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压力山大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封侯不仅给晋宇带来了名望,同样还有收益,封禄是比较稳定的一部分,还有朝廷对府邸的修缮费……这一条千百年来变化不大,即便是后世没有了爵位,只要到了一定级别,同样会有单位宿舍分,当然了只有一部分是别墅性质,更多的是楼房。若不是大宴宾客迫在眉睫,杨颖早就进行新一轮的扩建工程了。

    人是趋利性动物。鉴于封侯后带来的种种收益,所以才有人远赴千里博取军功。一将功成万骨枯、古来征战几人还,可见军功得来之难,却仍有妇人“悔教夫婿觅封侯”,悔的原因仅仅是自己那抹青春年华,而非担心夫婿安危。这种媳妇娶之何用?为了在头上不缺粮?

    贞观二年,仍旧是旱,还出现了蝗灾,关内百姓鬻儿求食,大赦(牢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没粮食,养不起了)。

    贞观三年,仍然是旱!连旱三年,怎么办?李二老板也很无奈啊!亲自下地耕田做示范,好让大家稳住。缺粮到了啥程度呢?就连赏赐都换成了粮食!也是在这一年,大军开拔,远征突厥!

    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离者咸归乡里”、“米斗四五钱”,粮食喜获丰收!米贱伤农听过没?丰收了,粮食就便宜了,然而,先不要着急,还缺不缺粮呢?缺!家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虽说丰收了,但异常天气还是有的,见过能倒拔垂杨柳的大风吗?贞观四年就有!谁都不敢保证下一年还能丰收!所以,李二老板是如何奖赏远征突厥的有功者的呢?免今岁租赋!给他们家中多留些余粮而已。

    在这年头,粮食有多重要呢?上至王爷,下至百姓,待遇多用粮食结算,所以杨颖才说,家里的米仓存的多是晋宇的禄米。百姓认钱的也不多,打散工也好,薪资月结也罢,很多百姓都选择粮食,而非铜钱。就连商铺也接受用百姓用粮食结算商品价值。所以说粮食才是硬通货,没钱是可以的,但没粮食是万万不能的!也顺带造就了百姓对土地的执着,土地兼并其实是深入骨子里的一种偏爱,饿怕了!

    “斗米三五文”只是个参考,真正去买粮的并不多。再说了,贞观的粮店和后世的粮店还真不一样。后世的粮店很难见到发霉变质的粮食,米是真正的米,什么小米、大米、糙米都很齐全。贞观的粮店呢?发霉的、掺沙子的也很齐全。这年头没有真空技术,么玩意的保质期都相对较短。为了延长粮食保质期,老百姓是怎么做的呢?没错,就是带壳存储,就连收租都是带壳的,随吃随磨。所以,三五文一斗的米,绝对不是什么好米,发霉、变质、带沙子、带壳的……文字游戏嘛,耍的贼溜。

    可能还会有人质疑,觉得这是扯淡,盛世嘛,根本不可能的。然而,类比一下就知道了,晋宇小时候没少听爷爷讲古,没有高高的谷堆,纯粹的回忆。五六十年代,农村吃不饱肚子的大有人在,乞讨的也不在少数。何况武德、贞观一直有天灾、战乱加持,不缺粮才是怪事。

    虽说缺粮,但武德、贞观的税率低的令人发指!

    李二老板爷俩搞了一个税制,叫“租调庸”,这就是武德、贞观年间绝大部分财政收入的来源(1950年,农业税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39%)。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综合税率大约在6.5%左右(家里一年产100斤粮食,交六斤半,就啥都不用干了,劳役也不用去)。

    茶税?没有。盐税?没有。铁税?没有。商税?这个有,政府划定经营地界,在这边的统统交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东市、西市。另外就是地税、户税。李二老板上位后发现自己真的很穷,连个宫殿都盖不起,于是贞观二年增加了地税,每亩二升。户税大概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所得税,收入多的多交,收入低的少叫。所有税综合下来,占普通百姓年收入的8%左右(如果一年种两茬,税率还要再往低了走)。

    虽说已过大旱两年有余,但饥饿仍阴魂不散,在不上工的时候,劳力没人舍得放开肚子吃干饭,一天两顿饭,饱一顿饥一顿是常态。多存些余粮应对灾年,是从上到下的一致认知。

    百姓想要多打粮食,世家也想多存粮食,李二爷更是想多收一些农业税。吐浑谷不老实,早就想怼他们了,高句丽太狂妄,也灭了!世界那么大,他没划为自己地盘的地方还很多。家里房子也旧了,该翻新了吧?外面行宫也不多,避个暑都不容易。哪样不需要粮食?

    然而,别看税率低,没有高产良种、没有得当的种植方法打底,多收税会被百姓喷死,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亩产提高了,百姓富裕了,李二爷才有理由名正言顺的多收点税。

    秦老爷子还说了,陛下这是一石好几鸟的阳谋,种痘不仅能减少人口夭折数,顺带还能做一次人口普查,为以后的折腾奠定扎实的数据基础。更是借着封侯的事情,让晋宇切实拿出粮食增产的法子。

    晋宇听完,一个头两个大,这任务不容易完成,压力很大啊!不过,哪有凭空变出来的粮种?少不得要些好处,顺带把土豆给脱毒一下,这计划很好!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10/10643/3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10/10643/35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