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粗暴 简单些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宋朝玩主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包拯的推演只是理想状态。

    即,按照张涯以种换粮的策略,冬小麦扩种指数高达六十倍!今年种植一个单位,明年便可繁育六十单位。

    实际情况,肯定不可能全部用来选种,有些当成保命粮、应急吃掉,也有各种原因减产的,没法进行种子筛选。

    甚至,以种换粮很暴利的,肯定有人以次充好,掺入本家小麦。等到下一轮种植,根本就没啥收成。

    实际扩种指数,能有二、三十倍,就很不错了。然而,张涯略加思索之后,并未点出这些情况。

    大宋时代,没有天气预报,没有种子检测,良种繁育扩散的风险很高,说明实际情况肯定会打击士气。

    此时不能泼冷水,只能持续的‘拱火’。

    “包太守!莫要忘记了。”

    张涯淡淡笑着,慢条丝礼道,“除了晚生这些旱作麦田,附近其他农家还有八十亩。若是出人监督农户,亦能筛选出种子。”

    “对!对!我都忘记了。只是,能选出多少?”包拯喜道。

    “以晚生的梯田来讲,均产两百多千克,大致能选出四成多。照此推算,可扩种一千华亩,也能以旱田作为繁育方向……”

    “大善!远之尽管去做,我和州府为你撑腰。然则,此为旱田所育,其价应低于水浇地之麦种。”

    “理应如此。制作出标准麦种包,换取二十五千克本家小麦。”

    包拯点头说道:“可!远之有心了。”

    接下来,他在塬地上巡视两日,看了看各项工程。州、县两级和买务来人后,和张涯厘定钱财交割方式。

    之后,包拯留下两位州府小吏,负责监督张涯以种换粮,以及记录红薯的生长,便赶上所有战马离去。

    两利相衡取其重。

    包黑子有原则不假,但不是老古板,处处充满教条主义。张涯购买熟蕃土地之事,他便不再提及,也就不了了之。

    以种换粮、来来往往,运输量高达上百吨。

    张涯不可能选择送货上门。

    发动六位侍女、佃户家眷,标准麦种包制作出千份后,他召集胡大根、钟三牛、徐五、王大林、郭石柱等人,在阳凌苑大客厅开会。

    至于两名州府小吏,列席会议、充当记录员。

    随着产业面持续扩大。

    张涯发现开会很有用,粗暴、简单,高效率。

    “三叔、五哥!咱们上榆树村的。”

    见众人到齐,他开门见山道,“还有大林叔、柱子哥,你们这些匠人……今秋可扩种新麦十华亩,种子之事有两个方案。”

    跟着张涯有好处,大好处。

    这是钟三牛等人达成的共识。

    他们纷纷出言,表示愿意听从张涯的吩咐。

    然则,简单粗暴不意味着独断专行。

    “各位!旱田所育麦种,你们可继续选用。”

    张涯抬手制止议论,慢条丝礼道,“余下可售卖出去,每个麦种包,可换取二十五千克本家小麦。若选择我繁育的,你们的麦种,都可……”

    听完这两个方案,村民们议论一会儿。

    未几,徐五站起来,笑道:“小郎君!我们要水浇地的麦种……我们的那些,就发卖出去吧。”

    “成!但你们要向好了。我丑话说前头,以种换粮的比例,皆一视同仁。水浇地麦种,依旧是去岁的比例。”张涯沉声道。

    丁是丁、卯是卯,制定了游戏规则,就不能开后门。

    村民们纷纷说道。

    “小郎君!我们都想好了,还是水浇地的保险!”

    “嗯!就是这么个理儿!”

    ……

    张涯拍拍桌面,说道:“好!这事儿就定下来。三叔、柱子哥!你们去找亲戚说说,包括这两年来此劳作的农人。”

    “嗯!还有胡叔,你去通知各位铁匠、学徒……有兴趣的农户,均可背负本家小麦前来,暂定每户售出五份!”

    依旧选择零售业务,不涉及大客户批发。这也是保险起见,免得‘有心人’搞垄断,肆意抬升麦种的价格,影响接下来的扩散速度。

    对张涯来说,虽然麻烦些,但为之心安。

    他起家立业,都是靠这些人。

    此时有能力反馈回去,当然也要优先考虑。

    随着徐五、王大林等人的奔波,陆续有农户挑着本家小麦,冒着烈日酷暑抵达塬地,欢喜的换走新麦种。

    祝丽莎、卢雪静除了管理私学,还带着常月娥等侍女,负责登记、计算;徐平山领着八家佃户,背负粮食入仓。

    至于多弄来的本家小麦,当场就按市价购买下来。

    钟三牛、杨福树等老农也不闲着,张涯特聘他们前来坐镇,和换种农户侃大山、交流耕种心得。

    所有事情,井井有条,简单而粗暴。

    然则,大宋中枢却是另一番景象。

    范仲淹负责防御的环庆路,由于将领任福擅自突进,遭遇党项埋伏惨败,范仲淹召集援兵、拼命腾挪,才保住白豹城,将局势稳定下来。

    继而开始营造新城,并建筑附近河流土坝。

    在此之后,年富力强、意愿主攻的韩琦,从其负责的鄜延路,派遣崭露头角的狄青,统帅两万余人,从浑州川金明寨出击党项。

    然则,雷声大雨点小。

    狄青虽小心翼翼的,但依旧遭遇了埋伏,被党项骑兵以快打慢。狄青凭借‘投石炮’组合,鏖战了整整三天,才没有被击溃。

    战后总结,两败俱伤。

    鄜延路宋军损失数千人,加上民夫的逃逸,以及雨季来临,营造中的浑州川土坝,也只能暂时停工。

    韩琦的本意,是一劳永逸,解决党项对浑州川的威胁。

    但如此以来,偷鸡不成蚀把米,一切要从头再来。

    两处边境位置,重要的关隘,均有失有得。

    但都出乎大宋中枢的设想。

    自我感觉良好的中枢相公们,包括啥也不清楚的皇帝赵祯,原以为党项叛匪就是小菜一碟,几路大军出动,就能一战而克。

    但结果如此,中枢顿时乱套,争吵不休。

    文学家、考试霸王宋庠,借此大放厥词,称:范仲淹可斩!

    于是捅了娄子,成为众矢之的。不久,他被罢免参知政事,高阶低配贬去扬州,担任地方知府。

    同时,还有其他参知政事被罢免。

    张涯击败一百多党项铁鹞子,缴获上好战马数百匹,虽然将功劳让给了高德仁、石炯言,但胜利的关键是‘火龙车’。

    张涯凭借这个,以及救治伤马,也要给予奖励。

    然而,虽说此事赵祯亲自开口,但中枢人事变动、相公们剧烈争吵,况且这事儿也不好办,张涯太年轻、功劳太多了。

    封赏之事,就一拖再拖、遥遥无期。

    京城履新、任闲职的滕子京,对张涯的事儿很上心。毕竟,张涯不但是升官的恩人,还是他的救命恩人。

    他便将中枢的情况,特别是涉及到张涯的,详加叙说、整理成信件,通过驿站发送给宁州包拯。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2/2679/2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2/2679/22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