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咎由自取,死不足惜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李承乾六岁未到,李二便安排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

    李承乾十二岁时,李二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

    李承乾年岁渐长,越来越叛逆,甚至不遵循法度,李二煞费苦心地试图将他引回正道,因此委派了多位大臣辅助李承乾,甚至知道李承乾因为自己宠爱魏王李泰而担心储位不稳之后,即刻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以表示他没有废储立其他皇子的想法。

    直至最后,李承乾犯下了谋逆不遂的滔天大罪,李二痛心失望之余仍要绞尽脑汁保住李承乾的性命。

    李二身为大唐皇帝,身为天可汗,为了李承乾,基本做到了作为父亲该做的一切。

    或许,有人认为造成李承乾的凄惨下场,要怪李二的过于宠爱,让李承乾承担太大压力,也使得他的内心较为脆弱!

    这种观点其实是替李承乾的自私、脆弱开脱罢了。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有些人做错事就觉得自己是个例外,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犯错的人很多,承认自己做错的人很少。做错事后,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人就是自私鬼,就是懦夫。

    李承乾的下场看似无奈,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他宠幸男宠,与宦官玩乐,引进突厥群竖,杀弟弑师,逼宫谋反,每一件事都荒唐至极,完全就不是一个储君该有的做法。

    若李承乾真的继承帝位,以他这种性格,到最后也会成为一名暴君或昏君。

    李承乾的命是保住了,但怂恿他起兵逼宫,试图谋反的侯君集、李元昌、杜荷和赵节一一被处死。

    李二念及侯君集曾经为大唐立下的功劳,本想饶其一命,但是群臣一致反对,都进谏要严惩侯君集,将其处死。

    群臣认为,侯君集所犯之罪,乃是天地所不容,必须处死,否则大唐律法成了摆设。处死侯君集,也是要给其他文臣武将一个警醒,不是因为你立功多大,只要谋逆,只有死路一条!

    甚至,有不少大臣谏言,要求李二株连侯君集整个家族。

    这个时候,没有人站出来替侯君集求情。

    就连当初帮助过侯君集的岑文本也不再吭声。

    岑文本不但没有站出来替侯君集求情,反而与其他大臣一起联名上书,极力要求诛杀侯君集。

    没有人知道岑文本为何会这样,当初据理力争要保存侯君集,如今却落井下石。

    具体原因,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掉在井里的侯君集没有看到救命草,只看到一块块石头往下扔。

    李二念及侯君集在玄武门事件中帮了自己不少忙,又念及他为大唐开疆辟土中立下过功劳,便亲自到狱中见侯君集最后一面。

    侯君集跪在地上,老泪纵横。

    他知道,他落到这个田地,都是咎由自取。

    要怨就只能怨自己私心重,野心大。

    “君集啊,朕念及你曾经是对国家有过大功之人,本想饶你不死,奈何群臣进谏,说你所犯之事,实属天地所不容,不杀你不行。”李二看着侯君集,神色伤心。

    “臣自知罪孽深重,不求陛下原谅,唯求陛下念及臣为陛下、为大唐立过功劳,乞求留下一子送终。”侯君集涕泪横流,磕着头道。

    “朕答应你!”李二不假思索道。

    很明显,李二早已做好决定,不打算将侯君集一家人全诛杀。

    “谢陛下!”侯君集磕了几个响头。

    李二回去后,下旨赦免了侯君集的夫人和小儿子。

    这也算是给这个曾经追随自己,为自己、为大唐立过不少功劳的老部下一个安慰,让其死得瞑目。

    侯君集押上刑场的时候,表现得还算是一条汉子。

    在即将被斩头之时,他十分平静,没有惧色,没有流泪,也没有呼天喊地。

    身为大唐猛将,本应死得更有意义,奈何侯君集选择了一条歪道,最终窝囊地死在刑场之上。

    纵观侯君集一生,本来能够飞黄腾达,甚至位极人臣,奈何他不懂得珍惜,心胸狭窄,贪财好权,野心过大,而情商不足。

    侯君集的能力不差,可惜情商过低。

    遇到少少挫折就开始怨天尤人,认为自己能力大、功劳大,别人不允许辜负他。

    自己做错事,没有得到封赏,就开始埋怨同僚、埋怨圣上。自以为能力大、功劳大,朝廷必须重用他、封赏他,而没有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

    心里落差太大,令到他认为以他的能力就应该获得更多、更高权力。

    因此,他有了谋反的野心。

    也正是他情商不高,只认为能力大、功劳高,看不起别人,搞不好同僚之间的关系,从而到死前没有大臣愿为他求情。

    侯君集与李承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己做错了事,把责任推给别人。

    生而为人,总有自私的时候。

    但是!

    过度的自私,不但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李二除了想饶侯君集不死,也想过饶李元昌不死。

    同样的结果是,大部分大臣进谏要求赐死李元昌。

    以高士廉、李勣等重臣为首,联合其他大臣上书李二,要求朝廷必须赐死李元昌,以正典法。

    高士廉、李勣等人的谏言用词激烈,认为李元昌苞藏凶恶,图谋逆乱,罪孽比燕王刘旦还要深重,挑衅陛下与太子关系比楚王刘英还要严重。李元昌的所作所为,是天地之所不容,人臣之所切齿。即使是用尽五刑也不足以抵其罪罚,死九次也不能赎其罪。

    若陛下不赐死李元昌,难以服众。若李元昌不处死,大唐律法便成了摆设。

    李二唯有赐元昌自尽于家中,其妻妾、子女籍没,国除。

    侯君集和李元昌被处死后,轮到了杜荷。

    杜荷没有强大后台,也没有立过什么功劳,自然是死路一条。

    当初李二之所以将城阳公主下嫁于杜荷,完全是看在杜如晦的面上。

    杜荷凭借其父亲声望而贵为驸马都尉,只要不惹事,必将安享一生。

    无论是对杜荷还是对他的英年早逝的父亲,李二都没有半点亏待。

    可惜的是,杜荷不爱惜自己,放着自己大富大贵的安稳日子不过,偏要与侯君集、李元昌等人怂恿李承乾谋反,自然是自寻死路。

    李二下旨处死杜荷之时,没有任何犹豫。

    杜荷因谋反罪被斩首后,城阳公主改嫁薛瓘。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11/11207/3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11/11207/39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