,前方一催饷,后边又得忙,哪儿会腾出功夫来四平八稳的搞什么吏制?而且你重昏侯大手一挥,便将如此大的烂摊子委派给范某,谁说你不是脑瓜儿一热才拍出来的?也许过不了几天又给我别的差事了。

    重昏侯说,“人要改去积习,就不能患得患失顾虑重重,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不管我们给自己找什么样的合适理由,但是积习一天不改变,我大宋就仍然打不过金国,以往他们强加给我们的所有耻辱就还会再现,那就都是我们自找的!范爱卿你就放心的去做这件大事,别的事我不会烦你了。”

    有人问道,“万一康王前方来信催饷,重昏侯我们在后方怎么做?户部要钱没钱,要粮又筹不上来,硬去筹粮便有违我们降租的初衷!”

    在这件事情上,重昏侯还得指望着邢秉懿,但他可不会在这里同这些官员们明说,只是道,“本侯的话不会白说,从这一刻起,任何弹劾张伯英的奏章我都不受理,六部的主要缺员马上给我补齐,科举、考课全都来不及了,诸卿给我马上举荐人选!”

    散朝之后,重昏侯的脑袋都要炸开了,弄来弄去,至少在眼下又回到了举荐的老路子上来,大宋的用吏,真的是个死结没有明解么?

    那么九哥执意要在江南平乱,难道就是唯一的一招儿快刀斩乱麻?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4/4156/4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4/4156/45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