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借力而为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宋朝玩主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从宋朝中枢的角度看问题。

    范仲淹已是前敌副总指挥,他的安全保卫,必须万无一失。接下来,若是红薯真是十石之粮,如此规格的安保也不为过。

    对于御前带刀护卫前来,张涯只能过过嘴瘾,丝毫无法改变结果。

    再说了,这两位年纪超过四十岁,已经是前带御器械!

    此时还用此名头,只是为了彰显身份。事担任过此职位的都是皇帝近臣,是皇帝赵祯绝对信任之人,这也是一种身份象征。

    张涯思来想去,心中越发沉重。

    店大欺客、喧宾夺主……这些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带御器械的权利不高,但人家的品级不低,大多在从六品之上。

    这种人物进驻阳凌苑,若行鸠占鹊巢之事,还真是个大麻烦。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对于这种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三福叔!无需大惊小怪,这些就是玻璃,烧炼沙粒而来……”暗中长呼数口气,张涯略加收拾心情,神色如常解说起来,并不露出任何怯意。

    情况有变,对策也要变。

    本来要给予范仲淹‘冲击力’的玻璃,此时因林三福等人不请自来,这个冲击波也就不存在了。

    张涯也就大大方方说出去。

    反正平板玻璃制备只是基础,玻璃的进阶产品很多,什么镜子、瓶子、工艺品之类的,他还能挖掘其中的商机。

    何况时代局限性,谁也不能完全垄断。

    有关玻璃的制作工艺,张涯虽描述的通俗、简单。然则,林三福等人还是如同听天书一般,顿时陷入呆滞状态。

    摸着门边窗户的玻璃,林三福惊异说道:“张郎君!你莫要诳我等?此乃是奇物,晶莹剔透,犹如昆仑美玉。”

    “三福叔!我没有任何虚言。此物就是沙子、山石所炼,若等工序熟练后,造价比青瓷就会低很多。”张涯淡然笑道。

    ……

    张涯和林三福谈话之时,胡太监抬手搓着下巴,眼神闪烁不定起来。未几,其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

    轻轻扣响玻璃,胡太监尖声说道:“张朝请!若是此言不虚,玻璃其价必低廉,献于官家也不为过……”

    看着此太监的神色,张涯心中很是通透。无论是史料中的粗粗记载,还是此时的民间风评,赵祯这位皇帝是相当节俭的。

    胡太监肯定在觊觎玻璃制品,虽说是顶着赵祯的名头,但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但他却将关注点落于价格之上。

    这是一种不留太大把柄的可行做法。

    自从玻璃问世之后,张涯已经有所准备。

    “胡内侍!这个……玻璃制作尚未成熟。”

    他微闭双眼,假装为难道,“譬如此玻璃窗,此时还不知会不会突然暴裂,从而伤及人身。玻璃窗献于官家,我等能否从长计议?”

    张涯说着话,还挥手示意孟谷丰。

    孟谷丰急速点点头,继而从墙角处,取来几枚碎玻璃。

    “这也太尖锐了!罢了,罢了!此事而后再议……”伸手测试碎玻璃的锋利度,胡太监浑身颤栗起来,脸色顿时变得苍白。

    献给皇帝的东西,首先是安全性。

    倘若有什么意外,弄伤了皇帝赵祯,胡太监绝对吃不了兜着走,耀眼的功劳转瞬就成为杀身之祸。

    打一棍子,再给个甜枣。

    这种处事原则,有时候很管用的。既能提醒人们注意事件中的坏处,也能免得让人嫉恨起来。

    “胡内侍!请莫要慌张。”

    张涯双眉微挑,微笑说道,“贵使远道而来,不能空手而归,在下制作的玻璃灯,只要小心看护,并未太多危险,当可献出六盏。”

    “玻璃灯!此乃何物……张宣奉,可否取来一观?”胡太监顿时转忧为喜,弯腰拱手兴奋说道。

    “胡内侍!还请稍后片刻,在下这就派人取来。”

    张涯微笑还礼,扭头挤挤眼睛,示意孟谷丰,“丰哥!你且去后院库房,取来六盏玻璃灯。”

    孟谷丰匆匆离去后,他伸手一引,继续说道:“胡内侍!三福叔……诸位远道而来的贵客,且请入客厅叙话。”

    如此耽搁了许久,有身份、地位的人才步入客厅。

    桔红色的炫丽地砖、清亮泛白的内墙砖,以及纯木制的原色吊顶,包括客厅中带着靠背的座椅。

    所有新事物再次引发林三福、胡太监等人的惊叹、感慨。不过,张涯并未亲自解说,而是将皮球踢给了陈吉海。

    除了这些新家具,房屋建造、室内装修都是陈吉海亲手督办的。此时此刻,他显得甚是兴奋,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大约过了一炷香。

    借助几位侍女续茶水的空隙,孟谷丰将玻璃灯抱进客厅,轻轻放于中间的长条案几上,躬身一礼便悄然退出。

    这盏玻璃灯本体采用黄铜铸造,圆柱形的玻璃罩在其上部,还用藤编保护起来,并能充当提手。

    灌注灯油、穿入灯芯、组合灯头……张涯娴熟操作起来。

    点燃灯芯之后,虽说白天时间,依旧是光芒四射。

    瞬间,胡太监的眼睛都快瞪了出来,有些语无伦次的说道:“天啊!天啊!这就是玻璃灯,不说这形制,太亮了、太亮了……”

    林三福、陈吉海亦呆滞起来。

    张涯淡然看着他们,心中有些莫名激动。

    然则,看到两位前带御器械,端坐于离门口最近的位置,神色依旧保持淡定,他心中顿时咯噔一下。

    唉!这果然是纯碎的保镖,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胡内侍!此灯油只是荏子油,并非是最佳的选择。”

    手指轻点桌面,张涯微笑说道:“听闻延州山石中出脂水,若采用此物炼制灯油,其光亮更佳不说,且无黑烟升腾……”

    “延州出的脂水!这是何物?还能炼制灯油……”胡太监再次瞪大眼睛,神色越发激动起来。

    陈吉海揉着额头,继而说道:“远之贤弟!你说的此物,可是出自《汉书》,高奴县有洧水可燃……”

    张涯可没通读过《汉书》。

    他稍微一怔,便及时说道:“海兄博学!小弟说的,便是此物。先师有云,此物用处多多,数百年后,必大行世间。”

    延安,汉代称高奴,宋朝称延州,附近出产石油。

    张涯虽不知道具体产能,但基于宋朝的技术水准和消费能力,大概、可能、也许满足小规模的开采。

    不管怎么说,他做任何事都不能吃亏的。大大方方的将玻璃灯送给赵祯,当然要吊起这位皇帝的兴致。

    继而,便能借助皇帝的力量得到石油。

    若是地方官重视起来,他这里也能提炼顺利。一年半载之后,阳凌苑就能用上标准的煤油灯,夜间也能更加明亮起来。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2/2679/1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2/2679/18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