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白三十四章 又写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带着农场混大唐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恰在此时,李泰突然来了一句:“我就说嘛!那个陈笑根本没什么才华,怎能写出《西厢记》,原来是六弟你写的,那就对啦!哈哈,写的好!”

    “原来《西厢记》是你写的!梁王殿下,你写出这样一本书,来侮我表妹名节,这事,我一定要让家父去找陛下给表妹讨个公道。”

    “去,滚一边去,哪有你事儿。”李愔正郁闷呢,这小子却送上门来,这不是找骂吗?

    “你……你……”

    他在那‘你’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李愔也懒得理他,而是看着崔莹莹,“唉,我一百多斤放着了,你要杀要剐,随便吧!”他也没想到事情会整么巧,《西厢记》的女主角叫崔莺莺,而崔礼的闺女,也就是当初拒婚李世民的那个崔家大小姐,竟然叫崔莹莹,两者音同字不同,还是当初崔礼找上门,他才知道。

    按照剧情,李愔这时候应该狡辩几句,然后,崔莹莹拆穿他的伪善面目,让李愔名落千丈。

    但李愔不按照剧本走,直接就认栽了,耍起赖。

    这反倒让本来气势汹汹的崔莹莹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还真能把李愔杀了不成?

    想让崔莹莹就这么算了,显然不太可能,崔莹莹马上就有了办法,对李愔道:“这样,你只要今晚能以上元节为题写出一首诗,并且这首诗让我满意,这件事便算了,否则,你必须在报纸上给我赔礼!”

    “好,我直接赔礼。”李愔说着,对崔莹莹做了一个揖,“崔家大小姐,我错了,希望你大人有大量,原谅我吧,我保证没有下次。”

    崔莹莹侧身避开:“哼,必须要在报纸上才行,你要是不在报纸上赔礼,我会逢人就说,你是让人去找我爹提亲不成,然后就故意诋毁于我。”

    这小妞,还真不好搞啊!

    李愔倒是不怕她,主要是这事,回去之后,说不准崔礼又得找上门。

    “好,不就是作诗嘛!那个,现代诗行吗?”一时间,李愔还真想不出什么跟上元节有关的诗。

    “现代诗?那是什么诗?”崔莹莹问道。

    “现代诗嘛,是我自创的一种诗体,现代诗不讲究格律,只在于抒发情感。”李愔道。

    “那你作一首试试,我看看是否满意!”崔莹莹道。

    “好,都听好了啊!咳!咳!”李愔清了清嗓子,开始唱道:“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我巡逻在大唐的边疆线,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我在边疆站岗值班……啊!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功勋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一首《十五的月亮》唱完,李愔觉得自己唱的很不错,满分一百的话,至少能打八十分以上。

    “少爷,你唱的太好了。”柳月赞道。

    蓝蓝也道:“殿下这诗和曲子虽怪了些,但听起来别有一番味道。和去年娱乐城里传出的那首曲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李泰道:“六弟这曲子和词,虽然粗糙了一些,但胜在易于传唱……”

    李雪赞成道:“对对,四表哥说的对,我刚刚就听了听,就学会了呢!你们听,十五的月亮,照在……”

    崔莹莹自然不会让李愔蒙混过关,曲子很好听,她承认,甚至刚刚还在心里给李愔这个曲子用乐器伴奏了一下,但这也能算诗?

    “这个不算,恕小女子听不懂殿下的现代诗,殿下还是换一首吧,听闻殿下作词最是厉害,最好能作上一首词!”

    咦,有了!

    如果是诗,李愔还真想不出,但崔莹莹一说词,李愔顿时想起了一首。

    李泰看到了李愔的神色变化,连忙问道:“六弟可是有了?”

    李愔听着这话,怎么觉得别扭呢!很想回他一句:你才有了呢!

    李愔看着崔莹莹,叹道:“唉,一直以为,把自己打扮的丑一点,你就不会注意到我,现在知道了,那是没有用的,像我这样拉风的男人,无论在哪里,都像黑暗中的一只萤火虫,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我那忧郁的眼神……俊俏的脸庞……都深深的吸引了你!”

    “你……你胡说八道什么!”崔莹莹被李愔‘深情’的眼神给盯的直发毛,连忙退后了两步。

    “既然你喜欢词,那我便送你一首词好了!”李愔说着,走到一处专门用作给文人士子题诗的地方。

    见李愔过来,旁边人连忙将纸挂在旁边的木板上,给李愔准备好笔递过来。

    崔莹莹刚刚虽然被李愔给‘吓唬’了一下,但还是跟了过来,想看看李愔能作出什么样的词。

    李愔抬笔在纸上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

    “好!”李愔一句刚写完,周围就传出一阵叫好之声,这句话形容花灯非常多,像千树盛开一般。

    崔莹莹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句写的真的好,而且,是她比较喜欢的写法,而不是李泰那种无病呻吟的诗。

    柳月和李雪看着站在那神情认真中带着点洒脱的李愔,更是恨不得上去亲上两口。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李愔笔下不停,几乎是一口气,将这首《青玉案元夕》的上阕给写了出来。

    看的周围人都屏住呼吸不敢发生,生怕打扰到李愔。

    词好,字更好!但一些懂行的人却有些担忧起来,因为这上阕,写的太好了,完全将今晚上元节的景象给描述了出来。

    也就是说,这下阕,没什么可写了,只能写人!写人,比写景更难!上阕起的这么高,下阕必须要比上阕更精彩才行,否则,这词哪怕写的再好,也算不得好词。

    李愔要是知道他们都是怎么想的,肯定无语至极,这首诗给他翻译,他都未必能把全文给翻译下来! 、、.。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2/2218/2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2/2218/23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