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云泥 7
“一妃虽晚不须嗟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勿点,本次发布为防盗版,正文上午八点前换上,到时未显示请刷新】
唐阵内,砍中皇甫晖的脑袋,将其与姚凤一同擒获。其父赵弘殷时任马军副都指挥使,率军半夜时来到城下,传呼开门,赵匡胤说:“父子诚然是至亲,但是城门开关,却是国家的事情。”等到天亮,赵弘殷才得以进城。定武军节度使韩令坤攻下扬州,南唐军又来争夺,韩令坤主张退兵,柴荣命令赵匡胤率兵二千赶往六合。赵匡胤下令说:“扬州兵敢有过六合的,砍断他们的脚。”韩令坤才固守扬州。赵匡胤不久在六合东面打败南唐齐王李景达,斩杀一万多人。回师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被加授为定国军节度使。[7]
显德四年(957年)春,赵匡胤跟随柴荣出征寿春,攻克连珠寨,乘势攻下寿州。回师后,柴荣又拜他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挥使。此年冬,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濠州、泗州,充当前锋。此时,南唐在十八里滩扎寨,柴荣刚刚商议用骆驼摆渡军队时,而赵匡胤已率先单骑横渡而过,他的部下骑兵也紧随他渡过了河,因而攻破南唐军寨。又用缴获的南唐战舰乘胜攻克泗州。南唐在清口驻屯军队,赵匡胤跟柴荣两翼分兵沿淮河东下,连夜追到山阳,俘获南唐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因而攻下楚州。赵匡胤乘胜进军,在迎銮江口打败南唐军,直抵南岸,烧毁其营寨。又在瓜步攻破南唐军,淮南最终平定。南唐中主李璟畏惧赵匡胤的威名,派遣使臣送给赵匡胤一封信,馈赠三千两白金,企图使用离间计。赵匡胤收到后,把白金全部送到内府,南唐的离间计失败。
显德五年(958年),赵匡胤改任忠武军节度使。[8]次年,柴荣北伐,赵匡胤担任水陆都部署。到达莫州,先到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投降;又打退几千名契丹骑兵,关南平定。柴荣在行军路上,审阅各地所上文书,得到一只皮口袋,袋中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感到这件事十分奇怪。当时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柴荣卧病回京,命赵匡胤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接替张永德。同年,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3]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促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开封。
这时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北宋”。[9]
袭占荆湖
主词条:荆湖之战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相继平定了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发动的叛乱,巩固了政权。他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宰相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经过两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准备,确定“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决策,决心通过战争创造统一局面。
荆南、湖南地处长江中游要冲,南北相邻,又东临南唐,西接后蜀,南靠南汉。占领荆、湖,即可割裂江南诸国,为各个击破创造条件。为此,宋廷决定寻机出兵荆、湖。建隆三年(962年)九月,赵匡胤一面部署兵力守卫西、北边境,防止辽(契丹)、北汉南掠;一面选择荆、湖为突破口,挥师南下,准备开始统一战争。[10]
建隆三年(962年)十月,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病死,他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周保权继位。衡州刺史张文表乘机兵变,占领潭州(治今湖南长沙),威逼朗州(治今湖南常德)。[11]周保权为讨张文表,向宋求援。赵匡胤决定以“假道灭虢”的方略,出师湖南、假道荆渚,以达一箭双雕的目的。
乾德元年(963年)正月,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十州兵以助湖南讨张文表为名,借道荆南。[12]二月初九,慕容延钊暗遣李处耘率数千轻骑,攻占江陵(今属湖北)城,迫节度使高继冲降,荆南遂亡。[13]时周保权已干息内乱,知宋欲图湖南,为阻宋军南下,命指挥使张从富领兵阻截。二月底,宋军水陆并进,突破三江口(今湖南岳阳北),缴获战船七百艘,占领岳州(治今湖南岳阳)。三月初十,占领朗州,周保权被俘,湖南遂平[14]。
攻灭后蜀
主词条:宋灭后蜀之战
宋平荆池后,即部署攻蜀。后蜀皇帝孟昶闻讯,欲依托川陕险要地势,严兵拒守,同时遣使约北汉共同反宋。赵匡胤获后蜀叛将赵彦韬,得知蜀军兵力部署,遂下令出兵。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赵匡胤命分兵两路:
北路: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三万出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沿嘉陵江南下;
东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两万出归州(治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西进。[15]
两路分进合击,约期会攻成都。孟昶得知,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率兵数万北上扼守利州(治今四川广元)、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等关隘。十二月,北路宋军占领利州。[16]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北路军突破剑门险要,大败蜀军,俘王昭远,继占领剑州(治今四川剑阁)。东路刘廷让军突破巴东咽吭夔州
【勿点,本次发布为防盗版,正文上午八点前换上,到时未显示请刷新】
唐阵内,砍中皇甫晖的脑袋,将其与姚凤一同擒获。其父赵弘殷时任马军副都指挥使,率军半夜时来到城下,传呼开门,赵匡胤说:“父子诚然是至亲,但是城门开关,却是国家的事情。”等到天亮,赵弘殷才得以进城。定武军节度使韩令坤攻下扬州,南唐军又来争夺,韩令坤主张退兵,柴荣命令赵匡胤率兵二千赶往六合。赵匡胤下令说:“扬州兵敢有过六合的,砍断他们的脚。”韩令坤才固守扬州。赵匡胤不久在六合东面打败南唐齐王李景达,斩杀一万多人。回师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被加授为定国军节度使。[7]
显德四年(957年)春,赵匡胤跟随柴荣出征寿春,攻克连珠寨,乘势攻下寿州。回师后,柴荣又拜他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挥使。此年冬,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濠州、泗州,充当前锋。此时,南唐在十八里滩扎寨,柴荣刚刚商议用骆驼摆渡军队时,而赵匡胤已率先单骑横渡而过,他的部下骑兵也紧随他渡过了河,因而攻破南唐军寨。又用缴获的南唐战舰乘胜攻克泗州。南唐在清口驻屯军队,赵匡胤跟柴荣两翼分兵沿淮河东下,连夜追到山阳,俘获南唐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因而攻下楚州。赵匡胤乘胜进军,在迎銮江口打败南唐军,直抵南岸,烧毁其营寨。又在瓜步攻破南唐军,淮南最终平定。南唐中主李璟畏惧赵匡胤的威名,派遣使臣送给赵匡胤一封信,馈赠三千两白金,企图使用离间计。赵匡胤收到后,把白金全部送到内府,南唐的离间计失败。
显德五年(958年),赵匡胤改任忠武军节度使。[8]次年,柴荣北伐,赵匡胤担任水陆都部署。到达莫州,先到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投降;又打退几千名契丹骑兵,关南平定。柴荣在行军路上,审阅各地所上文书,得到一只皮口袋,袋中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感到这件事十分奇怪。当时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柴荣卧病回京,命赵匡胤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接替张永德。同年,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3]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促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开封。
这时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北宋”。[9]
袭占荆湖
主词条:荆湖之战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相继平定了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发动的叛乱,巩固了政权。他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宰相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经过两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准备,确定“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决策,决心通过战争创造统一局面。
荆南、湖南地处长江中游要冲,南北相邻,又东临南唐,西接后蜀,南靠南汉。占领荆、湖,即可割裂江南诸国,为各个击破创造条件。为此,宋廷决定寻机出兵荆、湖。建隆三年(962年)九月,赵匡胤一面部署兵力守卫西、北边境,防止辽(契丹)、北汉南掠;一面选择荆、湖为突破口,挥师南下,准备开始统一战争。[10]
建隆三年(962年)十月,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病死,他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周保权继位。衡州刺史张文表乘机兵变,占领潭州(治今湖南长沙),威逼朗州(治今湖南常德)。[11]周保权为讨张文表,向宋求援。赵匡胤决定以“假道灭虢”的方略,出师湖南、假道荆渚,以达一箭双雕的目的。
乾德元年(963年)正月,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十州兵以助湖南讨张文表为名,借道荆南。[12]二月初九,慕容延钊暗遣李处耘率数千轻骑,攻占江陵(今属湖北)城,迫节度使高继冲降,荆南遂亡。[13]时周保权已干息内乱,知宋欲图湖南,为阻宋军南下,命指挥使张从富领兵阻截。二月底,宋军水陆并进,突破三江口(今湖南岳阳北),缴获战船七百艘,占领岳州(治今湖南岳阳)。三月初十,占领朗州,周保权被俘,湖南遂平[14]。
攻灭后蜀
主词条:宋灭后蜀之战
宋平荆池后,即部署攻蜀。后蜀皇帝孟昶闻讯,欲依托川陕险要地势,严兵拒守,同时遣使约北汉共同反宋。赵匡胤获后蜀叛将赵彦韬,得知蜀军兵力部署,遂下令出兵。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赵匡胤命分兵两路:
北路: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三万出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沿嘉陵江南下;
东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两万出归州(治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西进。[15]
两路分进合击,约期会攻成都。孟昶得知,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率兵数万北上扼守利州(治今四川广元)、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等关隘。十二月,北路宋军占领利州。[16]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北路军突破剑门险要,大败蜀军,俘王昭远,继占领剑州(治今四川剑阁)。东路刘廷让军突破巴东咽吭夔州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375/1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375/13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