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六月飞雪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带着农场混大唐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比如四川等地就出现了交子这样的东西,这是在宋朝才有的一种类似于钞票的流通货币,因为四川等地造纸业发达些,而且那边环境闭塞,里面的商人基本上都是熟识,所以可以使用这种以信用额度为代表的交子。

    这不就是钞票嘛,李愔看着手上的那几张白纸,还用藏头诗来作为交子的鉴定办法,分分钟给你弄出无数的假币来。

    要不是这大唐就是他李家的,他真想造一大堆假币出来,然后让四川那些蜀商们感受到什么叫生活的不容易,创业革新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想起后世灯塔国的货币森林体系,李愔觉得提早将这个货币生产出来也许是有必要的。

    只是如何把这个概念推广给李世民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还有让那群士大夫们接受用纸做钱。

    当然市面上也是有用纸线的,那就是七月半的时候烧给鬼神用的,圆形的纸片,和开元通宝一个制式。要是没有流通过,兴许大家接受起来还方便点,现在一跟这死人沾上关系。李愔想想都摇摇头。

    看着这些三三两两令人糟心的事,李愔索性全部丢在一旁,不再去想。写好备忘录后便决定出去,看看这岭南的风光。话说来了这里好多天呢,都没好好的逛逛这广州城。

    方才踏出了这屋子,便见着天上点点滴滴的飘下些许雪花来,渐渐的转变成鹅毛大雪。李愔伸手去接,雪花落在掌心中,久久未曾化去。

    “这才六月份呢,怎么就下雪了?”一边说着一边穿过花园,进了长廊。

    不料还没走出长廊,则有两个小厮急急忙忙的撞过来说:“王,王爷,不好了,居民们开始游行了。大家都堵在衙门口,不让县老爷出来了。”

    “造反啦?”这是李愔脑袋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毕竟居民都出门游行了,必然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说不得又是官逼民反。

    他身为王爷,岭南又是他的封地,这个事无论如何他也得管,不过在管之前他得问清楚情况。

    “不要急,慢慢说来,你去找路易到我书房将我王帽蟒袍都取出来。

    其中一个小厮立马转头跑向路易的住所,另一个小厮则沉浸了一会儿,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解释道:“王爷,今天广州方山县县衙门口。悬吊着一个女尸,身上披着麻衣,脖颈被割开,血一滴一滴的,把麻衣都染红了,地上留存着那个凶器,一把破旧的柴刀。等事情传到这里的时候,听说好像那个女子有奇冤无路可申诉,所以上吊自尽。在县衙门口,详细的我并不清楚,只是见居民们在这吵闹,便赶紧过来禀告王爷。”

    等他说完了,路易也带着几个下人取出了李愔的王帽和大红蟒袍,李愔想也不想的说:“就地更衣,随我去广州府方山县县衙。”

    “是。”几个下人便开始松开李愔身上的衣带,给李愔换起衣服来。

    李愔一边换一边想:“我还没写出窦娥冤来,这就来个六月飞雪。得,又一本传世经典不能出世了。”

    心中又在暗暗的想:“到底是哪个狗奴才毁我大唐盛誉,莫非又是官官相护逼死良家妇女?”

    心中越想越是愤勉,要知道现在岭南道上的人的生杀予夺大权都在他的手中,真碰上了这种草菅人命之事,李愔绝对不会放过。

    穿戴整齐之后,李愔一行人便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广州城方山县县衙。

    县衙的门口已经熙熙攘攘的挤满了人。有几个甚至象征性的举起了牌子,上面大写着“天道不公”。

    “天道不公?”李愔有些好奇的多关注了一眼,为什么不是写个“冤”字?简洁明了,而且透露出一股深深的委屈之感,这么好的词他们居然不用?

    仪仗队敲锣打鼓的,一直聚集在县衙门口的那些居民们早就注意到了,见仪仗队走得越来越近,不得不缓缓让开一条通道,两边齐刷刷的跪了下去,众人高声疾呼:“梁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愔站在中间说:“免礼平身。”

    又亲自走向前去,将一位年纪较大的大伯牵引起来,问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居然引得乡亲父老在此聚集,若是有冤狱亦可向我诉讼,我自当秉公处理。若他们为官不仁,我的剑锋三尺,是杀过人的。”

    那大伯摇着头说:“世道艰难,天道不公。”

    李愔说:“无妨,你说来听听。”

    那大伯颇有些惆怅的说:“梁王,你有所不知,且听老汉细细道来。”

    原来,这悬吊在县衙门口的女子姓巧,时人换她红娘。年轻时在此地也算大家闺秀。他父亲好读书,生下她来,母亲却难产去世,家中没有长辈,家道渐渐没落。

    待她六岁左右,父亲卖尽家产,说是上京寻求友人帮助,能博得一二官位。等到他在京城稳定下来,便回来接红娘。

    为此,便将红娘托付在友人家中,说是八年之后必然归来。

    他那朋友家中也算殷实,多养一个女儿也没什么不可以,便答应下来。

    三年后,渐渐的红娘的父亲也没了书信来往。

    红娘年幼,身上虽有父亲留下的些许保命银两,也尽是在街上寻得写书人,托人将自己的话写给远在京城的父亲,将近一两年,仍旧没有回信,红娘因此断了念想,安静的在友人家中居住。

    结果啊,这灾荒频发。待到红娘十一岁时,那友人家中突然爆发瘟疫,几尽灭口,红娘父亲的友人也因此生病辞世。

    全家几十人口最后只剩的几个小孩和一个孤寡老婆子,为了寻医治病,那友人更是卖尽家中田产,止余得三间破瓦烂屋居住。

    家中尽是贫幼弱小,又再没了积蓄,到红娘父亲的友人去世的时候,甚至都没有钱去买一口薄棺入敛,曝尸在外,红娘于心不忍。 、、.。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2/2218/4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2/2218/4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