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曾经的山村母校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由于种种原因,山村还有些留守儿童。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与事迹,媒体已经报道了很多,然而我们这一带山村,同样也出现一部分留守儿童,当然各个家庭有各个家庭的原因,毕竟社会上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现代社会进步了,这些留守儿童总还算有人总算得到了关照,像父辈儿童时的某些年代,别人看不起留守儿童,大多都会不管不问。

    目前我们周边几个村的小学学校都没有了,也只剩下乡政府所在地的一所小学,并且在校生也只剩下十来个学生,老师也十来个,有些老师却是我们镇上的小学并用一个老师,乡距离镇实在太远,有二十几公里路程,如果距离近,相信早就被并在一起了,因为交通不发达与地域辽阔的原因,考虑到原本就是留守的儿童,有些家里只有老人在照顾,小孩一年级就住校统一管理了。

    比起我们那个年代,他们没有父母亲在身边是可怜的,其他在校方面已经很优越多了。我们上初中才到乡校读书,才住宿在学校,那时每周上五天半,每周周日从家里回到学校,带着几斤米,一大牙杯咸菜,一吃就是一周,到了周六,中饭就不愿意在学校吃了,哪怕再饿,也是放学后走十里路,翻山越岭的,带着小跑,急急忙忙往家里赶,回到家再吃上母亲烹饪的午餐。还有路程比我们远七八里路的同学,他们也同样跑回家吃。在学校只吃那么一个菜,在家里,父母亲知道我们那时会到家,母亲早就把饭菜准备好等着我们回去饱吃一餐。

    初中的回忆,甚至都可以写一部短篇小说,三年的初中生涯,的确有满满的回忆,一切仿佛都在眼前,而现在自己的孩子却要上初中了。当年我们村我们那届百分之八十才上初中,还有百分之二十未能进入初中,因为山村教育资源短缺,学校只收两个班级,并且都招了近五十个学生,也就是整个乡镇的毕业生,只能招收一百名,不像现在都要九年义务教育,发达的地区还实行十二年教育制度。时代的变化,这已经无法对比。

    初中最难忘的艰苦的生活条件,每周咸菜,我当年最喜欢吃的有两种咸菜。

    一种是油渣炒黄豆,母亲把熬完猪油的油渣,与干黄豆一起炒,黄豆酥脆,油渣喷香,加上精盐,美味可口。冬天吃这道菜时,因为天气寒冷,把盒饭拿回寝室后,马上取些油渣与黄豆,放在用勺子挖个洞的米饭里,盖上饭盒盖,闷两三分钟,等油渣上的猪油软化后开始吃,味道更美,如果不这样就吃,冰冷的油渣会让你很快就吃腻,与吃猪油没什么区别。有时晚上自修课后,肚子饿了,利用开水泡杯咸菜茶,也是非常惬意的,咸菜茶就是我们那一带的习俗特色。

    另一种咸菜,就是我们老家村民自制的油菜咸菜,大概步骤是把从菜园收回来的油菜洗净,在阳光下晒到六七成干,然后加盐用手揉成一团团,有的人是装在竹筒里,一团一团用锤子夯实,在夯的过程中,还要加些盐,快到竹筒满时,把竹筒密封,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竹筒倒过来扣在带水的盆子里,这样就与空气隔绝了。等上十天半个月,这种咸菜就可以加猪油炒着吃,这样装上一大牙杯就可以吃上一周。这种咸菜可以做咸菜汤,可以下面条,可以与肉一起煮,味道都是扛扛的。自从出来到城市工作后,只能回到老家才能吃上这样美味的咸菜。

    有一次,家里没什么咸菜带还是母亲想让我换一下品味,特意给我选择了一些萝卜,作为我这一周在学校的菜肴。开始一两天感觉味道十分美,那时天气不冷不热,好像是端午前后,这菜到了第三天,就变味了,我只能跑到小超市去买些一包包的榨菜,还有一些带有虾皮的紫菜,作为下饭的菜肴。榨菜没吃几餐就不想再吃了,然后泡那种紫菜汤,里面味精很多,喝一两餐就再也不想喝了。那时我没住在学校宿舍,是住在面租的房子,这一周把我吃得泪水哗哗地流,从那以后看到榨菜与紫菜都想吐。因为那时乡镇上没有餐馆,只能在小超市里买这些东西下饭,也不知道那时超市里有没有花生米,总之这周后三天半的时间,几乎都是半饿着的,离家里那么远,又没有电话之类,就这样度过了那难忘的一周。从那以后再也不敢让母亲给我吃那种萝卜菜了。

    当时米饭是学校有两个炊事员蒸的,蒸笼有三层,都是用木头做成的,上在加相木盖子,四方形的。厨房有三口锅,第一口锅蒸饭,第二口锅是烧开水的,就是烧饭的同时,这口锅的水差不多就会开了,第三口锅就是温水的,那铁锈可真的恐怖,黄黄的,因为从不炒菜,不粘油,那当然会生锈。

    有时米饭蒸得半生不熟,有时米饭有烟味,蒸笼蒸饭的那口锅灶,有缝隙,燃料是木柴,燃烧时,产生的烟会从锅灶的缝隙出来,钻到蒸笼里,钻到我们的饭盒里。有一次最难忘,蒸锅里有只死老鼠,冬天吧,早上起来炊事员没看锅里的水,就把蒸笼抬上去蒸饭,等到我们早自修下课吃饭时,大家感觉吃的味道不对,才知道是锅里有了死老鼠,然后我们全校住校的师生那天早饭就全部倒掉给炊事员家里喂猪,而我们住校生大家只能饿一餐,有的同学早上倒有开水,只能把那饭盒冲洗干净,泡盒咸菜解决饥饿,有的用刷牙的牙杯泡杯咸菜,就作为这次的早餐。回想起那次的米饭,估计吃了几口的学生想到死老鼠,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次米饭的味道,幸好我们拿到盒饭时,就有人发现锅里的死老鼠,然后再也不敢去闻那米饭,直接给炊事员家里的猪贡献美味的米饭!

    初三快毕业时,夏天来了,天气有点开始热,家里带来的菜也比较容易坏,吃了这种蒸的米饭已经十分腻了,一点也没胃口,天天只蒸一层薄薄的米饭,估计二两大米都不到,有时只蒸稀饭吃,对于一个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这真的十分可怜。然则到了有土豆上市的了,我们就来了精神,从家里带些土豆来,一起放在饭盒里与米饭一起蒸,既可当菜又可充饥,番薯也同样可以如此。土豆是在夏天收的,有时家里还没得带,几个同学一起,傍晚故意去看书,会跑到学校后面的那些园地里,偷偷地挖几个回来与饭一起蒸着吃。秋天偷番薯,这事真的干过几回,我胆小怕事,只偷了两三回。因为父母告诉我,哪怕再馋,也别随意碰别我的东西,更不用说去园地里偷了。

    现在小学就寄宿在学校,实在可怜,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不过他们的饭菜好多了,米饭是电饭煲做的,菜是老师帮忙炒的,在一起,统一用餐,大部分学生还受到城市企业的捐助,师次力量强大,差不多是一对一教学了,我们那时候小学,一个教室三个年级,学校只有两名教师,他们现在十来个学生十个教师。

    还有一次在网络上看到,有一个乡村小学,只剩下一个学生,但却安排了两个老师。其实也是真实的,但这不是国家浪费师资,原因是那个学生实在无法并到别的学校,国家只能这样来对待,不能歧视这样的学生,而是应该去帮助他,国家做了,也只有生长在这样和平与发达的年代才有这样的殊遇。也看到过日本只有一个学生的列车的报道,这些做法,太值得点赞了!

    以前我们初中的校园,改造后成为现在的小学,当然,这里将来或许会只剩下更少的学生,或者也可能出现只剩下一个学生,国家都不会放弃,同样会安排老师把学生培育起来,或者有了更大的企业来捐助,然后直接把这样的学生送到县城!

    但愿吧,美丽的山村,有更多可以赞美的人!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10/10925/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10/10925/2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