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买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黄信义、周国强两个其实就等着这话呢!



    这位相先生既然喜欢文玩,在荣宝斋还干得不讲道理,那自家服务部瓷器为主,也有可能如此来一回。



    不讲道理欢迎呀,越不讲道理越好,最好能“丧心病狂”的把服务部给搬空!



    到门口挂上块“暂停营业”的牌子,这就暂时包场了!



    这边相伟荣对汉斯道:“我还得大采购一批,暂时不能陪你们。



    这样,你们难得来华夏,晚上我做东,五点半,全聚德”



    一等翻译玩,汉斯笑着道:“前天去吃了一回,真是美味。



    不过要我来请客!”



    相伟荣摇摇头,道:“你们来华夏,哪能让你们请客,由我来尽地主之谊。



    就这样,五点半,全聚德,不见不散!”



    汉斯没再坚持。



    刚才说了,他们还要去附近转转,感受一下普通京城人的生活。



    就离开前说了句:“那下次相先生和您的朋友们来德国,我请客!”



    暂时告别,晚上见。



    黄信义送走了这几个老外,现在得忙喽。



    瓶瓶罐罐、盘盘碗碗、乱七八糟、稀奇古怪,只要是官窑,无修无病都得要看。



    搬着麻烦,走着瞧,边看边选,边挑出来放一边等打包。



    “我说,老黄、老周,我听说文物商店有批发的规矩吧



    能不能优惠点”



    两个老行家一对眼,周国强道:“总价一万外汇券以上,九点五折,五万以上九折,十万以上八点五,这是最高折扣,再往上没有了。



    这也是死规定,相先生。”



    “好,就这么算。”



    只要官窑,民窑懒得看、没意思。



    选着走着,半道上黄信义指着一展柜内十来个体量不大的花瓶,还有一对大赏盘道:“这些是前段时间我和老周从仓库里整出来的,今天上午才放进去。



    记得前几年一个年轻人送的收购站,估计遭了哪个藏家,真是倒霉催的!



    东西不贵,就是个少见,还有这工艺近乎登峰造极,如今都很难做出来了。



    一件洪宪的‘居仁堂制’款真品,至少我们两个这么判断。



    几件‘洪宪御制’、‘洪宪年制’款的民国顶级仿制品,还有‘静远堂’,‘延庆楼’,‘觯斋’的,要不要拿出来看看”



    “你等会,先让我脑子转转,我可比不了两位都玩了半个多世纪这些玩意...”



    真得想想,不是想要不要看、要不要买:袁大头的“御窑”,有一件还应该是真品,不要傻蛋!



    这就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稀少!



    自个想的是:“袁大头称帝,他这瓷器有几个款



    对,只有一个,其它全假。



    还有这静远堂是个什么款”



    想了半天,想明白一小部分,大部分没想起来,或者说自己还修炼不到家。



    没办法呀,两辈子南方人,这是个堂、那个斋的,北方这边的很多款识,自己真没见过。



    地域原因、圈子层次与范围,没法克服的先天劣势。



    其实就算见过,也不能说了解,甚至记不住名号!



    当然,这个“居仁堂制”款还是知道的,袁大头的御用款嘛,来龙去脉回想一下就记起来了。



    15年底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洪宪”。



    83天的短命皇帝,还被全国老百姓骂成了猪头,但这个倒行逆施的“王朝”,却留下了一批民国瓷器史上品质最高的仿古瓷——洪宪瓷!



    16年初时,袁大头委派庶务司长郭葆昌,前往赣省监烧洪宪御瓷。



    为了这批瓷器,袁大头居然拨出了140万块大洋,折合白银大约一百万两!



    据说这批瓷器最终成品四万件,但也有记载称只有六千件的。



    其实无论是四万件还是六千件,分摊到每件瓷器上的成本,都非常高,近乎不计成本!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要知道根据清史档案的记载,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每年要上交瓷器四到五万件,而清廷一年拨付的费用才三万两白银。



    平摊一下,乾隆御窑瓷器,每件不到一两白银的造价。



    而这洪宪瓷,明面上一件就是25两白银,差了至少30倍!



    就算白银的实际购买力,在前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有差距;就算这督办洪宪瓷的官员没少中饱私囊,但这造价也够让人咋舌的。



    洪宪瓷不计工本,结果就是烧造得极其精美,它就是民国时期货真价实的官窑瓷!



    不过这洪宪瓷也被人叫做没年款的御窑,有人猜测袁大头用“居仁堂制”款,大概是不大好意思把“洪宪”两个字用上去。



    至于黄信义说的其它几个款,想不起来,干脆不耻下问。



    不难看,自己看着不到三十岁,问问很正常,不丢面。



    黄信义也没藏着掖着,都是些京城圈子里基本上都知道的事,没啥不好说的。



    这会就道:“这郭葆昌到了赣省后,最先给袁世凯督烧“居仁堂”款的瓷器。



    不过同时,还给徐世昌烧了批“静远堂制”款的专用瓷器,曹锟也有,署的是“延庆楼制”款。



    至于‘觯斋’款,就是郭葆昌为他自己烧的,还有‘觯斋主人’、‘郭世五’、‘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等等一堆的款识,这柜里前几样都有...”



    洪宪瓷其实款式不多,除了一些陈设瓶,就是杯、盘、碗日用瓷和成套的餐具,还基本上都是些小件。



    小都这么贵,结果就是渐渐精致玲珑,磕碰就易碎,难以长久保存。



    “洪宪”帝号转瞬即逝,真正的洪宪瓷又稀有,艺术欣赏价值高,又能满足人的猎奇心理,结果嘛...



    袁大头才刚死呢,就有一大帮人借此造假牟利、大造赝品,还受追捧!



    “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款的假洪宪瓷民国时风靡一时,上至高官巨贾,下至中产之家、升斗小民,无不趋之若鹜。



    特别是在京津两地,到处都是,还是什么器物都有。



    那时候不少人都把这些假的洪宪瓷作为珍品家传,当做礼物赠送,搞得别说现在,就是当时都难辩真假。



    特别是一些高仿品,款假,可这器物本身工艺是好得不能再好,绝对的民国版“高仿、正品”一个样。



    柜子里这些都拿出来,将来是价格没高得离谱,就几万、几十万的档次,但实在是稀少不过,工艺又高、看着漂亮。



    买了。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10/10143/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10/10143/5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