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三级分销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虽然只有300多公里,但路非常难走,翻山越岭,那时候的车也很少,运费异常昂贵,私人生意,很难支付起这么昂贵的运费。



    况且那个年代的车太贵了,私人玩运输的还比较少。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搭货车,捎带货物进来。



    高原地区主要是农牧为主,但凡是成品商品,价格都比较高,一罐豆瓣酱都要5块钱,一瓶汽水也要四五块,所以说钱比较好挣呢。



    虽然销量可能赶不上外面,但单价高,利润足。



    大型的超市,没有,只有到处林立的小型商店,副食店,杂货铺。



    价格都比外面要贵个一两倍的样子。



    另外还有一个皮毛市场,另外还有个夜市,不过规模都不大。



    但更多的是随处可见的小摊贩。



    和路边上随处可见的杂货铺,小卖部。



    范阳打听了一下,像范阳带进来的这种沙琪玛,和他一样包装,500克净含量,零售价,竟然高达8块钱一袋。



    藏区的物价高,范阳是知道的,由于交通不便,又缺乏工业支撑,无法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活体系,非常依赖进口,物价一直都是居高不下,哪怕到了2010年,里面的基础消费品,也比外面要贵个一两倍的样子。



    直到川藏铁路建成通车了以后,才逐渐的降下来。



    把缺一门兴奋得:“这一趟真是来对了,范阳你算一下,咱们这一趟得挣多少钱?接下来咋办?咱们找个地方摆摊吗?”



    看向范阳的眼光也越来越敬佩。



    但范阳却不这么看。



    账面上的利润虽然很可观。



    但究竟能挣到多少,还是两说的事情。



    20件,如果按零售价8块钱一袋,那么一袋就有6块钱的利润,每件20袋,一件120,这一趟就有2400的毛利润。



    可是专程作这个生意的话,来回的运费,车费要300块钱,耗费在路上的过程,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每天的消耗,吃,住等等,怎么也得算到50块钱一天。



    20件的量,如果零售,还要除去房租,其他开销那些,利润就摊得薄了。



    最后这批沙琪玛能挣多少钱,还说不准。



    作小生意就是这样的,周期越短,利润越高,拖得越久,利润就越低,假如一天就能卖完,那么这个生意绝对是暴利。



    十天才能卖完,就只能算是将就。



    要是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卖不出去,那就没得做,甚至要亏本了。



    低于这个价,还真没什么做头。



    所以这个8块钱的零售价,看起来高,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小摊小贩,自进自销,所有的费用都由自己承担。



    自然是利润越高越好。



    但那些零售商店,居然高达8块,落到范阳的眼里,就很不正常了。



    “急什么,看到个农贸市场,你在那里瞎起劲什么,走,跟我去找地方的批发商问一问再说。”



    走在路上,看着四周林立的小摊贩,沿途的杂货铺,商店,范阳又不禁唏嘘。



    哎,多少年了,居然又回到老本行。



    曾经他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还有再沦落到摆地摊的一天。



    卖鞋子那都不算,至少自己还是涉足的产销,可这次呢,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摆地摊,还是卖的沙琪玛,副食产品。



    想想真是造化弄人。



    不过摆起地摊,对他来说,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现在他的本金有限,也只能涉足一些基础消费品,目标也只能着落在日用百货这些上面。



    而日用百货这些商品,走到一地,不弄清楚里面的行情,怎么行呢。



    贵,是为什么贵?



    按照范阳的理解,和荷花池卖沙琪玛的老板说的一样,2块钱的进货价,拿到康定,卖个5块,6块,是很正常的。



    但卖到8块,显然就有点不合理了。



    要是昌都,拉萨还差不多。



    要知道康定距离成都,即便路再难走,也只有300公里而已。



    一路上,范阳和缺一门连问了五六家,沙琪玛都在8块钱一袋,可乐,汽水,外面2块钱一瓶的,统统都是5块,原本1块钱,1块5的方便面,里面卖3块,就连一罐豆瓣酱都要5块钱。



    这些基础消费品,日用百货,快速消费品,它的销售模式,渠道,基本都是固定的。



    90年代的企业,生产厂家,绝大部分采用的还是三级分销制度,严格来讲,到达消费者手中,价格都是固定的。



    好比一个饮料吧,现在的天府可乐,健力宝,旭日升红茶,在90年代都是全国知名商标,销售渠道覆盖全国各地的大型企业。



    他的销售制度仍是三级分销。



    由于通讯与交通都不方便,直销网络的建立和大规模普及,还是2000年左右才开始的。



    就连宝洁公司,还有百事可乐等等跨国的合资企业,虽然早就有成熟的模式,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直销网络,都是95年往后的事情了。



    有些把厂家定义为一级,有些把省级经销商定位一级,说法不一,但要搞清楚一点,是三级分销,而不是三级代理。



    好比一瓶可乐,成本价1块钱,赚1块钱,厂家给出的价格,就是2块钱。



    按照三级代理的话,省一级,加1块钱,就变成了3块钱。



    市一级,再加1块钱,就变成了4块钱。



    县一级,再加1块钱,卖给小镇上的杂货铺,就变成了5块钱。



    小卖部再加1块钱,怎么办?一瓶1块钱成本的可乐,到了消费者手里,就变成了6块钱。



    那么天理何在?企业的竞争力何在?



    本来就是平价的日用品,是经不起这种层层加价的。



    一家企业,如果连终端的零售价格,都不能把控在自己手里,那就离垮杆不远了。



    可以说分分钟洗白。



    所以说但凡基础消费品,快速消费品,日用百货这些基础消费品,成熟的厂家,一定是有个建议零售价的,有些害怕市场乱套的,往往直接在瓶子上写着建议零售价,多少多少钱一瓶,一袋什么的。



    但如何平衡代理商的利润呢?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64/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64/3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